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依妮
作為“獨生子女+少子化+延遲退休”的一代,80后、90后正面臨高難度的退休挑戰。
世界上永遠有年輕人,但沒有人會永遠年輕。比起中年人的事業焦慮,年輕人已經開始為養老焦慮了。在延遲退休政策即將落實的當下,“退休”的話題再度回歸大眾視野。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相關數據,2021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億人,占18.7%。中國老年人口預計2025年將達到3億人,2035年將達到4億人,2050年將達到4.87億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將其稱為“老齡化高原”,而不是熬幾年就能過去的“高峰”。80后、90后,剛好是“獨生子女+少子化+延遲退休”的一代,那么這一代人想體面養老,要存多少錢?
前段時間,B站UP主“M寶夫婦躺平日常”推出了已經存夠300萬元打算提前退休的視頻,并展示了每日的花銷數目,受到不少網友的關注。視頻火了以后,很多人好奇他們到底存了多少錢才可以提前退休。M寶夫婦說:“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如果很想知道,可以參考FIRE生活理念。”
“FIRE”意即“財務自由,早日退休”。這一運動興起于美國,其法則是:通過降低物欲、過極簡的生活,來迅速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美國個人財務網站GO Banking Rates曾發布過一份名為“存夠多少錢才能退休”的報告,數據顯示要在美國過上體面的退休生活,即便是在較為貧窮落后的密西西比州也需要104萬美元,在夏威夷州則需要230萬美元。
在豆瓣,有23萬人在一個名為“FIRE生活”的小組討論提前退休。在這個小組里,有人聲稱“攢錢到200萬元就FIRE”,也有90后“魔都”土著在這里記錄自己的FIRE生活。就拿M寶夫婦來說,他們已經有300萬元的存款,每個月靠理財收入的1萬元足夠開銷。
必須補充的是,提前退休這種設想,還離不開夫妻二人丁克的決心。M寶夫婦表示,他們沒有生育孩子的打算,目前想享受二人世界的輕松生活。300萬元每個月理財收入有1萬元,他們預計300萬元能用到約70歲。當然,前提是他們在退休前已經是有車、有房、無貸款的情況。
90后“魔都”土著小尹也在今年開始了FIRE生活。小尹在上海有房,父母也有房、有車、有積蓄,目前小尹跟父母同住。小尹平時開銷不大,加上已有約200萬元的積蓄,過完年后就辭職開始了“提前退休”的生活。
對于提前退休的標準,小尹說:“這個我覺得非常因人而異,最重要的三個點是‘父母養老需要多少投入’‘子女教育需要多少投入’以及‘自己是高物欲還是低物欲’。有的人在FIRE后一直會為錢感到焦慮,那就不建議FIRE,因為并不能享受到FIRE帶來的快樂。
我覺得FIRE的條件在金錢方面不是固定的,重要的是心態。”M寶夫婦也表示,他們對提前退休后的日子非常滿意,“不上班不用應付同事,拒絕無效社交,衣服、鞋子、化妝品、護膚品消費全都減少了,有更多的時間關心呵護自己的身體”。
當然,他們的“退休”并非意味著無所事事,M寶夫婦轉戰經營起自媒體,開啟新的“事業”。對于并沒有這樣物質基礎的人來說,300萬元的存款顯然是不夠退休的。按照M寶夫婦的預計,一個月有1萬元的理財收入,那年化率就要達到4%。然而大部分理財的收入并不穩定,再考慮到物價上升、通貨膨脹的因素,300萬元的存款并沒有那么可靠。
90后李俊凱在深圳一家“大廠”工作,他是在看過一本《每天工作4小時》的書后,產生了提前退休的想法。從那以后,李俊凱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重點關注“如何在40歲之前退休?”“存夠多少錢足夠告別職場?”這類帖子,發現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財務規劃——只要有錢,哪里都是“養老天堂”。
實際上,大部分“提前退休”“體面養老”話題的終點,就是財商教育。目前主流的算法,有威廉·班根的“4%法則”和富達國際提出的“退休儲蓄黃金法則”。1994年,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威廉·班根提出了4%法則,被稱為“財富自由法則”或“退休法則”。
按照4%法則,只要在退休第一年從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過4.2%,之后每年根據通貨膨脹率微調,直到過世,退休金也花不完。然而,4%法則是根據美國當時的債券收益接近5%計算的,對于中國來說不能照搬。
在“2022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媒體交流會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曾說:“如果投資收益比較低,退休后錢還是夠花,但是最后剩得不多了;如果通貨膨脹比較高,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很大變化,10年、20年后,人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4%肯定就不夠;如果出現一些意外性事件,比如重大疾病,4%可能也是不夠的。”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人均消費支出為21210元,不考慮延遲退休,以男60歲、女55歲退休,人均壽命77歲,物價每年上漲3%計算,男性退休后17年需支出50.9萬元,女性退休22年需支出70.1萬元。
而根據2018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目前大多數35歲以下的年輕人認為,如果想要體面地養老,他們給出的平均數字是:163萬元。富達國際提出的“退休儲蓄黃金法則”,建議在30歲的時候存夠相當于當時年薪1倍的儲蓄用于養老;到40歲時,存夠4倍;50歲時,存夠6倍;退休時,則要存夠當年年薪的9倍。
要實現這一目標,如果從25歲開始儲蓄,則要撥出年收入的19%用于養老,一直存到62歲的理想退休年齡,而如果越晚開始儲蓄,每年需要存的錢越多。除此以外,不考慮通貨膨脹地談養老儲蓄,都是瞎扯。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1年、5年和10年,我國CPI年均漲幅都在2%左右。就在今年5月初,銀行存款利率又跌了。全國性銀行里,幾乎已經找不到3%以上的定期存款,這還是史上第一次。這讓很多人慌了神,總覺得自己辛苦攢的錢,放在銀行里一直在貶值。
互聯網上充斥著各類養老的科普、養老金虧空的新聞,它們無不在暗示年輕人要為退休提早做準備。中國的80后、90后一代,恰好卡在“上有父母要養老,下無子女幫養老,自己老了還碰上養老金不夠,得多干5年才能退休”的尷尬境地。
如何在年輕的時候更好地奮斗攢錢,才能獲得體面的養老生活,無疑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李俊凱在各類社交論壇上認識了不少和自己一樣想提前退休的年輕人。根據李俊凱的了解,“大部分年輕人口中說的提前退休只是計劃先歇一陣子,至于以后真正到了退休年齡會如何,他們內心也是焦躁不安且沒有底氣的”。
作為亞洲最早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兩個國家之一,日本的老齡化率已經達到29.1%。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老后破產》引起了很大轟動。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在她撰寫的《高齡化社會:四十歲開始探討老年》一書中表示:“我現在之所以對‘老’的問題比對任何其他問題興趣都濃厚,就因為這是我今后就要進入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太無知了。”
如今李俊凱的銀行賬戶里,已經存了將近80萬元,但距離提前退休他依然覺得遠遠不夠。李俊凱說:“很少有人真正想清楚FIRE后大量的空閑時間要做什么。在最初的輕松后,馬上面臨的就是無聊,無所事事的焦慮更為致命。趁著年輕就應該多拼搏、多體驗。”
這屆年輕人嘴上說松弛,其實對于自己熱愛的事情,可以百分百走心。為了有一個更輕松的退休生活,不少80后、90后在拒絕“躺平”,擺脫內在不安全感,尋找真正的熱愛,努力存錢,認真理財。曾經的“精致窮”仿佛被時代打敗,先攢錢后享受,加入存錢大隊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對此,家庭理財規劃師Martin認為,每個人對于“體面養老”的標準不一樣,有的人存款幾十萬元就辭職過起了“退休生活”,但有的人可能存幾百萬元、幾千萬元都覺得不夠用,提前儲蓄是為了面對不確定的安全感和善待自己的底氣。
Martin說:“有句話說得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年輕人別被‘退休焦慮’帶偏了。未雨綢繆總歸是一件好事,現在年輕人理財意識強了不少,想知道自己需要存多少錢才能提前退休,不妨去咨詢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年輕時若能夠早做一分籌劃,老年時或許就能為自己多掙一點選擇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