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鵬

課堂教學的高耗低效歷來為人詬病,具有實效的課堂才有生命力,是教師教學的永恒主題,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就成了我們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下面就以一個教學案例來談一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案例】分數的基本性質(五年級人教版課標教材下冊)
一、復習引入
1、復習商不變性質(課件出示,練習的方式引入)
2、復習除法與分數的關系(課件出示)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
2、創設分餅情境,探究推理分數基本性質
1)分發圓片,學生小組探究分餅情形
2)課件展示分餅情形,并提升到數據分析得出所得餅的數量相同的結果(直接分析)
1)展示紙片的分數
2)展示數據分析乘和除的過程
3、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
1)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3)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么聯系?
三、鞏固新知(課件出示練習)
四、拓展提升(課件出示練習)
五、總結本課
1、你學到了什么?
2、有什么疑惑?
六、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從上面的案例來看,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至少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教材
(一)關注教材的知識點
教材是教學的藍本,如果我們放棄了教材去自行摸索,那就有可能偏離及教學的航線,因此,關注教材,關注教材提供的知識點,找準知識點,在把握好知識點的情況下,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才能準確地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教學進行取舍。從本節課來看,教材提供的知識點只有一個,就是認識分數的基本性質。因此,教師就針對這一個知識點設計了以上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
(二)關注新知與舊知的聯系
關于分數的知識,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就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到了五年級又進一步學習分數的知識。就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個知識點,其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前面已經學了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在學習這個知識的時候必須兼顧到前面的知識,同時,分數的意義也為后續的約分和通分的學習做鋪墊。因而,教師設計了復習引入的環節,復習了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因為在以下的分析和歸納過程中都要以商不變的性質作為媒介,因而復習舊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關注學生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就能主動進入學習的情境。教師在激發興趣方面,也動足了腦筋。本節課設計了分餅情境環節——第一次具體數據的分析環節——綜合數據的分析環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教師通過“直接——間接——綜合”的環節設計,根據“由淺入深,梯度漸進”的認知規律和要求,給學生一步一步的設置陷阱,讓學生不知不覺的陷入其中,而興趣盎然的進行學習。
(二)關注學生的收獲,同時也關注學生的疑問
韓愈說過:“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一堂課下來,并非所有的學生全都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總有一些學生有所困惑,如果教師不注意收集學生的困惑,那么這種困惑將日積月累,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時,學生就會自我放棄,從而造成新的學困生。因此,及時收集學生的困惑,及時解惑,讓學生輕松的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是所有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本節課在這方面教師關注得比較到位,不但提問學生學到了什么,也關注學生有什么疑問,學生不但說出了自己的所得,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大家共同面對,共同解決,很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三、關注過程和方法
(一)過程要明晰,包含一定的數學思想
這節課的教學一共設置了六個大的環節:復習引入——探究新知——鞏固新知——拓展提升——總結知識——課堂練習,在新知探究這個環節里有設置了三個分析的小環節,即第一次情境分析,第二次數據分析,第三次綜合數據分析。按照常規的課堂教學操作方法,教師一般都是在通過情境分析后就直接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但是教師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在經過直接的情境分析后進入到第二步的數據分析歸納,得出了“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兩個結論,接著又進行第三次的綜合分析,最后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边@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數學的歸納思想。
(二)過程要由淺入深,梯度漸進
教師在經過直接的情境分析后進入到第二步的數據分析歸納,得出了“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兩個結論,接著又進行第三次的綜合分析,最后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析的步驟是直接——間接——綜合,體現了由淺入深,梯度漸進的認知規律和要求。
(三)方法易于接受,操作簡便
第一步直接的情境分析,第二步的數據分析歸納,得出了“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兩個結論,接著又進行第三次的綜合分析,最后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整個過程簡潔明晰,學生很容易就能從數據的分析過程中得出結論。
四、關注數學的本來面目
(一)數學的本來面目是什么
要知道,數學課的要素就是數形結合,從這一節課來看,是一節數學味比較濃郁的課,也體現了數形結合的要求:分餅情境的設置,圓圈均分的演示,紙片均分的演示,都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都是從形狀分析抽象到數據分析,使學生有一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
(二)課堂飽和作業,課外輕松玩樂
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慨,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質量不是那么的令人滿意,這是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把課后作業當作一種負擔,即使完成,也是在有相當部分的家長監督下才完成的。因此,課堂飽和作業,在課堂上及時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尤為重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松,真正實現“向四十分鐘要質量”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