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媚, 楊寧琍, 葛萬里, 魏興照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1.胰腺三減重病區;2.胰腺中心,江蘇 南京 210029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隨著人群肥胖率的顯著升高和飲食結構的不斷細化,高脂血癥已經成為急性胰腺炎的常見病因[1]。在急性胰腺炎的進展中,游離脂肪酸含量過高可導致蛋白激酶C激活,對患者的胰腺腺泡細胞造成直接損傷[2]。在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中,甘油三酯水平>1 000 mg/dl為必要條件[3]。有研究報道,甘油三酯的異常表達與飲食習慣顯著相關[4]。本研究旨在調查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飲食習慣現狀并分析影響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納入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組;另按1∶3的比例,將同期年齡、性別相匹配的300例高脂血癥患者納入高脂血癥組。(1)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組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診斷標準[5];具有高脂血癥史;甘油三酯≥11.3 mmol/L[6];對治療方案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組排除標準:其他原因造成的胰腺炎;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資料不完整;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及其他疾病;嚴重吸煙、酒精依賴或藥物依賴。(3)高脂血癥組納入標準:甘油三酯>2.3 mmol/L;對治療方案知情并簽署同意書。(4)高脂血癥組排除標準:合并某些疾病或服用藥物引起的繼發性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及其他疾病;嚴重吸煙、酒精依賴或藥物依賴;半年內經歷重大創傷或手術;目前正在參加其他臨床研究或家屬/患者拒絕參加本研究。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齡(53.26±10.26)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5.02±2.03)kg/m2。高脂血癥組中,男性165例,女性135例;平均年齡(53.16±12.85)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5.11±1.86)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論證并支持(2021-SR-403)。
1.2 飲食習慣調查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入組后均接受飲食習慣調查,飲食習慣調查問卷由本院自行設計,前期預調查顯示其信度和效度均>80%。質量控制:(1)調查前做好相關的準備。①確定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所有研究對象。②確定調查方式。調查方式為面對面問卷調查。③調查員的篩選和統一培訓。通過報名面試的方式選擇對本調查感興趣且能吃苦耐勞、溝通交流能力較強的本科醫學生,由研究組織者向調查員介紹本研究的背景及目的,研究負責人對調查員進行業務培訓,包括調查問卷內容講解、溝通技巧、調查過程可能出現的困難及應對措施等。(2)預調查。組織高年級醫學生進行入院預調查,了解調查進程及容易出現的相關問題,以安排總調查進度,并及時協調調查相關事宜,掌握整個調查過程需要的調查員數量及必要的經費預算。調查前需先聯系醫院相關管理部門并取得對方的配合和支持。(3)調查過程中質量控制。調查員每日交回已經填寫的調查問卷及患者資料,及時登記,并向研究負責人反映調查情況,針對調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在調查的中后期,根據調查進度,及時調整調查方案。(4)數據統計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抽調部分調查員經錄入培訓后進行問卷錄入工作,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對問卷內容進行核對錄入,通過軟件統計數據并與回收登記數據進行比較,查找出不相符的數據并找原始問卷進行核對,同時對相應問卷的其他數據進行核實,以保證錄入數據的質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糖脂代謝水平和飲食習慣。所有研究對象在治療前進行空腹靜脈采血,3 500 r/min離心后取上清液,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淀粉酶水平。飲食習慣包括新鮮蔬菜、水果、紅肉(豬牛羊肉)、白肉(雞鴨魚蝦肉)、豆類及其制品、雞鴨蛋、奶類及其制品、甜食、含油和脂肪較多的食品、腌制和熏制食品的食用頻次(每種食物每次攝入量>100 g)。
2.1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水平比較 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淀粉酶分別為(8.58±1.15)mmol/L、(9.44±1.23)mmol/L、(18.51±1.32)mmol/L、(0.71±0.19)mmol/L、(2.33±0.17)mmol/L、(446.89±1.38)U/L,高脂血癥組分別為(7.11±1.88)mmol/L、(3.78±1.88)mmol/L、(1.71±1.32)mmol/L、(1.29±0.31)mmol/L、(1.33±0.73)mmol/L、(39.74±1.18)U/L。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淀粉酶水平高于高脂血癥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高脂血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飲食習慣比較 兩組患者水果、豬牛羊肉、奶類及其制品、甜食、含油和脂肪較多的食品的食用頻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飲食習慣比較/例(百分率/%)
2.3 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較低的水果、奶類及其制品的食用頻率,較高的豬牛羊肉、甜食、含油和脂肪較多的食品的食用頻率均是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種由于血液中血脂水平升高導致的胰腺炎,癥狀包括腹部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7]。飲食習慣對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和治療具有重要影響,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多吃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C的食物及采用科學的飲食計劃是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關鍵[8]。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保持適當體質量、進行適度鍛煉等,可降低患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風險[9-10]。
有研究表明,高脂飲食是導致高脂血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脂血癥是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誘因[11]。高脂飲食包括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等食物,長期高脂飲食會造成體內脂肪過多,血液中脂肪含量增加,引發高脂血癥,導致膽囊結石和胰腺炎[12]。高糖飲食也易導致高脂血癥,因為過量的葡萄糖會轉化為脂肪酸和甘油,從而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13]。因此,對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飲食習慣進行分析并及時對造成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對于降低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發生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水果、豬牛羊肉、奶類及其制品、甜食、含油和脂肪較多的食品的食用頻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較低的水果、奶類及其制品的食用頻率,較高的豬牛羊肉、甜食、含油和脂肪較多的食品的食用頻率均是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由此可知,低脂飲食是預防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關鍵。低脂飲食包括減少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多吃水果、蔬菜及全谷類食品。對于已經患上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需要更加嚴格地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建議每日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14]。高纖維飲食可以幫助降低體內脂肪含量和血液中的膽固醇,從而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15]。高纖維食品包括谷物、豆類、蔬菜及水果等。纖維素可以吸收體內的水分,增加糞便容積,幫助排出多余的脂肪和膽固醇[16]。維生素C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清除自由基,減少脂肪的氧化反應,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柑橘類水果、草莓、菠菜及花椰菜等[17]。飲食分數法是一種科學的飲食計劃,旨在提高營養品質和降低疾病風險[18]。這種飲食計劃建議人群每日攝取一定數量的各種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類食品、低脂肪的乳制品、健康油脂等,其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還可促進整體健康和長壽。在飲食習慣中,較多地攝取動物性脂肪和甜食會造成機體糖脂代謝紊亂,乳糜樣血脂風險顯著升高,誘發胰腺炎。
綜上所述,較低的水果、奶類及其制品的食用頻率,較高的豬牛羊肉、甜食、含油和脂肪較多的食品的食用頻率是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發生的危險因素。胰腺炎高危人群應提高水果、奶類及其制品的食用頻率,降低豬牛羊肉、甜食、含油和脂肪較多的食品的食用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