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麗 梁 婷
1 廣西南寧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530105; 2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臨床常見毒性較強的一種致病菌,甲氧西林是一種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1]。隨著致病菌的變異和抗生素濫用及耐藥性的產(chǎn)生,有部分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甲氧西林表現(xiàn)耐藥,稱為MRSA。目前,MRSA感染已成為院內和社區(qū)獲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患者在出現(xiàn)MRSA感染后會表現(xiàn)出典型的細菌感染癥狀,如發(fā)熱、腫脹、疼痛、肺部呼吸功能減退等[2]。目前,MRSA抗感染治療是抗感染治療的一個難點,主要是因為MRSA對多種抗生素均表現(xiàn)為耐藥,幾乎所有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以及氨基糖苷類、大環(huán)內酯類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耐藥[3]。目前,臨床常用的抗MRSA感染的抗生素主要有萬古霉素、美羅培南、替考拉寧、利奈唑胺等,何種抗生素在抗MRSA感染中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更好,尚未在臨床上形成統(tǒng)一的共識[4]。為此,本文中以MRSA感染患者為對象,分別比較美羅培南、萬古霉素在抗MRSA治療中的作用,并進行安全性評估,以期為MRSA感染抗生素治療方案選擇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南寧市第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0例MRSA感染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65例。觀察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40~80(59.82±9.21)歲,病程3~10(7.36±1.97)d,體溫38~41℃,平均體溫(39.87±1.02)℃;對照組:男31例,女34例,年齡40~80(60.81±9.96)歲,病程3~10d(7.02±1.91)d,體溫38~41℃,平均體溫(39.65±1.06)℃。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1)納入標準:①經(jīng)細菌學檢查確診為MRSA感染;②年齡40~80歲;③對美羅培南、萬古霉素無過敏反應;④患者知情同意;⑤研究方案無倫理學問題。(2)排除標準:①同時伴有其他細菌、真菌、病毒的復雜性感染;②入組前已接受其他藥物治療患者;③病情繼續(xù)惡化需調整治療方案患者;④肝腎功能嚴重衰竭的患者;⑤自愿退出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美羅培南治療:以注射用美羅培南(浙江海正藥業(yè),規(guī)格:0.25g,國藥準字H20056330)+100ml 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每隔8h給藥1次,每次劑量為0.5g。觀察組采用萬古霉素治療:以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Vianex SA,規(guī)格:500mg,國藥準字H20140174)+250ml 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每隔12h給藥1次,每次劑量為1 000mg。兩組患者連續(xù)治療1周。
1.3 評價指標 (1)臨床療效:療效標準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5]制定:①顯效:治療后患者發(fā)熱等癥狀完全消退,炎癥因子水平顯著降低,病原菌檢查未檢出致病菌;②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顯著減輕,炎癥因子水平有所降低,病原菌檢查未檢出致病菌;③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及炎癥因子水平無改善,細菌學檢查仍有致病菌存在。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細菌清除率:通過細菌學培養(yǎng)進行清除率檢測,分為清除、假定清除、未清除、替換。其中清除是指細菌學檢查MRSA為陰性;假定清除為患者癥狀改善未能收集有效標本;未清除指的是細菌學檢查顯示MRSA呈陽性;替換是在細菌學檢查顯示MRSA為陰性但檢出其他致病菌。總清除率=清除率+假定清除率。(3)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3ml,以MiniStar7K臺式高速離心機(湖南恒諾儀器設備公司)離心,離心半徑7cm、轉速8 000r/min、離心15min得到血清上清液標本,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患者的炎癥因子白介素-17A(IL-17A)、Toll樣受體4(TLR4)、分泌型卷曲相關蛋白1(SFRP1)水平,檢測儀器為NH16-8型多功能酶標儀(安徽寧懷儀器公司),試劑盒由上海通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4)生活質量評分:于治療前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分量表評估身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狀態(tài),以百分制計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11]。(5)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85%,高于對照組73.85%(χ2=9.598,P=0.002<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細菌清除率 觀察組MRSA細菌總清除率為93.85%,高于對照組73.85% (χ2=9.598,P=0.002<0.05),見表2。

表2 兩組細菌清除率比較[n(%)]
2.3 炎癥因子水平 治療后,觀察組炎癥因子IL-17A、TLR4、SFRP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4 生活質量評分 治療后,觀察組GQOLI-74評分包括身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狀態(tài)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5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期間,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9.23%、13.85%,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78,P=0.410>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近些年隨著致病性微生物的不斷變異及抗生素的濫用,MRSA感染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院內和社區(qū)獲得性感染常見的致病性微生物,并且MRSA感染具有致病危害性高、病情程度嚴重、病死率高及治療難度大的特點。其治療難度大主要體現(xiàn)在MRSA對多種抗生素均有高度的耐藥性,其耐藥性的產(chǎn)生與細菌產(chǎn)生一種青霉素結合蛋白有關,進而產(chǎn)生大量β-內酰胺酶,使耐酶青霉素緩慢失活,而表現(xiàn)出對各種抗生素的高度耐藥性[6]。因此,MRSA感染在臨床上可選用的抗生素范圍非常狹窄,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萬古霉素、美羅培南、替考拉寧、利奈唑胺等,何種抗生素在抗MRSA感染中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更好,目前尚未有統(tǒng)一的定論共臨床參考。
本文中通過對比美羅培南、萬古霉素在MRSA抗感染治療中的效果,結果顯示與美羅培南相比較,萬古霉素治療MRSA感染的效果更好,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和細菌總清除率更高。這是因為萬古霉素為糖肽類抗生素,其抗菌作用機制以特異性高度親和力結合到敏感細菌細胞壁前體肽聚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結合位點上,可阻斷構成細菌細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的合成,導致細胞壁缺損而殺滅細菌[7]。萬古霉素還可改變細菌細胞膜滲透性,并選擇性地抑制RNA的合成,對革蘭氏陽性菌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在體外藥敏實驗中,萬古霉素對MRSA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抑菌效果,并且與其他抗菌藥物間不存在明顯的交叉耐藥性[8]。另外,體外藥敏實驗還發(fā)現(xiàn)MRSA致病菌通過在培養(yǎng)基上的傳代培養(yǎng)試驗證實了其在繁殖多代后仍然對萬古霉素表現(xiàn)出了較低的誘導性耐藥,由此充分表明了萬古霉素對MRSA感染的良好治療作用[9]。而美羅培南屬于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作用機制是通過穿透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到達其目標青霉素結合蛋白,并通過抑制細胞壁的合成產(chǎn)生抗菌作用,其抗菌譜廣,能夠覆蓋臨床上常見的需氧菌和厭氧菌,尤其對革蘭氏陰性菌有較高的敏感性[10]。既往藥敏實驗證實美羅培南對MRSA感染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敏感性較萬古霉素仍顯現(xiàn)不足[11]。因此,在MRSA抗感染治療中,萬古霉素較美羅培南表現(xiàn)出更好的治療效果,患者的療效、細菌清除率有顯著提升。MRSA感染過程中由于致病菌的侵襲,患者體內炎癥反應水平上調,多種炎癥因子水平異常升高,IL-17A是常見的一種促炎因子,屬于白介素家族中的一員,是輔助T細胞產(chǎn)生的前炎癥細胞因子,當機體內發(fā)生炎癥感染,包括細菌、真菌感染等時會引起IL-17A水平升高。TLR4是機體產(chǎn)生的一種內源性的細胞因子,與機體免疫和炎癥反應密切相關,當炎癥反應發(fā)生時炎性損傷能夠刺激TLR4介導的信號通路的開放引起TLR4的上調,SFRP1是一種由RNA基因編碼信號轉導途徑的抑制因子,參與調控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感染的免疫激活、細胞分化和抑制細胞生長等生理過程,能夠促進炎癥反應和炎癥因子的表達[12]。本文中,治療后觀察組的IL-17A、TLR4、SFRP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萬古霉素對機體炎癥反應的抑制效果較美羅培南更佳。觀察組GQOLI-74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萬古霉素的抗MRSA效果更好,患者的預后效果更好,生活質量也隨之顯著改善。在治療安全性評估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處于較低水平,表明萬古霉素、美羅培南均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與美羅培南相比,萬古霉素治療MRSA感染的療效和細菌總清除率更好,可降低IL-17A、TLR4、SFRP1水平,提高生活質量,不良反應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