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PC互聯網意味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代表了智能化時代,那么,元宇宙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全真的網絡時代。
元宇宙閱讀
在元宇宙中,信息的生產與閱讀消費正在成為社會的主體。人們接觸的一切,都是數字內容,而不是物理實體。可以說,人們主要通過閱讀各種數字內容獲得所有信息。在元宇宙世界,閱讀即生活,生活即閱讀,閱讀將不再是一個專門的活動,而是全面泛在化,融入到人們的一切行為之中,閱讀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閱讀也將成為人們在元宇宙中連接一切的接口。
在元宇宙中,人們獲得信息、知識和智慧的方式將進一步從文字閱讀與思考轉化成“目擊”觀看各類“全真信息”。我們在新聞發生“現場”目擊“全真新聞”,一切信息都以“全真”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
閱讀從史前口頭傳播時代、史前石刻時代、文字時代、圖文時代、視頻時代進入到三維信息時代,或者說“回到”了“現場”口頭傳播時代,一切都在“現場化”。但這個“現場”又不同于史前的現場,而是基于3D技術以及數字孿生技術而實現的虛擬現場。這種“現場”不必你親臨真實現場,而是可以通過元宇宙穿越時間、穿越空間“君臨現場”。
你可以降臨在古羅馬廣場與蘇格拉底進行對話;你也可以端坐杏壇之下,親聆孔夫子傳授《論語》之道;你還可以穿越太陽系甚至銀河系,經過蟲洞去親眼目睹宇宙中心的神奇黑洞與超新星大爆炸……
在元宇宙世界里,“全真閱讀”使閱讀的形式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文字閱讀進一步被“真實場景閱讀”替代。信息傳播模式進一步從音視頻模式推進到三維場景的元宇宙閱讀模式。閱讀載體也必將以“全真閱讀”替代文字和音視頻載體,沉浸式體驗成為閱讀的主要發展方向。
雖然閱讀的定義在發生變化,但閱讀的本質仍然不變,這就是通過獲得信息、掌握知識,形成智慧,提升我們的能力、素養、精神境界和生命品質,讓我們從一個生物個體,發展成為一個精神充盈而豐富的大寫的人,而不僅僅是為了用眼睛去識別文字。
在元宇宙世界,閱讀超越紙張、超越文字、超越知識,直抵大成智慧。而讓我們超越自我,正是閱讀的本質。作為閱讀工作者,所需要做的就是在積極擁抱元宇宙的同時,充分研究開發各類最適合元宇宙場景的閱讀產品、閱讀服務和閱讀體驗,以滿足人們的全新閱讀需求,滿足人們對極致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閱讀越來越成為人的本質,通過閱讀,每一個人都將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也將是元宇宙閱讀的歷史使命。
行業變革
由于元宇宙世界是以信息、知識閱讀與互動為主要模式的人類生活新世界,閱讀的泛在化成為必然。傳統的專業出版這種知識生產中介行業將逐步融合、消融,變成每一個企業與機構的日常行為,甚至成為每一個普通用戶的日常行為。
在此過程中,知識生產將實現從專家生產到用戶生產的轉化。創作者經濟將成為元宇宙的重要經濟形態。而伴隨區塊鏈技術而發展出來的數字貨幣及非同質化代幣的普及,則使人人皆可生產、傳播、交易與消費知識成為現實,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去中心化成為必然,也必將使內容行業實現大爆炸。
出版與閱讀還將與其他領域完全融合。生產、消費、金融、工業、數字孿生、智慧城市、智慧教育,一切行業都包含了信息、知識生產與傳播,就像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版業、報刊業越來越與信息產業深度融合。在元宇宙世界,一切行業都是知識行業,都是信息行業,也都將成為出版行業,出版業將越來越泛在化。
而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知識生產與消費還將朝著智能化、自動化方向迅猛發展,海量知識與信息將由智能設備進行自動生產、傳播,甚至是機器閱讀、機器消費。個人化出版、泛在化出版、智能化出版,使得出版必將發生根本性變革。
錢學森同志在1991-1996年間就曾預見到這一時刻的到來。他當時基于對虛擬現實技術的深入研究,就判斷:“靈境(virtual reality)技術是繼計算機革命之后又一個技術革命,它將引發震驚世界的變革,一定是人類歷史中的大事。”
1996年3 月,錢學森指出:“從靈境系統開始的這種結合則是融合,是把人‘神化了,成為‘超人!‘超人的感受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觀,成‘仙了!這真是人類歷史的一次大革命,就如人類有了語言、文字!這將是21世紀后半葉的事。”他進而提出,靈境技術將使人的創造能力大大提高,使人類的形象思維、靈感思維大大發展,大成智慧(meta synthetic)成為現實,并由此引發科學大發展、文藝大發展,最終導致科學革命、文化革命。
(摘自《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徐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