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祥 吳怡葦
回望2022 年,在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清廉山西建設決策部署的大背景下,大同市委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全面開展清廉大同建設,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針對性制定了清廉大同責任清單,提出“1 個目標、7 項原則、5大工程、100 項任務”的清廉建設基本思路。大同市各級各部門錨定清廉大同建設目標,堅持高位謀劃、高標部署、高效推動,以過硬的舉措全域推動清廉大同建設“施工圖”變成“實景圖”,努力為實現“奮斗兩個五年 跨入第一方陣”總目標保駕護航。
一年來,大同市委常委會先后39 次研究清廉大同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市委主要領導153 次就相關工作作出批示,經常性檢點過問、親自推動工作。為確保責任落實,專門成立全面建設清廉大同工作專班統籌調度,實行過程管理、常態督辦,強化保障指導。市專班多次召開推進會安排部署,有關負責同志帶頭深入機關、企業、學校、村居現場調研督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協同聯動,攥指成拳形成監督合力。
這些實際行動是大同市委高度重視清廉建設,高效構筑齊抓共建工作格局的真實寫照。
推進清廉建設,重在責任落實。大同市堅持“三責聯動、三化推動、創新帶動、宣傳促動”,把責任壓實到“神經末梢”:黨委、紀委、部門各司其職,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一崗雙責”聯動落實,推動各級各部門知責明責、擔責盡責;將年度目標細化分解為61 項重點任務和222 項具體工作,實行項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臺賬化落實,以釘釘子精神逐項推動落地見效;創新促學函、提醒函、約稿函“三函”,“一周一動態、一月一小結、半年一專報”定期報告,把握“時、責、效”督促指導等制度機制,保障工作有力有序推進;開展黨委(黨組)書記談清廉等活動,在主流媒體平臺開辟“清廉大同”專欄,用好各類宣傳陣地,在全社會持續營造崇廉尚廉氛圍。
探尋清廉大同建設路徑,可以看出,大同市注重綜合運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的方法論,走出了一條富含時代特征、彰顯大同特色的清廉建設之路。
構筑“不敢腐”懲治防線。2022 年全市立案2465 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413 人、留置47人、移送檢察機關45 人,持續強化震懾效應。以政治監督聚力,創新運用“六步工作法”,協助市委制定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責任清單,研究制定上級紀委同下級黨委領導班子政治監督談話暫行辦法,分批次與各縣區黨委班子成員談話,面對面開展監督、傳導壓力;以作風建設引領,在全市部署開展“六治”作風大整頓,劍指“庸、懶、散、慢、亂、浮”等頑瘴痼疾,精準發力、靶向糾治,共發現問題1056 個,處理處分417 人;以基層建設強基,“七抓七促”持續推動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強化“不能腐”制度約束。2022 年聚焦規范化權力配置、運行、公開和監督,發出紀檢監察建議207 份,督促解決突出問題323 個,推動完善制度174 項,持續提升治理效能。規范重點領域權力運行,推動“放管服”改革,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一件事一次辦”“一網通、一窗辦”集成服務,建設7×24 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區,創新“互聯網+”監管模式,打造高效透明政務服務平臺;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時限平均壓縮46.6%。
筑牢“不想腐”思想根基。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思想先導,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每月與新提任市管干部廉政談話,共談話7 批366 人,先后在讀書班、中青班、年輕干部廉潔從政等培訓班開展集體廉政談話,受教育人次達4 萬;成功舉辦首屆“清廉大同”廉潔文化藝術節,線上線下受教育人次超13 萬;舉辦“清廉文化縣區行”,開展送展、送戲、送劇“三下鄉”,推動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價值理念和“清廉大同”廉潔文化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打磨排演新編歷史晉劇《海清河晏》,舉辦能臣廉吏栗毓美廉潔文化研討,編印清廉大同資料叢書,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依托市紅色記憶館和黨風廉政教育館2 個主陣地,整合靈丘縣平型關紅色革命教育、左云縣清風林實踐教育等10 個廉潔文化示范點和多個黨紀教育基地,構筑“2+10+N”文化矩陣,激活廉潔教育“一池春水”。
聚焦機關、國企、民企、學校、醫院、村居“六大單元”,依托各清廉單元的豐富創新實踐,及時總結清廉建設好經驗好做法,打造最佳實踐、最佳案例,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開展“清廉+”創建,先行打造100 個示范標桿,輻射帶動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清廉創建,形成“6+100+X”清廉單元創建體系;出臺《清廉單元創建示范“星級化”管理試行辦法》,明確實施主體、方式、標準、程序,配套銜接省里出臺的六大單元創建管理辦法和考評指標;實施清廉機關創建“13111”工程,推動市直單位排查風險點719 個,制定風險防控措施635 條,完善規范各項制度249 項,筑牢廉政風險“防火墻”,通過打造“特色”樣本,推動清廉建設提質增效。
此外,召開全市國資國企系統警示教育大會,強化以案促治促改促建,保障市屬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如期完成;掛牌成立全省首家民營企業服務中心,開辟“12345”民營企業訴求辦理綠色通道,建立“清廉+商會+企業”良性機制;圍繞打造“清明政風、清凈校風、清正教風、清新學風”四清校園,培育良好的育人生態;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開展“院風清朗、醫風清新、作風清明”的清廉醫院建設,推動全市醫療醫保系統警示教育,開展欺詐騙保、收紅包吃回扣專項整治,集中整治不合理醫療檢查問題,全力保障人民健康權益;推動村(社區)“三員合一”,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走好鄉村善治之路。
清廉建設效果怎么樣,群眾感知最深切。大同市紀委監委緊密結合鞏固拓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全面梳理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社會救助、行政審批、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突出問題,確定了“降費用、提服務”醫療惠民等19個重點事項,推動衛健、教育等16 家牽頭責任部門開展“點題”整治,共處理違規操作醫療機構1149 家、零售藥店640 家,拒付違規醫保費用2299.94 萬元,累計降低藥品耗材費用1.66 億元……醫保資金使用更加高效,醫院診療行為更加規范,患者滿意度有效提升,老百姓在清廉建設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黨的二十大已擘畫宏偉藍圖、吹響前進號角。起筆“加快打造新時代清廉建設特色樣板”新畫卷,大同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進清廉大同建設,努力營造持久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推動形成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良好氛圍,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同篇章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