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楠30歲之前基本沒經歷過什么挫折,大學考上985的法學專業,之后保送研究生,畢業趕上銀行校招,被順利招走,剛過實習期就進了銀行的稽核部,負責內審工作。剛進公司那會兒她還挺有沖勁兒,因為年輕、學歷高,入職的頭兩年就升到了部門小主管,但混跡職場的時間一長,人的惰性和弱點就慢慢展現出來了。
銀行的內審屬于后臺管理部,大部分是一些整理、總結性質的工作,沒有考核任務,拿的是全行平均績效,屬于“大鍋飯”崗位,干多干少都一個樣。時間一長,曉楠也學得“精明”起來,能按點打卡下班絕不多留一分鐘?!皟葘彶浑y干,只要掌握一定技巧,日子還是很好混的?!睍蚤f。
因為安于舒服混日子,曉楠的晉升之路也戛然而止,眼看年齡逼近35歲,她的心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霸阢y行,一般這個年紀都逐漸往管理崗上轉。”她說,“和我一批進來的人都已經是中層了。”曉楠在小主管的位置上一坐幾年,毫無動靜,更讓她崩潰的是,在年度人事調整上,入職比她晚的后輩居然職位比她還高。曉楠好面子,心態瞬間失衡,一心想著快快升職,爭口氣。
其實曉楠覺得自己“運氣”一直很好,無論是工作還是婚姻,都像是有人推著走一樣,從來沒做過什么努力和像樣的規劃,但正是因為她拿到一手“好牌”,早早選擇了“躺平”,才錯失了很多發展可能性。
銀行不搞論資排輩,不是熬到年限就能順理成章升職加薪,升職得有突出貢獻或者業績。曉楠工作馬馬虎虎,僅限于“能夠完成本職工作”,這么多年,在業務能力、專業技能甚至人際交往方面,比起剛入職那會兒并沒有多少長進。而且上班沒事就摸魚,回家也是抱著手機刷短視頻,遇到復雜項目能推就推,看似少了很多“麻煩”,但時間一久,即使有大的項目,領導也更愿意交給有沖勁兒的新人,她混著混著,就和同事的距離越拉越遠,逐漸喪失了競爭力。
在為人處世方面,曉楠總透著一股與年齡不匹配的幼稚。她不想著如何在工作上做出成績,以便下次行內競聘時脫穎而出,而是天真地覺得找領導談一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跟領導提升職的事沒有下文,覺得自己資格老的曉楠越想越氣,沖動下竟提出離職。
海爾的創始人張瑞敏曾說:“人不成熟的第一個特征就是立即要求回報。”曉楠本想拿“離職”威脅領導,但遞上去的辭呈連個絆子都沒打,迅速通過審批,沒幾天就通知她辦離職手續。
如果只是事業上的挫敗,倒不至于讓曉楠一蹶不振。她怎么也想不到,生活的鐵拳會再次落下,母親查出了一種可怕的神經系統疾病,會漸漸無法說話、走路。在事業受挫的當下,遇到這樣的事無異于雪上加霜,生活的難,她現在才深有體會。
一直以來,曉楠都缺乏成熟穩重的心態,遇事容易情緒化和沖動,面對職場危機和家庭負擔時,夫妻間的爭吵就成了她宣泄情緒的出口,生活因此變得亂七八糟。
作為一個曾經的幸運兒,曉楠從沒想過會遇到什么解決不了的難題,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一直幸運下去,所謂“運氣”,不過是年輕時候,人的精力、身體、能力都處在上升期,機會更多、擁有更大的可能性罷了。人至中年,如果沒有抵御風險的過硬實力,一旦逆風和挫折來得多些,從人生贏家到中年崩盤就是一瞬間的事。
當所有精神壓力、生活壓力都堆積在一起的時候,留給曉楠消沉的時間并不多。冷靜下來的她不禁反思,生活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急轉直下的。
回看自己走來的一路,不難發現,問題的根源從來都不是“某個”錯誤的決定,而是一系列錯誤選擇不斷積累導致的趨勢?!翱恐贻p和運氣得到的人生沒有想的那么牢固。” 曉楠反思道,“職場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也有年邁老去的一天,其實問題一直都在,只不過我視而不見,也不愿意費力解決。”曉楠嘲笑自己是高開低走,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曉楠靜下心來總結了自己的問題:
1.沒有做好職業發展規劃,以為進了好單位就穩妥了,在職業道路上沒有具體目標。
2.安于現狀,忽視了自我提升。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曾經的985研究生并不能代表當下的實力,多少手握文憑的名校畢業生跳進職場后依然如履薄冰,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習慣。知識會過時,技能會退化,在一個快速發展的世界里,不進則退。
3.沒有清醒的自我認知。話說得通俗點就是“情商低”,無法認清自己,有時候盲目自大,太容易被情緒裹挾,動不動就“炸”了,沖動下做出不計后果的決定。
曉楠希望現在補救還不算晚。雖然仍在求職,但這次她早早制定了一份發展計劃,列出了長期、短期的目標,同時還在備戰司法考試,這對于她想從事的內審崗位來說是加分項。
前方的路依舊不是很好走,但生活就是如此,總會遇到曲折和反復,運氣有時確實能夠解決很大問題,但真正能夠改變人生的,還是自身的努力。
(摘自2023年第7期《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