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細平 廖 勇 劉 翔
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骨傷科 338025
目前針對股骨骨折治療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進髓內釘遠端鎖定釘的瞄準方式上,如磁力導航系統、芯鉆髓內釘系統、徒手鎖定技術等[1]。磁力導航系統,雖然在操作過程中無需C型臂透視,一次鎖定成功率高,但是設備昂貴,成本高,且技術復雜,限制其進一步推廣應用;芯鉆髓內釘系統等價格昂貴,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2];徒手鎖定技術一是對術者的要求高、學習曲線長,二是對C型臂機操作員的透視技術高,所以徒手鎖定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很難推廣[3]。本研究選擇髓內釘遠端鎖定治療,優勢較多:(1)髓內釘價格便宜,配套鎖定系統要求可以多次重復使用且不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4];(2)操作系統操作簡單[5];(3)操作方法可重復性程度高[6]。且相對在傳統瞄準系統上通過改進壓桿的操作方法,不需另外增加設備,操作簡單,可重復性操作程度高等特點,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實施髓內釘置入治療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明確外傷所致股骨干骨折、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入組前精神狀況正常,均簽署入組同意書且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年齡18~55歲;排除標準:合并開放性骨折、凝血功能障礙、確診惡性腫瘤、既往下肢手術治療、合并機體其他部位骨折以及簽字拒絕入組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45例。觀察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19~55歲,平均年齡(46.8±5.4)歲;手術治療部位:左側19例,右側26例。對照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18~53歲,平均年齡(45.1±6.2)歲;手術治療部位:左側20例,右側2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組者均實施髓內釘置入治療。其中對照組采取傳統髓內釘置入法,患者位于牽引床上術中保持半截石牽引位,以股骨大轉子頂點下2cm部位置入,結合術中C臂透視明確骨折位置,鈍性分離暴露骨折部位后置入髓內釘主釘,結合引導套筒,置入螺旋刀片并進行鎖定加壓,使用遠端瞄準器置入髓內釘后實施鎖定并上主釘尾帽后,再次C臂透視明確位置后縫合切開。觀察組采取改進壓桿操作方法:髓內釘插入髓腔后,安裝好遠端瞄準支架,遠端鎖定定位裝置,安裝壓桿套筒(之前的操作方法與傳統操作方法相同),在套管內插入克氏針(而不是鉆頭),經C型臂機透視根據克氏針與髓內釘遠端在冠狀位上的偏離方向,調整瞄準支架直至克氏針直接對準髓內釘的中央,確定是否將鎖釘置入鎖孔內,以4mm鉆頭鉆孔,將患肢擺放行側位透視,根據C型臂正位透視以確定髓內釘遠端的偏向位置,再根據壓桿偏向置入第2枚壓桿,至壓桿有效壓住髓內釘遠端平臺處。有效壓桿后,C型臂透視確認鉆頭位置正確后,再分別拔出鉆頭,擰入合適螺釘固定。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髓內釘遠端鎖定釘的成功率及隨訪骨折不愈合率,比較兩組置入髓內釘后軸向及轉向剛度值,統計兩組髓內釘置入耗時、輔助下地活動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

2.1 兩組髓內釘遠端鎖定釘鎖定的成功率及隨訪骨折不愈合率比較 觀察組髓內釘遠端鎖定釘鎖定的成功率為9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隨訪1年,觀察組骨折不愈合率為2.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髓內釘遠端鎖定釘鎖定的成功率及隨訪骨折不愈合率比較[n(%)]
2.2 兩組置入髓內釘后軸向及轉向剛度值比較 觀察組置入髓內釘后軸向及轉向剛度值均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置入髓內釘后軸向及轉向剛度值比較
2.3 兩組髓內釘置入耗時、輔助下地活動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髓內釘置入耗時、鋪助下地活動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髓內釘置入耗時、輔助下地活動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股骨骨折患者如未能得到及時有效干預,其會增加深靜脈血栓、關節攣縮、運動障礙、畸形愈合等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顯著負面影響[7]。臨床治療上首選手術干預,以期促使患者運動功能早期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等目的[8]。目前臨床上以髓內釘置入手術治療為主。傳統應用瞄準支架進行遠端鎖釘鎖定困難的主要原因是髓內釘在冠狀位、矢狀位變形,壓桿在冠狀位及矢狀位上沒有抵住髓內釘,導致遠端鎖定釘鎖不進髓內釘[9]。本文通過改進壓桿操作方法進行髓內釘遠端鎖定釘的鎖定的技術,有效地解決了骨折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中遠端鎖釘鎖定困難的問題。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髓內釘遠端鎖定釘鎖定的成功率為9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同時隨訪1年,發現骨折不愈合率為2.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提示針對股骨骨折患者實施改進壓桿操作,可顯著提高髓內釘遠端鎖定釘鎖定鎖定成功率,促進骨折早期愈合。另外觀察組置入髓內釘后軸向及轉向剛度值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股骨骨折患者實施改進壓桿操作,置入過程中其具有更佳的軸向及轉向剛度,內固定穩定性更強。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髓內釘置入耗時、輔助下地活動時間、骨折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股骨骨折患者實施改進壓桿操作,對于縮短髓內釘置入耗時,促進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與骨折愈合有積極意義。改進壓桿操作髓內釘遠端鎖定裝置設計原理為:常規端髓內釘遠端鎖定壓桿直徑為5mm,超出內外側2.5mm范圍則壓桿不能壓到髓內釘,難度加大,而改進壓桿髓內釘遠端鎖定裝置在水平面有7.5mm位移都可準確壓桿,大大提高壓桿成功率;并且導向孔部分在術中可臨時拆除,可以精確觀察壓桿位置,防止無效壓桿的漏判,為下次準確壓桿提供定位,較傳統髓內釘遠端鎖定裝置而言,優點主要體現在:遠端有效壓桿范圍大,可以有效壓桿,明確壓桿位置,可根據刻度判斷壓桿有效性,避免無效壓桿的漏判,可明確髓內釘偏向,提供準確定位。
通過改進壓桿髓內釘置入操作,有效地解決了骨折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中遠端鎖定釘鎖不進髓內釘的問題[10],避免了因遠端鎖定釘鎖定釘鎖不進髓內釘而更改其他的骨折內固定方式,從而減少了手術時間;操作簡單,可重復性操作程度高,無需增加貴重的設備;應用前景廣闊,是值得推廣的新技術,特別值得向基層推廣。
綜上所述,針對股骨骨折患者實施改進壓桿操作,可顯著提高髓內針置入成功率,且具有更強的內固定剛度,有利于促進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