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鐸 湯昌興 鄭杰
(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 汕頭 515041)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水稻生產必須堅持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促進技術集成化,生產過程機械化。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都在追求安全、無污染、優質、營養豐富的綠色食品[1]。另外,發展減源型農業模式,可以使能源、化肥等生產要素的使用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達到最小化,最終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因此,推廣耐肥抗倒、適合機械化的綠色低碳水稻品種,對于提高糧農種植效益,為人們提供優質糧食,提高水稻產業發展水平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根據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橋陳村實際情況,2021年早造引進了“特優2068”“神農稻326”(原名“特優730”)2個品種,與當地主推的“特優524”“特優721”共同在關埠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表證點進行表證。經試驗,“特優2068”表現較為突出,具有生物產量較大,早生快發性好,耐肥抗倒和豐產穩產性較為突出等特點,適合作為高產品種在汕頭推廣。現就該組合在汕頭市的種植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予以介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改革統購統銷體制,極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推動稻谷總產不斷邁上新臺階,同時,在近年來稻谷價格市場化改革推進下,水稻生產結構不斷優化[2]。而特優系列組合作為家禽飼料和加工型品種,在家禽喂養和加工(直鏈淀粉含量高,適合潮汕地區加工粿條和腸粉米漿)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據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林禎平高級獸醫師介紹,特優系列水稻品種由于谷粒圓,相較于長粒型品種更受家禽喜愛,用稻谷喂養的獅頭鵝(潮汕地區特有的地方品種)出雛率和種苗成活率更高。因此,對潮汕地區來說,推廣高產型的特優組合在當前仍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其中,由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特優524”和“特優721”就是典型的代表。“特優524”于1994—1995年參加廣東省早造雜交稻區試產量均列第1位,1997年3月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3,4]。“特優721”于1998—2001年先后6次完成市、省及全國區試,每次試驗平均產量均列參試組合首位,且均比對照組合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2年3月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5]。近年來,由于“特優524”“特優721”均出現種性退化情況(部分地區出現抗病性明顯下降),生產上亟需引進適用的新組合進行更新換代。在這種大背景下,2021年早造,從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和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引進“特優2068”和“神農稻326”,與當地主推高產品種共同在關埠鎮進行比較試驗。
經成熟期實收,見表1,“特優2068”平均產量達586.5kg·667m-2,與當地主推的“特優524”(CK1)、“特優721”(CK2)接近,2個新引進組合以“特優2068”綜合表現更為突出。經室內考種,“特優2068”平均穗長23.2cm,每穗粒數161.5粒,結實率87.1%,千粒重26.0g,各農藝性狀優良。經試驗,“神農稻326”“特優524”2個組合有葉瘟發生(其中“神農稻326”生育期偏長),“特優721”分蘗力較弱,而“特優2068”表現株葉型態靚,后期熟色好,早造成熟期耐熱性較為突出(2021年早造后期汕頭市晴熱高溫時間較長,“特優2068”成熟后期田間看相優于其他組合),各生長階段葉片中等偏短,田間蔭蔽度低,田間通透性好,紋枯病最輕;經試吃,該品種米香味較濃,口感優于其他品種,飯粥皆宜,適合作為高產偏優質類型組合在汕頭推廣。遂及時向汕頭市農業局和全市各區(縣)農技部門推薦了該組合。

表1 2021年早造4個品種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
2022—2023年早造,“特優2068”在汕頭市潮陽區關埠鎮、澄海區隆都鎮、金平區鮀蓮街道等地種植,2022年早造實收平均產量552.4kg·667m-2;2023年早造實收平均產量577.5kg·667m-2,見表2。據汕頭市潮陽區關埠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淑波、澄海區隆都鎮農戶黃御釗等反映,“特優2068”株葉型態好,大田表現早生快發,耐肥抗倒性、豐產性突出,屬容易栽培的“傻瓜種”。近2年來,“特優2068”在汕頭市種植,據黃御釗等反饋,該品種谷殼較薄,出米率略高于其他特優組合,且由于其米飯口感更優(與“特優63”類似,但“特優63”由于感稻瘟病,已經退出市場多年),株高較矮,耐肥抗倒性突出,機收的損失率較低,種植效益較高,所以,該組合已在汕頭市加速推廣,并擴展至臨近的潮州、揭陽等地區。

表2 “特優2068”不同年度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表現
為減輕龍舟水對結實率的影響,汕頭地區早造對水稻遲熟品種全生育期要求是130~135d。從表3可知,“特優2068”在廣東汕頭早造種植,2月中下旬播種,全生育期約130d,適合當地對遲熟品種生育期的基本要求。從幾個參試組合的苗情消長情況看,“特優2068”前期早生快發特性好,分蘗力明顯強于其他組合,這對于喜歡稀植和重施前期肥的汕頭稻作區又是非常適合的好品種,因為稀植,種植分蘗力強的品種利于確保單位面積的有效穗數,早施重施前期肥的習慣可以滿足早生快發品種早期新分蘗苗所需養分,利于高產穩產;同時,從表3還可知,“特優2068”比其他幾個特優組合更早抽穗,但后熟時間稍長一點,這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質。因此,從綜合表現看,該組合十分適宜在汕頭地區作為早造高產品種推廣種植。

表3 2021年早造4個品種苗情消長情況
“特優2068”在汕頭地區早造種植,葉色濃綠,株型中集,功能葉厚、直,株高109.2~113.8cm,田間表現生物產量較大,但比“特優524”和“特優721”小;從移植后苗情消長情況看,見表3,該組合早生快發性好,又是幾個試驗品種中株高最矮的,耐肥抗倒性較為突出。近年在汕頭地區種植,表現出較好的豐產穩產性,不同年度的穗粒性狀基本一致:2021年早造表證田有效穗18.1萬穗·667m-2,平均穗長23.2cm,每穗粒數161.5粒,結實率87.1%,千粒重26.0g;2022—2023年早造大田種植有效穗17.2~17.4萬穗·667m-2,平均穗長22.6~23.0cm,每穗粒數150.8~155.2粒,結實率87.0%~88.6%,千粒重25.5~25.8g,見表2。
據廣東省區試鑒定,“特優2068”米質未達優質等級,整精米率60%,堊白粒率56%~91%,堊白度17.4%~21.5%,直鏈淀粉19.3%~20.1%,膠稠度69~80mm,長寬比2.4~2.5,食味品質74~77分。2021年早造在表證田取樣的米質品嘗鑒定結果,該組合外觀品質優于其他3個組合,米飯口感與老品種特優63類同,宜飯宜粥。
經廣東省區試鑒定,“特優2068”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72.9%~100%,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50%~100%和84.6%~100%,病圃鑒定葉瘟3.8~4.0級、穗瘟3.0~3.5級;感白葉枯病(IV型菌5~7級、V型菌9級)。近2年來,該組合在汕頭地區早造推廣,田間均沒有發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2022年早造中后期受暴雨影響,當地部分水稻品種出現倒伏情況,而“特優2068”沒有倒伏,說明其耐肥抗倒性是較為突出的。但由于該組合感白葉枯病,晚造在沿海地區種植時需特別預防白葉枯病。
“特優2068”系感溫遲熟組合,在汕頭地區種植,早造宜在2月中下旬播種,手插大秧可在6.5葉時移植,秧齡約35d;晚造宜在7月中下旬播種,手插大秧可在6葉1心時移植,秧齡約20d;稀播培育壯秧,由于不育系龍特浦A千粒重約27g,屬中大粒品種,手插秧大田用種量1.0kg·667m-2,秧地播種量12.5kg·667m-2,插1.2萬穴·667m-2以上,基本苗6.0萬苗·667m-2左右。
機插秧大田用種量一般為1.5kg·667m-2,播育秧盤20個·667m-2左右,育秧盤規格58cm×28cm×2.5cm、底孔直徑φ=0.25~0.3cm;機插秧苗為中小苗,3.0~4.0葉齡為機插秧苗的適齡移栽期,秧齡一般早造為18~20d,晚造12~15d,苗高15~18cm,采用毯狀秧苗帶土移栽(又稱秧塊)。同時,要求秧苗根系發達,盤根力強,盤土不散裂,能毯狀整體提起裝入苗箱。結合汕頭地區習慣和“特優2068”的品種特性,插秧機行距固定為30,株距以18cm為宜,確保插1.2萬穴·667m-2以上;可通過調節橫向移動手柄(多檔或無級)與縱向送秧手柄(多檔)來調整所取小秧塊面積(每穴3~4苗);通過手柄精確調節,確保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左右。
“特優2068”植株矮壯,耐肥抗倒性較好,分蘗力中等(但明顯強于“特優524”和“特優721”),建議插1.2萬穴·667m-2以上;同時,從移植后苗情消長情況看,見表3,該組合早生快發性好,適宜采用前促、中控、后補施肥技術,特別注意施足基肥,以確保早發禾苗所需養分;插秧前施15∶15∶15復合肥17.5kg·667m-2和尿素10kg·667m-2作基肥;移栽后第5天施尿素7.5kg·667m-2作返青肥;促蘗肥在插后第10天施尿素10kg·667m-2;在幼穗分化II期視禾苗長勢施尿素4kg·667m-2左右、氯化鉀7.5kg·667m-2作促花肥。建議對當地栽培習慣特別是水分管理方式進行改進,采用“水稻低碳高產栽培技術”實現節水灌溉,提高肥效并及時露曬田。
插秧前按當地習慣防治福壽螺,移栽后第5天結合施肥用丁草胺乳油100mL拌尿素施用,曬田期、后熟期注意預防鼠雀害。病蟲害防治方面,可采用適當方式滅茬減少本地蟲源,及時噴送嫁藥,注意結合當地病蟲預報情況,及時采用植保部門推薦的方案預防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