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倉滿幼兒園 黃幼玲
STEAM理念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幼兒逐步增強創新觀念,促使其實踐應用能力大大提升。在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中,相關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踐則需要在STEAM理念的背景下逐步開展。
針對幼兒啟蒙教育來說,STEAM 理念對于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培養思考意識等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STEAM 教育理念和目前的幼兒園科學教育之間是存在不容忽視的內在關系,廣大幼兒教師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靈活設計,充分彰顯STEAM 教育的特色。接下來,我們針對STEAM理念下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設計與實踐路徑進行探討。
STEAM 理念是一個包含多元化學科的概念體系,如科學、工程、技術、數學、藝術等,這一教育理念滲透到以上五大學科的相關教育理論,由此能夠共同創建一個全新的教育機制。但是這一教育機制并非是簡單地將以上學科進行融合,而是利用相關知識點的整合與設計等,創建一個科學的體系,讓廣大幼兒在游戲、學習等過程中逐步增強動手應用技能、協調合作能力。在此期間,廣大幼兒教師需要鼓勵幼兒能夠積極參與自己喜愛的游戲活動,并通過課堂知識的傳授與指導,促進幼兒在參與科學領域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在幼兒園科學領域教育活動中,相關知識點的導入是比較淺層的,由于大部分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其對深奧知識的理解存在困難。此時,教師需要密切觀察幼兒的實際行為、具體表現,并了解其興趣、愛好,然后結合其實際興趣、愛好,或者導入熟悉的生活情境等進行教學指導,方可將其中存在的科學問題進行生活化設計,鼓勵幼兒對其中的科學知識獲得更加深刻的體會與感悟。
比如,在課堂活動中,教師為幼兒設計一個以“生活”為主題的科學設計課題,引導幼兒思考“白糖與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與思考,學習其中蘊藏著的知識。教師首先準備兩個紙杯,然后將其盛滿水,接下來分別把糖、鹽等混合到杯子中,且在實驗活動進行期間鼓勵幼兒通過嘗試的方法來識別杯子中盛放的是什么,并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經驗,分析糖與鹽在外形方面有哪些區別、特點,隨后用紙張將鹽、糖等分別包裹起來,引導幼兒進行識別與判斷。利用這種教育方式能夠提高幼兒的實踐動手能力、思維探索能力,確保其在科學領域活動的學習中逐步提升認知水平。
在指導幼兒通過觀察鹽、糖的外形,并識別其氣味等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幼兒認真思考這兩種物質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除了平時的烹飪制作之外,還有哪些作用。隨后,教師進行課堂提問,鼓勵幼兒踴躍回答,這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思考能力,而且能夠逐步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接下來,還需要引導幼兒對鹽、糖等進行對比分析,判斷它們之間的差異性,并將其整理出來。大部分幼兒能夠發現:糖與鹽的顏色都是白色的,都能夠在水中完全溶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兩者還是存在不同點的,那就是:鹽屬于細微的顆粒;糖則屬于晶狀體顆粒,利用這種方法提升幼兒的觀察力與注意力。根據以上科學領域的活動內容來看,能夠向幼兒滲透一些生活化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觀察能力,促使其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進行科學研究與思考,這不僅能夠大大提高科學知識的理解水平,而且能夠激發幼兒發現問題的熱情。
在幼兒園的科學領域活動設計中,導入游戲是很常見的,也是比較容易的教學方法。在游戲教學期間,幼兒往往處于良好的求知狀態,他們能夠在相對輕松、自由、愉悅的情況下表現出濃厚的探索興趣,也有利于教師更加順利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所以在進行相關準備活動期間,教師可以積極地引入運動類、實驗類、表演類、益智類等游戲,且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導入比較有趣的元素,這對于教師開展科學教學活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游戲活動的內容進行深入性研究,并結合幼兒的成長特點、興趣、愛好等,制定個性化的游戲方案。比如:在“圓形滾得快”的科學游戲活動中,教師在游戲開始前為每一個幼兒準備一個小籃子,里面放著一些不同形狀的積木,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然后還放入一些輪子、電池、鉛筆等物品,并增加一個斜板。在所有材料都準備齊全之后,教師需要利用滑滑梯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比賽,看誰的積木滑得速度快。
在比賽結束的時候,教師則需要指導幼兒進行歸納、總結,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體會,由此來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及表達能力,隨后教師需要進行歸納、概述,并站在科學層面進行課題拓展,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汽車、自行車的輪子都是圓形的呢?”接下來可以結合積木滑滑梯實驗進行分析,讓幼兒回答哪一個積木的滑動速度最快,最后得出結論,圓形輪子的平衡性最強,所以將其當作汽車、自行車的輪子更加高速及安全。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幼兒對科學領域的認知水平,促使幼兒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把STEAM 教育理念滲透到幼兒科學領域的教學活動中,則需要設立特定的教學項目,由此在整合舊知識的前提下,融入新知識,促使幼兒獲得成長。在此期間,教師需要為幼兒創設特定的項目情境,鼓勵幼兒帶著任務進行思考與研究,由此來幫助幼兒獲得深層次發展。所以,在構設項目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進度及幼兒實際情況,開設不同的科學實驗。例如:顏色碰撞項目,教師提前準備好不同顏色的顏料水、一次性紙杯、彩色卡片、毛巾等,隨后教師為幼兒設置情境,并提出問題:“如果在一個紙杯中,小黃與小藍相遇,那么混合則變成綠色,我們應該如何解釋呢?”通過這種方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促使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提高科學認知水平。
在STEAM 理論的應用下,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評價的方法需要呈現出多元化等特點,包括自我評價、教師評價、記錄評價、個案評價等。不同的評價方式都能夠同步進行,幼兒能夠通過簡單、直接的語言對自己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現及成果等進行評價,這種方式具備較強的靈活性,促使評價內容能夠結合實際教學活動靈活性地調整與開展。對于個案評價與記錄評價來說,主要是針對幼兒的實際表現、整個過程等進行評價,此時教師需要按照形成性評價理念客觀性地分析幼兒在整個游戲活動中的成長情況,由此能夠為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所具有的實踐意義、推廣價值等進行探討,以便于能夠為接下來的活動設計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則需要利用構設豐富多樣的素材、導入特定情境、鼓勵幼兒積極實踐等方式進行指導,方能逐步滲透STEAM 教育理念,鼓勵幼兒增強科學思維意識,這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幼兒的能力和素養等具有積極意義。當然,幼兒教師也需要定期更新教育觀念,在開設科學領域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新的思路與方法,為最終促進幼兒的發展帶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