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待望HUANG Dai-wang;連煜晧LIAN Yu-hao;周奇輝ZHOU Qi-hui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1122)
擬建工程規劃區場地分布高程833~1065m,南北向長約1000m,東西向寬450~740m,面積約49.20 公頃,地勢西北高、南東低,斜坡原始自然邊坡坡度約20°。規劃區內主要為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道路廣場用地、綠化用地等。
前期各階段勘察結論基本一致:新集鎮場地穩定性為“穩定性差”場地,場地適宜性為“適宜性差”。經過針對性工程措施處理后,可用于工程建設。根據地勘結論,進行了場地邊坡支擋措施設計并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場地C 區QB3-45 擋墻(高程約1000m)開挖后,臨時邊坡出現明顯變形,至十余天后變形區土體已全部散體,在距槽段后方27~35m 處發現5 條拉裂縫。之后,施工單位對該區域變形體進行削坡卸荷至滑動面。施工單位對場地C 區QB1-17(高程877~887m)擋墻基槽進行開挖,擋墻基槽開挖深度1.5~3m。在基槽開挖過程,基槽上部土體有變形跡象,后方高程883~890m 山坡有大量裂縫出現。
為查明原因,通過采用豎井、坑探槽等勘探,結合現場施工的擋墻基槽及沖溝開挖,現場取樣和試驗等手段進行了補充勘察,發現場地大部分基覆界面分布有粉土質礫或含礫黏土等軟弱土層,厚度一般10~60cm 不等,現場取樣試驗表明,軟弱土層物理力學性狀差,對場區局部穩定性起控制作用。引起場區含礫粘土和粉土質礫的分布范圍增大的原因主要有:施工場地為斜坡地形,場地地基條件復雜,場地軟弱土層的成因、分布、性狀變化大,超出了規程規定勘探精度的控制范圍。雖然該場地初步選址、選址、場地詳細勘察各個階段的勘探點間距、勘探孔深度和工程地質評價均滿足規程規范的要求,但場地植被茂密,表部孤石多,前期采用以鉆探為主的勘探方法,鉆探對厚度很薄的軟弱土層適應性較差,取芯容易遺漏含礫黏土、粉土質礫等軟弱夾層,給地質分析判斷造成困難。補充勘察時改進了勘探手段,主要采用挖掘機開挖探井、坑槽來查明軟弱土層的性狀、成層性及分布范圍。
由于場地邊坡穩定條件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有必要根據查明的地質條件對原設計方案進行穩定性復核,如果場區邊坡穩定性不能滿足規范要求,則要采取新的邊坡處理方案。
結合補勘結果,施工場地C 區覆蓋層呈三層結構,上部①碎石混合土,堆積稍密~中密,其下②碎塊石,呈松散~稍密狀,基覆界面大部分有③-2 粉土質礫分布,局部有③-1 含礫粘土分布。基覆界面處分布的③層含礫粘土、粉土質礫力學性狀差,遇水易軟化,且順層面傾向坡外,是控制邊坡整體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在施工場地C 區內發育C1-1、C3-1、C3-3 變形體,且三個變形體規模都不大。
邊坡工程設計標準主要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并參考《水電水利工程邊坡設計規范》(DL/T5353-2006)執行。
①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對于邊坡穩定安全系數規定,本工程屬于永久邊坡,此時宅基地房屋投入使用,邊坡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各工況安全系數見表1。

表1 安全系數表
②參考電力行業標準《水電水利工程邊坡設計規范》(DL/T5353-2006),邊坡穩定計算工況如下:1)持久工況:自重+地下水壓力(常態)+加固力;2)短暫工況:自重+地下水壓力(常態)+加固力+暴雨;3)偶然工況:自重+地下水壓力(常態)+加固力+地震作用。
根據工程設計等級,本工程設計級別應為Ⅰ級防治工程,屬于B 類水庫邊坡,各工況安全系數見表2。

表2 安全系數表
綜上所述,本工程各工況的安全系數如表3 所示。

表3 安全系數表
2.2.1 計算方法
本次采用加拿大公司開發的Rocscience 系統軟件中的Slide 模塊,進行穩定性分析計算。穩定計算方法采用摩根斯坦(Morgenstern-Price,簡稱M-P)法。摩根斯坦法(MP)法則考慮了條塊間的剪應力和正應力,同時滿足力矩平衡和力的平衡條件,是一種隱式解法。對于折線滑動面,建筑邊坡、水利水電邊坡規范均推薦此種算法。
2.2.2 計算參數
①土層參數。考慮到本工程的地下水位埋深與現場施工揭露情況,一般工況中的基覆界面軟弱土層采用飽和參數,上部其它土層采用天然參數。計算土層物理力學參數取值參考地質建議值,如表4 和表5 所示。②地震參數。本地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0g,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③計算荷載。道路荷載20kPa,房屋荷載15kPa/層,房屋按建筑總布置圖示意的建筑層數取值,移民住宅場地原則上一般住宅按地面3 層控制,帶底商住宅按地面4 層考慮。

表4 土層物理力學參數取值表
由于邊坡穩定主要受基覆界面軟弱土層控制,一般工況時,該軟弱土層已采用飽和物理力學參數,則暴雨工況時邊坡穩定安全系數與一般工況差別較小,不起控制作用。因此,僅分析一般工況和地震工況。
對采取原設計方案的施工場地C 區邊坡進行穩定性分析,對比在原地勘結論和補勘結論下邊坡穩定性安全系數。取幾個地質條件較差的剖面進行檢算,結果發現,在原地勘結論下,剖面12 在一般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616;在地震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462,均滿足規范要求。而基于補勘結論,剖面12 在一般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208;在地震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048,不能滿足規范要求。
剖面12 基覆界面軟弱土為③-1 含礫粘土層,覆蓋層分布有②混合土塊石、①碎石混合土、②碎塊石層,下伏基巖為強風化及弱風化玄武巖。該剖面后緣,在高程約1020m 以上在隱晶質玄武巖頂面和底面分別分布有③-1含礫粘土和C8 層間錯動帶共兩層相對軟弱層。
對剖面12 進行計算,結果如圖1 和圖2 所示。

圖1 剖面12 穩定性計算結果(一般工況)

圖2 剖面12 穩定性計算結果(地震工況)
由計算結果:一般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028(后緣)/1.255/1.218(前緣);地震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0.897(后緣)/1.116/1.093(前緣)。
安全系數小于規范要求的滑動面剪出口有3 處,其高程分別為:1011m(4#商業街后緣)、900m(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后緣)、870m(855 宅基地后緣邊坡)。
基于補勘結論,場地C 區原設計方案的邊坡穩定安全系數無法滿足規范要求,需要進行設計變更。針對本工程場地的實際情況,可行的治理思路一般有:①抗滑支擋;②卸土或換土回填。
采取設計變更時,工程場地C 區的擋墻已建成約70%,且根據移民安置安排,C 區大部分場地要先行移交村民建設房屋。若對C 區采用卸土方案,則需要拆除較多已建擋墻,且難以滿足移民安置計劃。因此,從經濟和移民安置進度方面考慮,C 區不宜采用卸土或換土回填方案。因此,需選擇抗滑支擋的治理方案:基本維持原規劃設計不變,根據邊坡穩定性分析結果以及現場施工實際情況,采取抗滑樁或巖基擋墻進行支擋,局部有條件的區域進行卸土減載。
抗滑支擋結構可以采用巖基抗滑擋墻或抗滑樁。考慮到巖基擋墻施工期的穩定性,對部分巖基擋墻在開挖前需要在其上方打設圍護樁,因此,共有3 種支擋方案進行比選,分別為:①巖基擋墻+圍護樁;②抗滑樁;③巖基擋墻+抗滑樁。設置抗滑支擋結構的基本思路如下:根據計算的剪出口位置,確定需要設置抗滑支擋結構的位置;在這些位置或附近,布置抗滑支擋結構,并通過調整高程、卸土減載等措施來對其進行優化;若為巖基抗滑擋墻,則對其開挖過程臨時邊坡進行穩定分析,若無法滿足設計要求,則增設圍護樁。
經技術、經濟比較,同時綜合考慮施工難易程度和施工工期,本工程選擇抗滑樁的方案,相比巖基擋墻+圍護樁、巖基擋墻+抗滑樁方案來說,其優點主要有:①抗滑樁施工對場地的擾動小,有利于場地施工期的穩定;②部分斷面較小的抗滑樁采用鉆孔灌注樁,對場地內其它項目施工的影響較小,工期相對較短。
根據剖面12 計算的剪出口位置,4#商業街開挖后在1010~1030m 存在剪出風險,由于此處覆蓋層較深(約18m)且地形較陡,因此在該范圍設置一排抗滑樁;在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后緣890~910m 存在剪出風險,設置一排抗滑樁。采用的抗滑樁尺寸根據相應剖面計算得出,各抗滑支擋結構的位置及尺寸見表6。

表6 抗滑樁方案抗滑支擋結構列表
對采取新設計方案的施工場地C 區的12 剖面進行檢算,采用和2.2 節同樣的計算方法,分析邊坡穩定性安全系數。場地內基覆界面存在含礫粘土,需采用折線法計算沿該軟弱土層滑動的邊坡穩定安全系數。由計算結果:一般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355;暴雨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354;地震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198。對于土體邊坡,還需要驗算在覆蓋層內圓弧滑動的可能,故采用圓弧滑動法計算邊坡安全系數。由計算結果:一般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870;暴雨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650;地震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最小為1.684。
由以上結果可知,采用新的治理方案后,無論在何種工況,邊坡穩定安全系數均滿足規范要求。
對于在復雜場地依據前期勘察結論進行邊坡處治設計,出現了施工開挖后局部邊坡開裂變形等現象,后進行補勘發現場區含礫粘土和粉土質礫的分布范圍增大的問題,需要對原設計方案進行穩定性復核,再提出相應的處治措施。本文對復雜場地邊坡進行穩定性分析與處治,得到以下結論:①根據補勘結論,取幾個地質條件較差的剖面進行檢算,發現工程范圍內的邊坡整體穩定性好,但場地C 區剖面12 在一般工況和地震工況下,邊坡穩定安全系數均不滿足規范要求,均有可能發生變形破壞。因此對于場地C 區內邊坡,應該進行工程治理。②綜合工程技術、經濟成本比較,抗滑樁施工對場地的擾動小,有利于場地施工期的穩定,且部分斷面較小的抗滑樁采用鉆孔灌注樁,對場地內其它項目施工的影響較小,工期相對較短,因此本工程邊坡宜采取抗滑樁支擋措施。③采用抗滑樁支擋后,建設場地邊坡的穩定性得到大幅提高,邊坡穩定系數在一般工況、地震工況以及暴雨工況下,均滿足設計標準要求。可知經過采用適當的工程處理措施后,場地是穩定的,滿足鎮區建設用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