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陜西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兩會部署和“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要求都提出了加大數字經濟牽引力,大力推進數字經濟“一新四化”(即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據價值化和治理數字化)發展的要求。陜西在發展數字經濟上具有顯著的創新研發優勢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數字經濟已成為實現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數字經濟的“一新四化”對于陜西通過數字賦能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和開放型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推動力。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這一定義深刻揭示了新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發展對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陜西提出的發展數字經濟“一新四化”,抓住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找到了數字化賦能動力,將會為數字陜西、網絡強省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數字保障。
陜西高質量發展要重點圍繞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一新四化”上下功夫,助推高質量發展。
抓好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經濟“一新”是指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當前要抓住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推動實現5G網絡高質量覆蓋,全力推進國家超級計算西安中心、國家工業互聯網(陜西)分中心和行業分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優化全省算力和數據中心布局。培壯芯片研發制造、智能裝備等重點產業集群,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逐步完善數據產權界定、信息共享、價值釋放、安全保障等要素制度和政策體系,協同推進數字政府、數字城市、數字社會、數字鄉村建設。
抓好數字經濟四化建設中的一融二化
“一融”是數實融合。數字經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二化”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在產業數字化方面要打破產業邊界,促進產業融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發展模式,促進產業模式創新。著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賦能行動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推進智慧供應鏈網絡、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等建設,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大力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深入實施“數字農業”工程,推廣普及農業智能化生產、網絡化運營模式。還要引導陜西文旅行業數字化,結合自身需求,靈活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在數字產業化方面,要鞏固電子信息產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優勢產業,突破集成電路、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集聚效應,同時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及科技研發優勢,做強做優物聯網、5G、大數據、衛星應用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電競等潛力產業,持續加強數字產業園區、基地建設,提升園區輻射效應。
抓好數字經濟四化建設中的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
在數字化治理方面,要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完善數據整合與共享新體系。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完善電子政務相關法律法規和統籌協調機制,完善公共數據開放制度,助力數據增值開發和再使用,確保電子政務健康發展。在數據價值化方面要結合陜西科教文旅優勢和需求,加大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力度,推動數據分類確權,完善數據要素市場,提升數據的生產供應能力。加快培育國家級數據交易平臺,推動數據的合規合法交易。
作者簡介:
張鴻,西安郵電大學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