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略闡述了學校開展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開發的重要性。從強化多主體聯合,深化資源收集整合、深挖檔案紅色精神、提高資源應用價值以及更新升級技術手段、搭建信息資源數據庫幾方面著手對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開發路徑進行了詳細分析,同時提出了建設紅色教育架構、建立紅色教育基地、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以及建設校園紅色文化幾點舉措,旨在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以切實保障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成效。
關鍵詞:學校;紅色檔案資源;文化傳承
引言
近些年來,教育領域正在積極推動素質教育改革,愛國主義教育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若想進一步提高教育成效,勢必要有充足的紅色檔案資源作為支撐,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學校并未意識到紅色檔案資源開發的重要性,不僅所擁有的檔案資源較少,利用效率也相對低,無法更好地支撐學校紅色教育活動的開展。基于此,有必要對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開發策略展開更為深層次的探究。讓塵封、靜止的紅色檔案資源“走”出庫房,轉化成形象、直觀、動聽、可供學習參觀的“活”信息和有效載體,全力打造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開發新路徑。
1 開展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開發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加強對于紅色檔案資源的立體化開發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紅色檔案資源包括諸多原始形態,例如實物、錄像、錄音以及紙質文件等。同時還涉及文學作品、電視劇和電影等多種衍生形態,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開展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開發可以實現衍生文化同原始形態之間的相互補充,為學生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視角和維度。
1.2 有利于塑造學生價值觀念
在學校內部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并在學校各項工作中利用紅色資源可以有效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當今,受網絡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多種價值思潮疊加。因此,學校育人則應當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妥善利用優質的紅色檔案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抵御各種不良思潮的負面影響,樹立正確價值觀。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紅色檔案資源是其源頭,靈活運用紅色檔案資源能夠充分發揮出其對于學生思想的導向引領作用,并且有助于學生在紅色檔案資源中汲取力量,產生良好的行動自覺[1]。
1.3 有利于堅定學生文化自信
紅色檔案資源真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先進文化的瑰寶。紅色檔案資源承載了紅色文化,強化開展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能夠幫助學生產生更好的文化認同感以及自豪感,進而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中形成文化自信,自覺承擔自身責任,從先輩身上吸取經驗和精神,主動投入到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的實踐當中。
2 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開發與應用實踐分析
2.1 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開發路徑
2.1.1強化多主體聯合,深化資源收集整合。我國有著諸多的紅色檔案資源,但受到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等的影響,一些紙質紅色檔案資源目前存在缺損問題。所以學校應當積極引入先進技術,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客觀完整的紅色檔案資源,并強化對于多種形態、渠道和形式的使用,對革命歷史和建設實踐進行整合。因為紅色檔案有著多樣化的來源,與此同時,其資源存在著相對分散的特點,所以對于紅色檔案資源建設應當大力實施多主體聯合。突破以往單渠道收集的局限性,實現對于紅色檔案資源的全方位收集。除此以外,學校應當積極適應當前時代背景下數字化和信息化的趨勢,積極開展同各個領域和機構的合作,進而采用數字化的形式對紅色資源進行保存,切實保障紅色檔案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1.2深挖檔案紅色精神,提高資源應用價值。針對紅色檔案而言,本身有著極高的歷史憑證價值,優化開展對于紅色檔案的發掘和利用工作能夠有效提高學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豐富性,真正體現出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價值。檔案工作人員應當結合當前中小學和中專學生特點,積極落實對于關鍵性和典型性檔案資源的開發工作,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黨史資料,引導其對在紅色檔案內部所蘊含的紅色精神展開深層次的挖掘和學習,切實提高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一方面,檔案工作者應當對當前校史檔案建設中的紅色檔案信息有全面了解,進而針對性地開發能夠有效應用在學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的紅色檔案資源,在此過程中,學校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條件,加強對于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的應用,實現對于紅色檔案內在價值的充分挖掘與開發。另一方面,學校應當充分同本地檔案資源相結合,從外部引入檔案專家和黨史專家等,以“紅色檔案資源下的黨史教育”為主題大力開展專題資源建設,面向廣大學生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和專業性提供充分的保障[2]。
2.1.3更新升級技術手段,搭建信息資源數據庫。學校紅色檔案工作者應當形成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學校的數據資源平臺功能進行優化完善,同時加強對于云儲存技術的應用,以便于遠程使用各類紅色檔案信息資源。并根據教師和學生線上瀏覽痕跡,使各個群體對于紅色檔案資源的實際需求有更充分的認識,將其完整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以便于后續紅色檔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此過程中,學校還應當創新固有的平臺架構和管理途徑,適當引入短視頻和公眾號等,拓寬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渠道。
學校檔案館是當前紅色檔案資源的主要載體,但其中所包含的檔案資源無論是在類別還是在數量上都相對有限,更多的紅色檔案資源都保存在各地博物館、檔案館等文化事業機構內部,受地理環境以及經濟條件等多方因素的影響,難以實現對其的高度共享和統一管理,嚴重制約了紅色檔案文化資源自身價值的充分展現。基于此,學校應當積極同當地文化事業機構展開合作,利用信息技術打破以往時空條件的限制,針對現有的紅色檔案資源結構搭建起富有地方特色并契合學校實際的紅色檔案資源體系。提高紅色檔案資源收集的全面性和效率,按照一定的規則搭建相應的紅色檔案資源數據庫,切實保障各類紅色檔案資源的應用價值和應用效果。
2.2 紅色檔案資源立體化實踐應用
2.2.1建設紅色教育架構。一方面,學校應當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強化開展頂層設計,圍繞著紅色教育項目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實施方案,制定各類指導性政策,為紅色檔案資源在育人方面的開發和應用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在此過程中,學校應當加強對于社會各類教育資源的科學應用,針對原本分散在各個企業、科研機構、大學以及政府部門紅色檔案資源展開進一步的整合工作,充分發揮出各自的優勢,立足于當前學校思想教育和黨史教育的具體情況,基于固有的課程資源采取全方位的改革措施。依照教學目標指引,強化教學內容更新升級,在紅色檔案資源中提煉出優質的紅色元素,將其融入學校紅色教材當中,為廣大學生群體提供與之相適應的紅色教育內容,進而充分發揮出其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學校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在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方面的支出,為校園紅色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具體來看,可以設置紅色文化教育專項經費,適當增加負責紅色檔案資源開發人員的薪資待遇,并為其提供充分的啟動資金以及科研經費,為檔案資源開發人員持續投入到研究實踐中創造良好的條件,確保工作順利實施。除此以外,學校應當在當前學生思想教育實踐中實現對于紅色資源的充分融入,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外實踐中,例如參觀戰爭遺跡、革命舊址和紅色博物館等[3]。
2.2.2建立紅色教育基地。高校需要積極建立紅色教育基地,立足于教育基地對紅色教育覆蓋面積進行擴大,實現大學生思想教育和紅色資源的充分整合。將紅色資源區看作是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場所,在海量紅色檔案文化資源的支持下通過文字真正了解紅色革命實際,并對革命英雄的精神世界有更為深層次的解讀。學校則可以根據紅色檔案資源采用現場模擬、現場小專題以及祭奠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產生更為深刻的感悟。采用這種教育不僅能夠豐富課程內容,還可以切實保障教學形式的靈活性,真正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使得廣大學生自覺傳承紅色文化、發揚紅色精神。
中小學生年齡較小,雖然社會經驗不足,但有著創造力高和創新意識強等優勢,學校應當加大對于學生的鼓勵力度,為其個性化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條件,切實展現出自身優勢,為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應用提供充足的動力。學校以及紅色資源區應當實現充分聯合,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培養項目,鼓勵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比賽當中,與此同時也可以邀請紅色資源區的工作人員進入到學校內部,同學生之間展開充分溝通交流,明確現如今年輕人的活動方式和其感興趣的社會熱點等,進而促進紅色資源區服務水平的提升[4]。
2.2.3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互聯網是當前社會上海量信息的重要載體,其訪問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并且能夠承載較大的信息量,在信息傳輸方面也更加迅速。當前中小學生是與網絡共同成長的,對于移動互聯網了解程度較高。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訪問量最大的網站要數學校官方網站,充分展現出互聯網本身及時性和迅速性等優勢,在現有的學校網站內部針對性地建設紅色檔案資源網絡平臺,同時按照相應的類別將其劃分成多個模塊,在其中廣泛融入中華民族精神、革命優良傳統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將紅色革命時間軸看作主線,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視角,在對人物呈現和事件發生產生更為深度理解的基礎上賦予其全新的內涵。
學校所開展的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和應用工作也應當進一步朝著網絡拓展,在現有的基礎上對紅色文化傳播渠道實施拓寬。除此以外,學校應當加強對于微博、微信以及各類直播平臺等自媒體工具的應用,借此傳播紅色文化元素,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自媒體工具輔助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提高交流的直接性和方便性。通過網絡資源的應用促進網絡虛擬教學以及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進一步體現網絡資源的實際作用,切實促進學生道德修養水平的提高,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4建設校園紅色文化。學校應當對各類紅色檔案資源展開深層次的開發工作,并采用多樣化手段促進紅色資源朝著教學資源轉化,建立起科學可行的教育機制,實現對于常規課程與課外生活的有機整合,并使得教育和日常生活之間能夠形成相互協調的良好局面。具體來看,學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建設校園紅色文化。
首先,學校應當在校園內部建立紅色文化宣傳社團,而相關教師則應當切實展現出其應有的指導性作用,在海量紅色檔案資源中對能夠契合校園文化的紅色精神進行提煉,面向全校展開大力宣傳工作,還可以在校園中有著較大的人流量和更加顯眼的部位設置紅色標語,以切實提高紅色精神的宣傳效果[5]。其次,學校需要加強對于校園廣播以及電臺等平臺的應用,以提高紅色文化宣傳效果。挑選學生感興趣的革命任務事跡、文學作品以及紅色歌曲,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起到教化作用,實現宣傳紅色精神的目標,最大限度提高紅色檔案資源的利用效率。將紅色文化滲透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當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再次,學校應當結合自身條件,組織開展紅色檔案校園展覽活動,基于現代傳媒技術,采用聲光電相結合的形式,賦予檔案展覽更強的形象性以及生動性,促進學生知識面的擴大,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此外,學校應當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和校報校刊等陣地宣傳檔案資源中的凈化部分,將革命歷史故事以及紅色人物事跡等融入到學生學校學習生活中,切實展現出紅色檔案資源對于學生的意識引領作用,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最后,學校需要強化組織開展團員支部活動和社團活動等,并在其中充分融入紅色文化,向團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宣傳紅色文化,進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真正達到紅色文化引領的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紅色檔案資源本身有著極為深厚的歷史底蘊,學校通過對其展開深層次的開發和應用能夠促使其向優質的教育資源轉化,使其同學校的思想教育和黨史教育等活動充分結合,對于學校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學校應當綜合考慮中小學年齡段學生的實際特點,積極開發與其相符的紅色檔案資源,在此過程中還要強化推進多主體聯合開發,保障資源完整性和實效性,為學生提供豐富優質的紅色檔案資源。
參考文獻
[1]熊伊凡,陳艷紅.基于圖情檔協作的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雷鋒檔案為例[J].圖書館,2021(9):92-96,102.
[2]方麗真.紅色檔案資源時代價值及開發利用研究——以閩西老區為例[J].北京檔案,2021(6):37-40.
[3]周林興,崔云萍.區域性紅色檔案資源的協同開發利用探析——以長三角區域為分析對象[J].檔案學通訊,2021(5):4-13.
[4]許瑤.地方紅色檔案資源“微”傳播效果調研分析——以江蘇省地級市檔案館微信公眾號為考察對象[J].山東檔案,2022(1):11-14.
[5]李金格.紅色檔案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實效性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北京檔案,2021(11):39-41.
作者姓名:張慧珠(1977— ),大學學歷,廣東省湛江市體育學校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