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勇
福建省上杭縣中醫院骨傷科 364200
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常表現為腰背痛及進行性脊柱畸形,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成為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1]。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種微創手術方法,是目前急性癥狀性OVCF患者和保守治療無效的OVCF患者的治療選擇[2],然而,部分患者術后仍存在遺留腰背疼痛的可能,影響療效及患者生活質量[3-4]。《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提及骨折治療需筋骨并重,《黃帝內經》最早記載筋骨理論:“筋為鋼、骨為干”。基于筋骨并重理論,本文通過體外沖擊波聯合壯骨舒筋湯內服治療OVCF患者PKP術后殘留腰背痛,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8月我科收治并接受PKP手術的86例OVCF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A組和B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1.2 相關標準
1.2.1 診斷標準:(1)年齡>65周歲(女性患者>55周歲);(2)胸腰背部疼痛、伴放射至雙側脅肋;(3)查體節段棘突及椎旁壓叩痛明顯;(4)骨密度檢測T值<-2.5SD;(5)X線或CT可見椎體楔形樣變,MRI檢查T2像呈現高信號,T1像呈現低信號,明確新鮮骨折。
1.2.2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均為初次就診,接受PKP手術,術后3個月內仍殘留腰背痛者;(3)愿意配合完成圍手術期治療并獲得隨訪者;(4)單純骨折,無合并脊髓神經損傷。
1.2.3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骨代謝疾病、脊柱轉移瘤、脊柱畸形等;(2)高能量損傷、多發骨折,不能耐受手術者;(3)既往PVP或PKP手術史;(4)因各種原因脫離隨訪者。
1.3 方法
1.3.1 手術方式。患者取俯臥位,確定骨折責任椎體左右兩側椎弓根進針點,常規消毒、鋪巾,于進針點處行局部浸潤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于進針點切5mm的切口,穿刺針順著椎弓根進入椎體,常規入路,放置球囊,待壓力達到100~200Pa,放松球囊并取出,兩側均推入適量骨水泥,根據動態C臂透視觀察骨水泥推注及分布情況,透視見水泥填充良好,未見向椎體周邊滲出,拔除導針,不予縫合,無菌敷料覆蓋。
1.3.2 圍手術期治療方法。A組: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給予壯骨舒筋湯加減內服,出自《林如高骨傷驗方》,藥物組成:杜仲20g、懷牛膝12g、當歸15g、續斷10g、骨碎補12g、川芎10g、澤蘭10g、穿山龍(過山楓)10g、赤芍15g、甘草6g,其中男性患者可適當配伍淫羊藿、補骨脂;女性患者可加以桑寄生、女貞子、旱蓮草;中草藥由我院中藥房提供,頭煎加水600ml,煎熬40min,取汁200ml,二煎加水450ml,取汁150ml,兩煎混合,每日1劑,分2次服;服用7劑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12個療程。同時術后第2天開始沖擊波治療,治療區域:腎俞穴+委中穴,責任節段椎旁及骶尾部壓痛點;設備:我科購置的瑞士Storz Medical AG醫用氣動彈道式沖擊波治療儀(產品編碼:MP100);參數:壓力選擇1.5~2.0bar,頻率為5~10Hz,每個穴位及壓痛點沖擊200下,1周治療2次,連續治療4周。B組:入院后即給予塞來昔布0.2g bid口服消炎止痛,術后給予骨化三醇0.25μg bid+碳酸鈣片0.6g qd+維生素D2軟膠囊0.125mg bid抗骨質疏松治療,術后1個月堅持口服塞來昔布,其余抗骨質疏松藥物口服至術后3個月。
1.3.3 術后處理。所有患者術后需佩戴腰圍保護,指導患者循序漸進進行功能鍛煉,每日曬1h太陽,適當進行有氧活動、牽伸訓練、平衡訓練等,結合患者年齡及身體條件,可進行游泳(全身免負重)運動,加強健康宣教,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促進鈣的吸收,預防骨骼鈣量丟失。
1.4 觀察指標 (1)VAS評分:按疼痛程度分為0~10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高。(2)ODI評分:包括疼痛、生活、提物、步行、坐立、站立、睡眠、性生活、社會活動、旅行10個方面,分6個級別,0~5分,計分方式:實際得分/50×100%,假如一個問題未回答,則為實際得分/45×100%;分數越高說明功能障礙程度越嚴重。(3)隨訪期間,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鄰近椎體骨折、傷椎再骨折、腰背筋膜炎等。

2.1 兩組患者臨床疼痛及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及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周、1個月、3個月,A組患者VAS評分及ODI評分均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ODI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平均隨訪時間(8.3±3.4)個月。在隨訪期間,A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98%,明顯低于B組的44.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5.631,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隨著社會人口逐漸老齡化,骨質疏松和相關并發癥已成為備受關注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之一[6]。OVCF最常見癥狀及體征就是反復腰背痛、脊柱進行性后凸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活動能力,大多數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牽引、非甾體消炎藥和支具外固定)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7]。如果經保守治療后疼痛仍持續無緩解或癥狀反復發作,影響生活,或不能耐受長時間臥床患者,也可接受脊柱微創手術,如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和PKP,可以穩定骨折椎體,早期在腰圍或胸腰支具保護下活動,減輕患者痛苦及并發癥的發生率[8]。然而,一些OVCF患者在經皮椎體成形術后仍殘留腰背痛,已有研究發現OVCF合并胸腰椎筋膜損傷是常見的,胸腰椎筋膜受傷可能是經皮椎體成形術后殘余疼痛的原因之一[9]。所以,骨質疏松、骨水泥體積、骨水泥分布、術前后胸腰筋膜損傷和傷椎再骨折/臨椎骨折可能是PVP或PKP術后殘留腰背痛的原因。
“筋骨并治”是目前祖國傳統醫學治療“骨痿”“腰痹”的主要治則,腎虛血瘀為PKP術后殘余腰背痛的主要病機,故而本研究重視標本兼治,壯骨舒筋、補腎活血通絡為主要治法,結合西醫體外沖擊波通利宗筋,使筋骨得以疏通、局部粘連得以松解、炎癥得以消散、骨質疏松得以改善,促進軟組織修復及脊椎骨小梁重建,使得脊柱與周圍肌肉、韌帶軟組織功能平衡,最大限度緩解疼痛、恢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壯骨舒筋湯出自《林如高骨傷驗方》,原方是用于慢性腰痛,多為腰肌勞損或急性損傷遷延日久失治所致腰部疼痛,先天性腰椎峽部裂所致腰骶部疼痛等。本文通過壯骨舒筋湯加減,重用杜仲為君,性甘溫,補益肝腎、強筋骨,為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無力之要藥;配以骨碎補與續斷為臣,補腎強骨,續傷止痛;佐以澤蘭、穿山龍、川芎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赤芍與甘草相配伍,以達緩急止痛之功效,加以牛膝引藥下行。全方補而不滯,疏而不損,攻補兼施,標本兼治,既有補腎強骨之功,又有通絡止痛之效。
體外沖擊波是目前疼痛科、康復科、骨傷科常用的康復理療手段之一,利用能量轉換及傳遞進入人體的原理,具有緩解疼痛、活血及促進組織再生、成骨細胞生長等作用,其原理包括:(1)空化效應:沖擊波作用組織時,人體組織內氣泡內氣體以極快速度膨脹,引起組織微損傷,局部微毛細血管的破裂,血液和細胞介質漏出,刺激新生血管形成;(2)成骨效應:應力刺激促進骨的生長、吸收和重建起到重要調節作用;(3)鎮痛效應:一方面刺激神經軸突啟動鎮痛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提高痛閾來減輕患者疼痛感覺,此外,通過松解局部粘連達到止痛效果;(4)代謝激活效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新陳代謝,促進損傷組織愈合;通過熱量傳遞,為組織吸收,加快損傷修復。
本文發現壯骨舒筋湯內服聯合體外沖擊波治療PKP術后殘余腰背痛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優于傳統非甾體消炎藥+抗骨質疏松治療,可以明顯緩解疼痛(VAS評分及ODI評分均明顯改善),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仿,同樣驗證了祖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治療效果及優勢。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通過體外沖擊波聯合壯骨舒筋湯內服可以明顯緩解OVCF患者PKP術后殘留腰背痛,改善患者功能活動,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隨訪時間較短,病例數尚少;未將治療后骨密度水平進行定期檢測,納入對比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