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敖天
2023年7月11日下午,泰國總理巴育·占奧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將正式退出泰國政壇。
巴育在辭職聲明中,列舉自己在任期內做出的成績,包括打擊人口販賣,幫助弱勢群體,以及克服疫情沖擊等。“我真誠地希望下一屆政府,能(讓我們取得的成績)繼續發展下去。”
2014年5月,泰國遭遇政治危機,“黃衫軍”和“紅衫軍”在街頭爆發沖突。身為泰國陸軍總司令的巴育宣布戒嚴令,并于3個月后就任泰國總理。之后9年里,這位軍旅出身的總理,在泰國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在泰國,今年69歲的巴育有一個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很熟悉的綽號——“圖大叔”。
在他的辭職聲明下,很多泰國網友留言“感謝圖大叔”。有支持者稱他為“泰國史上最好的總理”,帶來了“可持續的穩定”。而反對派的口號是“有我們,就沒有大叔”。
巴育自己也很喜歡“大叔”這個綽號,并在2023年大選期間頻頻以“大叔”自稱。在一次選舉集會上,他對選民說,即使自己選舉失敗,也請記住有關“大叔”的三句話:“大叔已經做了他的工作,大叔還在做他的工作,大叔將繼續做他的工作。”
2023年5月14日,泰國大選結果出爐,巴育任黨首的泰國人團結建國黨僅獲12.55%的選票,排名第三,落后于前進黨和為泰黨。選舉后,巴育發表講話,恭喜“所有獲得選票的政黨”。他說:“所有泰國人都應該愛對方,團結起來,避免沖突,共同為發展國家而努力。”話里話外,似乎還在擔心當年街頭沖突的亂象重演。
巴育隨后承諾,自己將繼續擔任看守總理,直到新政府組建完畢。他再次強調:“只有愛和團結,才能讓泰國繼續發展。”
巴育喜歡稱泰國為“愛的國度”。“你可以不愛我,但你要愛泰國。”上任后,他幾乎每個情人節都會發表講話,并在鏡頭前作出象征愛意的“V”字手勢。
巴育對“愛”的執著,在泰國人所皆知。有反對派揶揄:“只有一個不甜美的人,才會不斷給自己‘加糖’。”也有人認為,巴育此舉是想軟化自己的軍人色彩,并通過“談情說愛”來彌合泰國政壇的分裂。
1954年,巴育出生在呵叻府的一個軍人家庭。由于父親經常更換部隊駐地,年幼的巴育經常轉學。盡管如此,他的學習成績依然優異。
1976年,他進入泰國武裝部隊學院預備役學校就讀,后進入朱拉宗告王家陸軍軍事學院深造。畢業后不久,他進入別名“東方之虎”的泰國第21步兵團服役,成為泰國“禁軍”的一員。有學者稱,第21步兵團及其隸屬的第二步兵師“詩麗吉皇后衛隊”,在泰國軍界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據媒體報道,曾在“禁軍”服役的巴育性格溫和,廣受尊敬,是典型的軍人,和王室聯系緊密。
2006年,巴育升任第二步兵師師長。2010年,他接替阿努蓬擔任泰國陸軍總司令。正當巴育在泰國軍界步步高升時,泰國的政局出現顯著變化。

二戰后,泰國軍隊一直在泰國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并多次發動政變。2006年,泰國陸軍司令頌提發動政變,推翻時任泰國總理他信。
2013年末,泰國再次爆發政治危機,反對時任總理英拉的政治勢力組成“黃衫軍”,與支持英拉的“紅衫軍”爆發沖突。部分“紅衫軍”一度包圍泰國陸軍總部,尋求軍隊的支持。
面對復雜的局勢,巴育表現非常謹慎。他宣布泰國軍隊將保持中立,要求雙方“不要把軍隊帶到這場沖突的中心”,并希望“紅衫軍”和“黃衫軍”都保持克制。
2014年5月20日,巴育宣布軍方將執行戒嚴令,并要求沖突雙方立即展開談判,但成效甚微。5月22日,在得知雙方談判破裂后,巴育宣布自己將“奪權”,并要求“所有人都老實坐好”。
他在聲明中避開“政變”一詞,而是表示“為了保證和平與秩序”,泰國陸海空三軍及警察將“掌管整個國家”。他的這一決定也獲得了泰國國王的支持。
2014年12月26日,巴育發表了擔任總理后的首次年終講話。他表示,中國是經濟發展的榜樣。60年前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他們用了3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我們卻還在互相爭吵”。
2018年,兩艘載有中國游客的船只在泰國海域傾覆。巴育親自到場指揮救援,并強調泰中幾百年來都親如一家。“在我們看來,只要身在泰國,不論是泰國人還是中國人,都是在泰國的人民。”
2022年是泰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0周年。巴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泰國愿與中國加強合作,攜手應對各種挑戰,促進地區經濟復蘇,讓“泰中一家親”親上加親。
在國內事務上,巴育一直努力減少自己身上的軍人色彩,拓寬與民眾的溝通渠道。每周五,他都會發表主旨為“還民幸福”的電視演講,向民眾解釋政策,并就執政中的不足致歉。演講起初約為1小時,2017年9月后縮短為20分鐘。
在一次“還民幸福”演講中,巴育就自己與媒體接觸時“不夠禮貌”道歉。但隨后他說:“如果你不真誠的話,要禮貌有什么用?我想要真誠地交流,所以我以我的方式說話。”
總理任內,巴育與媒體的關系一直很微妙。
2018年1月,巴育在記者會上向記者“引薦”了一個硬紙板做的假人,并告訴記者們,如果想問和政治及沖突相關的問題,“就去問這家伙(指假人)吧”。2021年3月,巴育被問及內閣改組名單時,皺著眉表示:“我不知道,沒看到過。這名單難道不應該只有我能知道嗎?別問了。”隨后,拿著一瓶消毒噴霧走向第一排記者,開始“消毒”。隨后他道歉說,自己只是和記者開玩笑。
泰國國內一直有對巴育不滿的聲音,但他成功地終止了困擾多年的街頭政治沖突,這讓他獲得了不少民眾的肯定。政治上的穩定無疑有利于經濟發展。從2015年到2019年,泰國人均GDP從5708美元升至7628美元。巴育也采取強硬措施打擊人口販賣和毒品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
隨著皮塔等青年一代在政壇的崛起,巴育逐漸失去了年輕人的選票。在這種情況下,巴育所屬政黨在大選中的失敗,最終推動巴育作出了退出政壇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