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軍改,陳琳,李盼盼·邯鄲峰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新能源電機軸具有斷面收縮率小、桿部長、臺階集中等特點,楔橫軋最適宜的斷面收縮率是75%左右,斷面收縮率太小,軋件軸向流動能力弱,難以排料且容易產生疏松、中空及橢圓等缺陷,只有增大成形角才能解決此問題,但成形角太大容易在表面一定范圍內產生螺旋痕等表面缺陷。為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多次試驗驗證終于找到了解決該問題的方法。
楔橫軋是一種節能環保、高效清潔的軸類零件近凈成形技術。與傳統軸類零件生產方法——鍛造、切削比較,楔橫軋工藝具有高效、節材、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環保、節能等優點。多用于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的階梯軸上。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增加,楔橫軋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新能源汽車電機軸的生產中。新能源電機軸的斷面收縮率一般均小于35%,本案例電機軸斷面收縮率僅為22.24%,其軋制圖如圖1 所示,常規的楔橫軋件斷面收縮率在35%~75%之間時,楔橫軋成形的工藝條件良好,參數選擇范圍較寬,當斷面收縮率小于35%時,屬于小斷面收縮率軋制。其成形難度增加,在過去對軋件的變形進行研究時,發現小斷面收縮率不利于軋件的軸向延伸。參數選擇不當,要么產生疏松、中空等內部缺陷,要么產生橢圓及螺旋痕等外部缺陷,根據楊翠蘋等人的研究,還會產生螺旋組織缺陷。而螺旋組織缺陷會降低產品的機械性能,如果去除就必須有一定的加工余量,降低材料利用率。因此,解決小斷面缺陷問題極有必要,為此,本文通過分析新能源電機軸案例及試驗驗證,提出了解決楔橫軋電機軸小斷面軋制缺陷的方法。

圖1 新能源電機軸軋件圖
新能源電機軸主要特點是斷面收縮率小,桿部尺寸長,軋制時不易排料,容易產生心部疏松、孔洞和表面橢圓等問題,只有增大α 角才能解決排料問題,但是α 角太大,容易產生螺旋痕和螺旋組織缺陷,不僅影響表面質量,還會降低產品機械性能。
樣件送貨后,客戶做金屬流線時,發現軸件長桿表面有螺旋狀壓痕,如圖2(a)所示;縱向剖開后有深度約2mm,間距約14mm 等距離壓痕,如圖2(b)所示;仔細觀察剖面圖,可看到壓痕猶如金屬折疊到一塊形成的折疊紋,未腐蝕前,表面無明顯壓痕,如圖2(c)所示。

圖2 樣件做金屬流線前后產品狀態
我公司對現存產品分別進行了磁粉探傷、外圓車削、車削后低倍腐蝕和毛坯低倍腐蝕以及高倍檢驗等驗證,發現以下情況:1)磁粉探傷后,毛坯表面能看到螺旋痕跡,如圖3 所示;2)單邊車削外圓0.5mm后,有壓痕,如圖4 所示;3)同時對車前和車后兩個部分的桿部進行酸浸腐蝕,可清晰看到表面壓痕,如圖5 所示;4)后又對車削后沒有壓痕的軸件進行酸浸腐蝕,腐蝕后仍然可以看到壓痕,如圖6 所示;5)對毛坯件縱向剖開取樣磨削拋光,在100 倍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有開口裂紋,如圖7 所示。上述種種現象顯示,盡管軸件外表看不到缺陷,但經過磁粉探傷、車削、酸浸腐蝕及高倍檢驗等,均可證明產品表面一定深度存在疑似折疊裂紋的缺陷。

圖3 毛坯表面能看到螺旋痕跡

圖4 單邊車削外圓0.5mm 后,有壓痕

圖5 車前和車后兩個部分桿部進行酸浸腐蝕,表面壓痕清晰可見

圖6 車削后沒有壓痕的軸件,腐蝕后仍然可以看到壓痕

圖7 對毛坯件縱向剖開取樣磨削拋光在100 倍顯微鏡下觀察到開裂
對庫存鋼材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分析結果符合要求;對庫存鋼材夾雜物進行分析,夾雜物符合要求;與檢驗人員和生產人員交流,未發現鋼材表面裂紋,且即便鋼材表面存在裂紋,其形狀也與該壓痕不符。從缺陷表現形式看,疑似是楔橫軋產生的螺旋痕,隨即對模具設計及現場模具進行檢查,發現模具設計α 角達45°,楔尖圓角R3mm 左右,現場模具測量與設計參數相近,螺旋痕跡間距與展寬角成形軋件時形成的螺距相等,因此初步推斷是螺旋痕。
為什么過程檢驗未發現螺旋痕,這是由于過程中雖然有表面質量檢驗和車削首件檢驗,但因為軋件表面螺旋痕不明顯,肉眼未觀測到;車削檢驗一次車削量過大將螺旋痕車掉了,也未能發現一定深度的螺旋痕。
為進一步確認缺陷產生的根本原因,做了以下分析驗證:斷面收縮率小于35%時,屬于小斷面軋制,其排料難度較大,且其排料難度隨著桿部長度加長而增加,如圖8 所示,D2 和D4 的斷面收縮率同樣等于22.24%,但是軋制過程中D4 表面未出現螺旋痕,是因為該臺階長度較短,還未來得及出現太大的排料阻力,就已經完成了臺階成形,而D2 臺階長度較長,約為176mm,成形過程既有徑向壓縮又有軸向延伸,壓縮和延伸之間達到較好的匹配,才能保證軋件良好的成形質量,模具與軋件接觸作用區直接影響軋件成形,因其斷面收縮率小,接觸區小,軸向力小,只有通過減小楔頂尖圓角才能增加其接觸面積,所以該產品楔頂尖圓角設計的較小,約為R3mm,楔頂尖圓角過小,將會導致金屬倒流,形成折疊裂紋。

圖8 斷面收縮率小于35%的新能源電機軸軋件圖
新能源電機軸要求尺寸精度較高,機加工余量較小,螺旋痕深度達到一定尺寸時,不僅影響表面質量,而且將導致機加工后無法完全消除螺旋痕,而影響機加工質量;根據北京科技大學楊翠蘋等人關于《楔橫軋小斷面收縮率軋件螺旋組織缺陷研究》認為,螺旋痕缺陷在車削加工時在表面層有輕微折疊,在一定深度內會出現螺旋亮帶,軋件表層顯微組織不均勻,降低產品機械性能。
解決措施為:增大楔頂尖圓角;通過加大圓鋼直徑,提高軋制時的斷面收縮率,以減小螺旋痕深度;車削首件時,車削量不能太大,應車削成塔形,如圖9 所示,以發現不同深度的缺陷;增加過程磁粉探傷檢驗。

圖9 車削首件時,車削成塔形
通過增加楔頂尖圓角,減小了螺旋痕深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疏松的幾率。加大圓鋼直徑,使圓鋼直徑由原來的55mm 增加到70mm,斷面收縮率由原來的22.24%,提高到52%,有效地解決了螺旋痕的問題,但也帶來了材料利用率的降低??傊?,楔橫軋成形新能源電機軸等小斷面軸件時,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采取增大楔頂尖圓角或加大圓鋼直徑的方法,以消除螺旋痕缺陷,同時,應增加磁粉探傷和改變車削檢驗方法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