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杰派 曾小騄 鄭曉琳
廣東省汕尾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516600


1.2 方法 兩組均于治療前1周行常規齦上潔治,并于治療當日行口腔衛生宣教。對照組采用傳統直絲弓固定矯治技術,口腔清潔后,利用直絲弓矯治器(杭州新亞醫療型號8316-23B)于第一磨牙備環,并于前牙以及上下前磨牙粘接托槽,而后選擇0.012鎳鈦弓絲進行牙齒排列,期間注意上頜應佩戴平面導板,以誘導其導板基托止于上頜第二前磨牙,隨后將鄰間鉤置入前磨牙間,進行轉矩控制,完成矯治。結束后針對患者情況制作保持器,以維持矯治結果。觀察組采用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第一階段:利用傳動真絲弓托槽將前牙與第一磨牙粘結,于頰面管近端3.0~5.0mm處采用0.016inch(1inch=2.54cm)澳絲后傾彎斜,使其唇弓抵達口腔前庭底部,并輔以0.014inch鎳鈦絲用以排齊前牙,同時在尖牙前方以50~60g輕力進行Ⅱ類牽引。第二階段:進行前磨牙托槽粘接,并將0.016inch×0.025inch不銹鋼方絲作為唇弓,采用對角線結扎方式對減壓托槽進行Ⅱ類牽引,以關閉拔牙間隙。第三階段:從細至粗逐漸置換鎳鈦圓絲,并將其插入托槽基部橫管內以進行牙軸調整,完成轉矩控制,建立上下頜正常咬合關系。矯治結束后采用透明塑料矯治器進行保持。兩組均持續觀察18個月。


2.1 兩組頭影測量指標對比 入院時,兩組頭影測量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0d后,觀察組SNA、U1-SN、ANB低于對照組,U1-NA、U1C-PP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頭影測量指標對比

表2 兩組矯正情況對比
2.3 兩組咬合功能對比 入院時,兩組MF、MFT、SO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0d后,觀察組MF大于對照組,SO高于對照組,MFT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咬合功能對比


本文中,治療30d后,觀察組MF、SO高于對照組,MFT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傳動直絲弓矯治術可改善患者咬合功能。可能的原因是傳動直絲弓矯技術早期進行Ⅱ類輕力牽引,利用其轉動效應將輕力通過唇弓傳遞至牙冠鄰面接觸點,使其中切牙發生舌向移動,促使前牙內收,磨牙后移[10-12],以此保持上下頜牙弓穩定,充分矯正舌向錯位牙,使得上下頜牙齒由尖對尖關系調整為牙尖交錯關系,從而使咬合平面增加,用力閉唇現象減少,進而達到促進唇舌肌功能恢復,改善咬合功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