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聳立、機器轟鳴、機臂揮舞,今年以來,萊西市水集街道以實干擔當精神狀態狠抓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的落實,鉚足干勁,搶工期、抓進度,以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項目建設為抓手,創新片區發展路徑,以共富公司為平臺,“向存量要空間、要效益”,盤活閑置資產,讓“沉睡資產”變“增收活水”,推動村莊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向存量要增量推動鄉村更宜居
土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聚力土地存量盤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水集街道針對鄉村建設用地少、項目難落地問題,堅持“嚴控總量、做優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深挖閑置資源潛力,向存量要增量。通過整合要素、歸口管理,準確把握轄區閑置資源散、性質多樣的現狀,集中力量整合盤活閑置土地1000余畝,全部收歸共富公司統一管理,由專業運營公司全程參與示范片區規劃設計,大到道路、展館,小到標志牌、門頭牌匾,全部一體設計打造,實現建設效果與業態打造“一張圖”,共規劃村居特色小品30余處,打造精品特色環線2條。同時,建立項目審核機制,對不符合要求和存在隱患的項目堅決不予落地,對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果好的項目重點傾斜,目前,由中科院院士主導的青島微藻研究院項目已順利開工建設。
產業融合推動鄉村更宜業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水集街道按照“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的思路,充分發揮產業融合的賦能作用,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
健全市場機制,拓寬集體增收路徑。為搭建開拓鄉村振興市場的更優橋梁,整合新村合作社、國有平臺公司以及專業運營公司三方優勢資源,創建青島首家混合所有制共富公司,充分發揮其資本對話、市場培育、抵抗風險能力,實現在更大范圍推動集體和農民增收。
開放鄉村場景,匯聚紅色合伙人力量。圍繞鄉村振興人才需求,不斷創新方式、豐富手段,打造“魅力鄉村,產芝有約”鄉村振興紅色合伙人品牌,招引集聚中科院、中科科興發展有限公司等高質量“紅色合伙人”企業16家和包括中科院院士及其團隊在內的智庫專家15名,引進項目29個,總投資3.7億元,涵蓋金融、文旅、科技、公益、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
茂芝場現代農業產業園與青島微藻研究院合伙共建。茂芝場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街道共富公司和新村內的6個自然村合作社共同提供建設資金,青島微藻研究院以技術入股,園區收益按所占股份比例進行分配,目前,園區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300余萬元,群眾每畝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6月15日,茂芝場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觀摩點,承接了國家農業農村部等部委和31個省市有關單位觀摩,并獲得相關領導的一致好評。
豐富產業業態,放大文旅資源優勢。依托片區豐富的農業資源、自然資源和傳統文化資源,打造以傳統種植業為基礎,以休閑農業、研學康養、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為主的產業體系,建成進士府特色民宿、萊喜釀造、萊夷古窯等項目,2023年1-7月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00余萬元。“五一”期間,片區客流量達5萬多人次,比疫情前同期增長60%;農家宴的營業額達到240萬元,比疫情前同期增長200%。
三治融合推動鄉村更和美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治理提質增效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必然路徑。水集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斷推進鄉村治理走深走實,發揮“1+1+1>3”的治理效能,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幸福畫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自治為基增活力。水集街道以黨組織建設為引領,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街道、新村、自然村、網格四級管理體系,構建“多網合一、一網統籌”的工作格局。同時,結合鄉村便民服務、環境整治等工作實際,在片區試點推廣“水潤城”信息化治理平臺,以數字化助力鄉村治理智慧精細。
以法治為本強保障。堅持法定途徑優先的原則,創新開展鄉村說理會、聽證會,依法依規解決鄉村問題,將矛盾及時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截至目前,片區從未發生越級上訪事件。
以德治為先揚正氣。以道德和信用建設為抓手,實行積分制,與共富公司及片區投資企業合作,共同設立道德基金,將積分兌換與志愿服務、環境整治等有機結合,投資50余萬元,在片區建立3家信用積分超市,以道德量化、兌換積分的形式,奮力譜寫農村美、農民富、農村強的新篇章。(張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