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雪 樓 婧 彭婕宇 鄒詩瑤 黃佳媛
鷹潭一八四醫院骨一科,江西省鷹潭市 335000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s)是骨質疏松癥患者臨床常見并發癥,經皮椎體成形術是治療OVCFs的重要術式。相關研究表明,OVCFs患者術前營養狀況與患者預后以及術后并發癥具有一定相關性[1]。但患者術前營養狀況是否是影響術后疼痛狀況與腰椎功能康復的重要因素,目前尚未形成統一定論。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不同入院營養狀況OVCFs患者術后疼痛狀況與腰椎功能變化及其相關性,旨在為OVCFs手術患者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OVCFs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CT、X線片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單節段OVCFs患者,符合經皮椎體成形術手術適應證并完成擇期手術治療,OVCFs診斷時間少于2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其他嚴重疾病導致的病理性骨折,合并脊柱神經損傷,有明顯的外傷史,臨床資料不全。依據上述納入與排除標準,共納入87例OVCFs患者,患者入院24h內采用微型營養評定法(MNA-SF)[2]進行營養狀況評分,其中,12~14分為營養狀況正常,8~11分為存在營養風險,7分及以下為營養不良。根據患者入院營養狀況評估結果,將87例患者分為營養正常組(32例)、營養不良風險組(35例)與營養不良組(20例)。營養正常組中男15例,女17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75.28±9.68)歲;體質量指數(BMI)20~25kg/m2,平均BMI(23.11±1.47)kg/m2;骨折部位:胸椎10例,腰椎4例,胸腰椎18例。營養不良風險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6.02±10.25)歲;BMI 20~24kg/m2,平均BMI(22.02±1.36)kg/m2;骨折部位:胸椎12例,腰椎6例,胸腰椎17例。營養不良組中男9例,女11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4.82±11.55)歲;BMI 18~23kg/m2,平均BMI(20.11±1.08)kg/m2;骨折部位:胸椎5例,腰椎3例,胸腰椎12例。各組患者BMI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性別、年齡及骨折部位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記錄各組患者入院時、術后1周、6周、12周腰背疼痛狀況及腰椎功能變化。并分析腰背疼痛狀況及腰椎功能與MNA-SF評分的相關性。
1.2.1 腰背疼痛狀況評分。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3]進行,分值范圍0~10分,評分越高表示腰背疼痛程度越嚴重。
1.2.2 腰椎功能評分。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4]進行,ODI評分量表包括坐位、站立、提物、步行、疼痛強度、生活自理、社會生活等共計10項內容,單項內容分值范圍0~5分,總分50分,ODI指數=10項評分之和/50分×100%,ODI指數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礙越重。

2.1 三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腰背疼痛VAS評分比較 入院時,三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6周、12周,營養正常組VAS評分明顯低于營養不良風險組與營養不良組,營養不良風險組VAS評分明顯低于營養不良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腰背疼痛VAS評分比較分)
2.2 三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ODI指數比較 入院時,三組患者ODI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6周、12周,營養正常組ODI指數明顯低于營養不良風險組與營養不良組,營養不良風險組ODI指數明顯低于營養不良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ODI指數比較
2.3 入院MNA-SF評分與術后VAS評分、ODI指數的相關性 經Spearman 分析結果顯示,入院MNA-SF評分與術后1周、6周、12周VAS評分、ODI指數均呈負相關性(P均<0.05)。見表3。

表3 入院MNA-SF評分與術后VAS評分、ODI指數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OVCFs是骨質疏松癥的常見并發癥,其發病多因椎體的骨小梁萎縮、變脆,數量減少,在受到輕微外力,如做彎腰等動作情況下,便可導致椎體壓縮變扁,出現后凸畸形、駝背及活動受限等,此時椎體發生變形,脊柱向前的弧度加大,兩側的腰大肌為了糾正脊柱過度地向前彎曲就會加強收縮,進而導致肌肉疲勞甚至痙攣,使得腰背部的相應部位產生疼痛或功能障礙,影響患者日常生活[5]。椎體成形術是治療OVCFs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較好的止痛和改善腰椎功能效果。研究指出,對住院骨折患者開展營養篩查,并及時給予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患者營養支持,對于骨折手術后傷口愈合及功能恢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6-7]。劉杰等[8]報道結果顯示,在131例OVCFs手術患者中,有48.1%患者存在營養不良情況,另外還有31.3%患者存在營養不良風險情況。本研究中,存在營養不良風險與營養不良患者分別為35例和20例,同上述劉杰等報道結果相近。可見OVCFs患者的營養狀況不容樂觀。
機體營養狀態在骨科住院患者術后康復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術前營養狀況是影響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患者入院時營養狀況越好,術后疼痛程度越輕,機體功能康復越快[9]。本研究以MNA-SF為測評工具對OVCFs手術患者進行了分組研究,結果顯示,入院時不同營養狀況OVCFs患者術后1周、6周及12周腰背VAS評分與ODI指數存在明顯差異,其中,營養正常組術后1周、6周及12周VAS評分與ODI指數明顯低于營養不良風險組與營養不良組,營養不良風險組VAS評分與ODI指數明顯低于營養不良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可見OVCFs患者術后腰背疼痛程度、功能恢復與入院時營養狀況存在密切的關系。一項Meta分析報道結果顯示,開展營養支持可緩解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身體疼痛程度[10]。腰背肌肉是腰椎功能的主要承擔組織,而營養不良可能是導致腰背肌肉收縮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而OVCFs患者因長期久坐或久躺不動,往往容易導致腰背肌肉萎縮,從而造成患者腰背功能下降[11-12]。本研究進一步應用Spearman 分析發現,患者入院營養狀況與術后腰背疼痛狀況及腰椎功能均呈負相關性,患者入院MNA-SF評分越高,患者術后1周、6周及12周VAS評分與ODI指數越低,表明患者入院時營養狀況越好,術后疼痛程度越輕,腰椎功能恢復越快。
綜上所述,OVCFs患者術后疼痛狀況與腰椎功能隨入院營養狀況變化而變化,患者入院時營養狀況越好,術后疼痛程度越低,腰椎功能恢復越好,通過對OVCFs患者進行營養評估,對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