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齡愈長,愈來愈思念故鄉(xiāng),想念故友。特別是一到春天,萬物復(fù)蘇,草木發(fā)芽,春情萌動,春姿勃發(fā),春和景明,欣欣向榮,不由得讓我想念一些事情。
今天,在早市上看到有人買香苜蓿饃,忽然想吃苜蓿。我這人不太講究,吃飯隨便,不吃大肉,草木為食,但是對吃苜蓿,要求比較高,甚至有些挑剔,城里菜市場的苜蓿菜、薺薺菜,絕對不買不吃,一是嫌污染的灰塵落在上面,因?yàn)槲医?jīng)常在高速路上看到有剜菜的男男女女,就想到汽車后尾黑乎乎冒煙的排氣筒;二是覺得那些菜經(jīng)常和雜草放在一起,不鮮嫩,干枯拉撒,比過去給老牛吃得還老。這些舊時的場景、畫面,不時在我腦中閃現(xiàn)。可是,要吃一口自己親手弄的苜蓿談何容易?且不說,現(xiàn)在種植苜蓿的人少了,耕地大多搞經(jīng)濟(jì)栽上苗木或果樹,要回一次鄉(xiāng)下老家,費(fèi)時費(fèi)力還費(fèi)油,豆腐攪成肉價錢!情懷也罷,效益也罷,容不得自己為了吃苜蓿如此大費(fèi)周章,只能心里有想法,自己沒辦法。
奮斗來奮斗去,連個苜蓿都吃不上,有時候覺得自己真可悲。本是肉體凡胎,沒有什么宏大理想,一個老實(shí)巴交“修地球”的農(nóng)人,偏偏被裹挾到城市的滾滾洪流,不知為啥。牢騷歸牢騷,真心還想吃一口苜蓿,就這么賤。套用一句話:“春不吃苜蓿,生理不正常;春天吃苜蓿,人生才輝煌!”哈哈,一個小小的植物——苜蓿,竟成了人生偉大的夢想。
這一想起來就甜蜜的惦念,來自對往事的回憶。
?
我們村偏踞陳倉賈村塬的西北部,有一條從蟠龍經(jīng)村子到縣功的備戰(zhàn)路蜿蜒曲折;村子屬于黃土地貌,干旱少雨,丘陵起伏,適合苜蓿生長。據(jù)傳,苜蓿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而塬下的千河?xùn)|岸鳳翔陳村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jīng)之道。小時候,隱約記得生產(chǎn)隊(duì)分紅芋、看苞谷(玉米的方言),還組織民兵或年輕小伙看苜蓿,白天站在塬邊,一眼望穿,“偷苜蓿”是不可能的,只有到晚上,膽大的人,才敢在夜色的遮掩下去“偷苜蓿”,一般不是本隊(duì)的人,外隊(duì)的人多些。苜蓿一般不可能種在肥沃的平地上,由于其生存能力強(qiáng),一般都種在溝溝卡卡(西府方言,讀qia,意思旮旯拐角,撂荒地)路不好走,晚上又不能打手電筒暴露自己,只能憑著一雙明亮的眼睛辨別方向探路,有時候還可以借借天上明亮的星星和月光。村里人深受周禮儒家影響,面對生存又沒有其他好的辦法。人去“偷苜蓿”,還是因?yàn)榭诩Z太少,蔬菜匱乏,沒有辦法。一般都是婦女小孩子去干這事,男人們礙于面子不愿意干,就是被抓住,面對婦女小孩,也是說說教育而已,大不了收了苜蓿,沒啥大事。現(xiàn)在想來,雖然是“偷苜蓿”,不好聽,也深受過村里老先生“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諄諄教導(dǎo),但還是擺脫不了饑餓的現(xiàn)實(shí)威脅,還是因?yàn)樘F了。
隔壁鄰居大哥從部隊(duì)復(fù)員,根紅苗正,眼睛賊亮,村里派去晚上看苜蓿。一天晚上,他看見有人“偷苜蓿”,就偷偷跑了過去,要抓“偷苜蓿”的人。一般人看見都是先喊幾聲,嚇走就行,或者拉個土狗,讓狗叫上幾聲嚇走算了,都是村里的人,大隊(duì)下面就幾個生產(chǎn)小隊(duì)(組),相互熟悉,低頭不見抬頭見。實(shí)在碰到“殘火”(西府方言,讀can huo,意思為厲害)的女人,收繳“作案工具”——尿素化肥袋子或者拌籠,也就算了。因?yàn)椤巴弟俎!保薪?jīng)驗(yàn)的婦女會把兩腿一扎,形成兩個大口袋,弄得苜蓿全部藏在其中,你追得太急了,他們跑不動裝作脫掉褲子蹲在田地里撒尿,你再追,夜光下看到白花花的大腿,羞死你個大小伙!那屬于你的無知了,一般沒人追,弄得自己一身臊。可這個“愣頭青”當(dāng)過偵察兵,身手敏捷,一身正義,直接抓“現(xiàn)活的”,能跑的跑了,跑慢的一個婦女被抓住送到了生產(chǎn)隊(duì)大隊(duì)部。大家一看,是鄰隊(duì)四十多歲瘦弱的寡婦,男人給大隊(duì)開拖拉機(jī)翻車壓死了,留下了幾個娃,不容易!大家不吭聲,都默默走了,意思睜只眼閉只眼,權(quán)當(dāng)沒看見!鄰居大哥卻不行,逼得寡婦當(dāng)晚跳井,幸虧村人及時搶救,才沒挏下爛子。后來聽說,鄰居大哥看上了寡婦的女子,人家死活不同意。我們無須評頭論足,道德綁架,慢慢地會明白,許多事情,不是事中人,莫談他人事。
“偷苜蓿”可恥,現(xiàn)在也沒有人去弄這事了,好好的平地都荒著,村里也沒人了,吃的東西也豐富了,洋快餐隨便吃,洋咖啡隨便喝,名貴茶也可以慢慢品,當(dāng)然要錢。我只想說,苜蓿天然環(huán)保,根系發(fā)達(dá),疏松土壤,耐熱耐寒,繁殖能力強(qiáng),種一小塊,來年會“引”(西府方言,讀yin,意為繁殖快)一大片,而且土地棱上棱下全是,不用種植,都成“野菜”了,瘋狂生長。當(dāng)然了,“偷苜蓿”,時間緊張,夜間勞動,講究速度,是“撅苜蓿”了。需要苜蓿長得茂密一些,狠準(zhǔn)快,用手一把一把“撅”,用手向前一攬,一抓就是一把,再往懷里回一收,就是齊刷刷一把嫩苜蓿。也有心里太喜悅用力過大的,會把苜蓿根拔出來,不小心晚上遇到酸棗刺,弄不好“撅”一把,鮮血直流,疼痛不已,只能在黃土里抹幾下,繼續(xù)干,眼淚往心里流,還不能出聲。
我們小孩子,晚上不能跟上大人跑,只能白天去。那時候,已經(jīng)分田到戶了,“偷苜蓿”成了“掐苜蓿”。大家小,掐來掐去,不是親戚家的,就是同學(xué)家的,大人們也不太計較了,也有一些人計較,但是很少。我就是大白天“掐苜蓿”被同學(xué)的婆(西府方言,讀po,意為奶奶)搶走小拌籠倒掉苜蓿的,后來同學(xué)不好意思,送來了滿滿一拌籠苜蓿。之所以說是“掐苜蓿”,是因?yàn)檐俎傞L出苗露出頭,非常鮮嫩,沒法去“撅”。我們把大一點(diǎn)的鐵釘子頭用石頭砸扁,在磨刀石上磨鋒利,一場春雨之后,很嫩很胖、毛茸茸的苜蓿露出頭,我們這些小伙伴就去“掐苜蓿”。用小刀一刀刀割下,需要細(xì)心、認(rèn)真、耐心、耐力和時間,女娃掐得會多一些、干凈一些;男娃心急,掐得會少一點(diǎn)、臟亂一些,還不時被苜蓿的綠色染滿一手,在臉上胡抹一下,就會成“秦瓊敬德”大花臉,大家互相嬉戲,在苜蓿地打牌、打滾!夕陽西下,大家唱著兒歌在黃昏中回家。
苜蓿可以直接用開水“焯”(西府方言,讀zao,意為用沸騰的開水煮一下即取出)一下,然后放上辣子面、蔥花、蒜末、鹽等,用滾油“嗞啦”澆過,再放上醋,酸辣可口,非常好吃。打上攪團(tuán),調(diào)上苜蓿,也不錯。這是我至今喜歡吃的方式,想起來唇齒生香,回味無窮。還有手搟面里下新鮮苜蓿的,色澤香味俱全;也有將新鮮苜蓿與面粉混合,捏成團(tuán),上籠屜蒸熟,變成好吃勁道的苜蓿團(tuán)子(菜疙瘩);也有將新鮮苜蓿切碎,加入面粉、雞蛋,烙成香脆可口的苜蓿雞蛋餅;還有將苜蓿曬干腌制,四季可吃。當(dāng)然,新鮮的苜蓿最好吃。聰明勤勞的勞動人民變著法子讓自己吃得舒服,不辜負(fù)大自然和黃土地的恩賜。
苜蓿是叢生,采摘時候苜蓿生長旺盛,撅去第一茬,還會長出第二茬、第三茬,而且越長越旺盛,開的紫花非常漂亮,成為大地的風(fēng)景,最后長高到近一米,割回家后成為牲口的飼料牛羊的“美食”。這“美食”不可貪吃,否則是會脹肚子的,我親眼見過一只羊吃了太多的苜蓿而脹死,痛苦掙扎,讓人痛心不已。任何時候,不可貪欲過多。
春風(fēng)和煦,天地清明。我要再次感謝苜蓿,感謝上蒼的恩賜!自然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靈且美,包括苜蓿,頑強(qiáng)、智慧,生存能力很強(qiáng)。宛如生于黃土地上的秦人,一代又一代繁衍,生生不息!苜蓿于我,成為記憶,再也不會“掐苜蓿”“撅苜蓿”,更談不上“偷苜蓿”!回憶在歲月的痕跡里,沉淀出好看的樣子。物質(zhì)的不斷豐富和滿足,已經(jīng)讓我們喪失了一些勞作的過程和喜悅,文明的發(fā)展,也讓我們在奔赴山河中回首而思,反芻過去,我依然回味無窮!
2023年3月28日夜匆于長安
作者簡介:
楊廣虎,男,1974年生于陳倉,碩士,正高級經(jīng)濟(jì)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等,陜西省旅游協(xié)會副會長。著有歷史長篇小說《黨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中短篇小說集《天子坡》《南山·風(fēng)景》,散文集《活色生活》《在終南》,評論集《終南漫筆》,詩歌集《天籟南山》等。獲得西安文學(xué)獎、首屆中國校園詩歌大賽一等獎、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理論獎,第三屆陜西文藝評論獎、首屆陜西報告文學(xué)獎、全國徐霞客游記散文大賽獎、中華寶石文學(xué)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