龐會語
(中國化學工程第十一建設有限公司,河南 開封 475002)
隨著國家城市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建筑工程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在施工以及使用過程中,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這就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形成較大的矛盾。在這樣背景下,綠色理念開始被建筑工程行業所重視,并對綠色施工技術加大了研究以及應用力度,以期望可以通過相關的技術和措施,對能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進行解決。特別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資源消耗日益增大,也就進一步體現出了綠色施工技術應用的迫切性。
在工程建設中,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主要包括節能技術、節地技術、節水技術、節材技術以及環保措施,通常被稱之為“四節一環保”。
項目施工應制定以“四節一環保”為要素的綠色施工管理目標,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綠色施工管理組織,編制綠色施工管理方案,應依據綠色施工要求進行圖紙會審,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專項方案應有綠色施工專篇專章,施工技術交底應有綠色施工針對性內容,推廣應用“四節一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機具、新材料,建立綠色施工培訓制度,并有教育培訓記錄,組織開展綠色施工過程的檢查和自評價,采集和保存綠色施工過程相關資料[1,2]。
在建筑工程施工環境中,建議采用節能環保燈進行照明,例如,地下施工區域,可以采用 36 V 的照明燈具;可以將 18 W 的節能燈具用于樓梯間施工區域。對于夜間施工區域,可以采用節能環保的高壓氖燈,每盞燈的功率為 2.0 kW,將其與常用的鏑燈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功率方面可以明顯減少 1.0~1.5 kW。生活區域建議采用限流設備,但是必須滿足基本生活的用電需求,盡量不要使用大功率設備,可以嘗試引進清潔能源設備,以太陽能熱水器設備為例,可以滿足日常用水的需求。
還可以對保溫節能技術進行應用。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施工因素可能為建筑工程帶來的影響;同時,需要結合建筑工程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確定建筑采暖系統的熱源能量以及用熱情況,這樣才能確保整個建筑的供熱符合綠色環保的標準與要求。倘若要達到這個目的,則必須以節能為目標,采用與之相應的保溫節能技術,例如,墻體隔熱技術,可以確保墻體隔熱性能達標;同時,改變建筑材料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可以提升整個建筑工程的保溫效果,最終便可以達到節能環保的目標。此外由于施工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大型機械設備,所以需要調整功率、負載等參數,達到最大限度節約能源的目標[3]。
臨時用電設施應采用節能型設備,照明設計應滿足基本照度的規定,不應超過 +5 %~10 %,辦公、生活和施工現場,采用節能照明燈具的數量占比應大于 50 %。應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避免大功率機械設備低負載長時間運行。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施工作業面,相鄰作業區應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應定期監測重點耗能設備的能源消耗情況,減少施工機械的空載運行。臨時設施應結合日照和風向等自然條件,使用熱功能達標的復合墻體和屋面板,合理應用自然采光、通風。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應就地就近取材,距施工現場 500 km 以內的工程材料用量應占施工使用的材料總重量的 70 %。應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工序,做到均衡、流水施工。應盡量減少夜間作業和冬季施工時間,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合理利用太陽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臨時用電設備采用自動控制裝置,照明采用聲控、光控等自動照明控制,使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機具和設備,使施工生活用電、用氣、用油實現單位產值能耗水平處于較優水平。
對于節地技術而言,其關鍵是最大限度節約建設土地的占用,并基于有限的土地,逐步提升利用率,以期望節地效果能夠達到社會平均節地水平。從本質上來講,主要是通過科技要素、資本要素等替代土地要素。節地技術倡導節約資源以及保護環境,在緩解土地資源供需矛盾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將節地技術充分落實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則必須結合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施工需求等,做好工程設計、立體開發、線路優化,特別是要加大復合利用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可以為土地節約以及集約利用提供充分的技術支持,使得建筑行業開始從資源依賴型朝著創新驅動型方向不斷轉型與升級。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公布了 6 種類型共 23 個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典型案例,其中,廣東省中山市高速公路項目為盡量少增新征用地,同時保護和節約有限的土地資源,采用在古神公路中分帶設置獨墩大懸臂蓋梁作為高速公路主線橋梁下部結構。節約了土地 12 萬 m2。
施工總平面應布置緊湊,盡量減少占地,應在經批準的臨時用地范圍組織施工,施工總平面布置應實現動態管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施工用地應控制在最低限度,施工現場道路應按照永久道路和臨時道路相結合布置,施工現場內宜形成環形通道。保護施工用地范圍內原有植被,應結合項目永久綠化進行現場綠化。應采用商品砂,減少大宗材料堆放場地,臨時設施應采用先進管理方法,在滿足 3 m2/人的使用面積要求下,節約施工臨時用地。應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施工過程中取土、棄土場應選擇荒廢地,不應占農田,施工后應恢復施工活動破壞的植被,在生態脆弱的地區施工完成后,應進行地貌恢復。應對深基坑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量,保護用地。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應采用多層輕鋼結構活動板房或鋼骨架多層活動板房等可重復使用的裝配式結構。保護施工用地范圍內原有植被,并結合建筑場地的永久綠化進行現場綠化。鋼筋加工、管道預制、構件預制選擇場外加工,減少現場臨時占地面積。施工中發現的地下文物資源,處理措施應恰當,進行有效保護。地下水位控制應對相鄰地表和建筑物無有害影響,利用原有設施作為現場臨時設施。
第一,施工過程中,會涉及車輛清洗等環節,該環節會消耗大量的水,因此可以應用節水技術,例如,循環用水體系、智能感應沖水系統等。第二,還要考慮洗泵水帶來的污染問題,所以需要集中清理輸送泵,以此為基礎,建設合理、科學、有效的污水回收體系,對污水進行回收以及處理之后,可以將其用于施工設備清洗、除塵等領域。第三,結合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特征,設計節水水循環系統(見圖 1),可以對施工現場的雨水、噴淋水等進行充分回收以及利用。第四,對于辦公區域、生活區域而言,應該使用節水龍頭等節水裝置,衛生間可采用回收的水進行沖洗,從而達到節水的目標[4]。

圖1 節水水循環系統
施工現場供水管網設計合理,管網和用水器具應無滲漏,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的生活用水應采用節水器具,施工現場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應分別計量。應優先采用商品砂與砂漿,砂養護和砂漿攪拌應采取節水措施,用水合理。沖洗現場機具、設備、車輛用水應設立循環用水裝置,施工現場建立水資源再利用的收集處理系統,噴灑路面、綠化澆灌不使用自來水,管道、儲罐試壓用水循環使用。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節水器具配備率達到 100 %,施工節約用水實現單位產值能耗水平處于較優水平。
第一,對于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而言,建議布設臨時防護基礎設施,例如,塔吊、電梯洞口等;同時,對定型化圍欄組件進行應用,這類設施本身就可以循環利用,所以可以達到節約材料的目標。第二,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例如,木方接長、箍筋等,一些剩余的混凝土,可以用來鋪設道路、制作電箱基礎等。第三,對于材料采購而言,應該基于質量的基礎上堅持就近原則,選擇距離施工現場最近的商家;同時,充分結合材料存量以及施工進度,做好材料進場以及采購管理,盡量避免出現存量不足的情況。第四,在對水電線路管道、消防管道等進行布置與施工時,應該與建筑工程整體結合進行開展,確保管道能夠一次到位,避免出現返工等情況。第五,調整鋼模配置,一定程度可以提升其周轉效率[5]。
建立材料合格供應商檔案,采用管件合一的腳手架和支撐體系,減少扣件丟失。建立工程材料、消耗材料、手段用料節約獎懲制度。對租賃的周轉材料依據施工周期,精確計算使用天數,用畢及時退回租賃方。資源再生利用做到施工廢棄物回收率占施工廢棄物總量的 50 %。現場辦公盡量采用無紙化辦公,臨建設施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設施、既有場地和周邊道路,優化施工方案,降低工程建材、消耗用材損耗系數。工程設備、材料包裝物回收率 100 %,分類回收、集中堆放,現場使用預拌砂漿,砂模板采用早拆支撐體系,高大設備安裝采用地面作業,整體吊裝,減少高空作業的手段用料。
2.5.1 揚塵控制
第一,將洗車槽布置在施工現場的出口處。第二,對建筑垃圾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建議布置專用通道,由專門的團隊按照相關規定做好處理工作。第三,利用密閉倉庫堆放水泥,特別是在運輸以及裝卸時,必須同時進行灑水,降低揚塵發生的概率。第四,如果建筑工程項目涉及道路施工,需要提前做硬化處理,用現澆混凝土施工方式,并要求專門的團隊負責灑水與清理,避免污染路面。第五,結合施工現場特點,可以在塔吊大臂周邊以及道路兩側布置噴淋系統,不僅能夠控制揚塵,而且可以做好樓層養護。
2.5.2 水污染控制
施工通常會產生大量污水,因此,需要做好水污染控制,具體來講:第一,需要將沉淀池設置在排水口,確保污水經過沉淀之后才能排放。第二,食堂需要設置隔油池,廁所需要設置化糞池,可以達到沉淀這類污水的目標,必須符合相關規定才能排出。
2.5.3 噪聲污染控制
第一,將圍墻設置在施工現場周圍,一定程度可以將噪聲降低。同時,對材料加工環節引起重視,盡量將噪音減少。第二,制定合理施工計劃,避開居民休息時間,減少噪聲影響程度,一些噪音很大的施工環節,盡量不要在夜間開展。同時,考慮到部分特殊施工環節產生的噪音很大,需要將情況上報給相關部門,由其審批之后才能進行夜間施工。
2.5.4 土壤保護措施
避免以及降低土壤污染,可以有效保護周圍生態環境,首先需要降低污染,需要對建筑廢棄物進行快速分解,建議建立廢棄物處理房,提升處理效率與處理質量,將廢棄物對土壤的影響降到最低。其次,加大原有植被保護力度,對施工現場進行分析,立足現有植被,多種植速生類植物,可以達到保護土壤的目標。最后,發揮污水處理等水系統的作用,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不能排放,必須要處理達標之后,才能讓水排出[6]。
在工業建設項目中,壓力管道的臨時預制場地往往需要施工單位單獨建設,既增加了用地面積,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施工過程中材料的倒運,在使用結束后又需要拆除這些臨時設施,浪費了材料,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對工期和成本控制都很不利。在山西美錦制氫項目中,業主方利用 IPMT 的集成管理優勢,協調土建、安裝單位充分利用現場條件,優化施工方案和程序,將裝置區地坪優先澆筑完成,作為各裝置區管道預制的場地來使用,節水、節地、節材、節能,是綠色施工理念在施工中的具體應用,直接經濟效益 96.62 萬元,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綠色施工技術發揮著巨大作用,可以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能源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因此需要加大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技術的應用力度;同時,做好環境保護,最大限度避免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從而推動建筑工程行業朝著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