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李 增,陳 瓊,鄧彩鳳, 歐玉蘭
雙J管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植入性器械之一,具有支撐、引流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作用[1-2],但其置管期間易發生尿路感染、膀胱刺激征、血尿、疼痛等并發癥,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3]。研究表明,對病人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4]。目前,大多數研究集中在觀察性研究、護理干預以及干預方案的構建等,尚未見以文獻計量學或可視化圖譜等形式對雙J管護理研究的熱點和趨勢進行梳理。本研究旨在通過CiteSpace軟件[5]對雙J管護理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與探索,為我國雙J管護理提供研究參考與依據。
選擇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維普中文科技期刊三大數據庫,篩選出建庫以來至2022年以全文形式發表的雙J管護理相關文獻作為數據來源,檢索式為(“輸尿管支架”OR“D-J管”OR“DJ管”OR“雙J管”)AND(“護理”OR“健康教育”OR“宣教”OR“護理干預”),排除咨詢、會議、信件、新聞報道等文章。共獲取有效文獻2 406篇,均導入NoteExpress,經查重篩選后獲取文獻1 364篇,再以Refworks-CiteSpace 2021格式全部導出作為分析數據源。
將數據導入CiteSpace 6.1.R2 軟件清洗后再進行分析。參數設置:時間跨度選擇1989—2022年,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節點類型分別選擇作者、機構、關鍵詞,閾值設置為TOP N=50;修剪選項選擇關鍵路徑算法和修剪切片網絡、修剪合并網絡;運用關鍵詞聚類功能,采用對數極大似然率聚類算法生成關鍵詞聚類分析圖譜,Q(聚類模塊值)>0.3代表結構顯著,S(平均輪廓值)>0.7代表聚類結果可信度較高;利用CiteSpace軟件中的Burstness功能顯示突現詞,“Strength”表示突現強度,越高越能反映該領域的研究前沿和動態趨勢。
我國雙J管護理相關研究發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13—2017年年發文量呈下降趨勢,2018—2019年年發文量明顯增長,2020—2022年年發文量明顯下降。見圖1。

圖1 國內雙J管護理相關研究年發文量
2.2.1 機構合作網絡分析
圖中每個節點代表1個機構,圖中有名字標注的是發文4篇及以上的機構,節點間的連線寬度表示合作強度。發文6篇以上的機構有3個,分別是四川省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8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7篇)、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7篇)。分析機構間合作關系的知識圖譜共得到509個節點、12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0 1,表明國內各大機構間及院校之間缺乏合作和交流,雖然地域間有一定的合作,但合作力度極小。機構合作網絡圖譜見圖2。

表1 國內雙J管護理相關研究高頻關鍵詞

圖2 國內雙J管護理相關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2.2.2 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圖中每個節點代表1個作者,有名字標注的代表發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節點間的連線寬度代表合作強度。發文4篇以上的作者有2位,分別為喬夠梅(6篇)、杏玲芝(5篇)。分析作者間合作關系的知識圖譜共得到680個節點、353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1 5,表明作者之間有一定的合作,但合作力度較小。作者合作網絡圖譜見圖3。

圖3 國內雙J管護理相關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關鍵詞是文獻核心內容的濃縮和提煉,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越能體現該研究領域中的熱點。本研究將同義詞“腎結石”“結石”合并為“尿路結石”,將“雙J管”“護理”等主題詞排除后提取頻次排名前30位的關鍵詞,繪制高頻詞匯表(見表1)和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4)。其中,關鍵詞頻數排名前3位的分別為“并發癥”“尿路結石”“延續護理”。結合文獻分析,留置雙J管的病種主要集中在尿路結石、妊娠期尿路結石、泌尿系統腫瘤等疾病,且以尿路結石為主;針對雙J管護理研究的理念主要圍繞在延續護理、優質護理等方面;干預時機主要集中在圍術期和出院后;干預措施主要圍繞在健康教育、電話回訪和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健康指導等方面;結局指標主要集中在并發癥、生活質量、滿意度等方面。

圖4 國內雙J管護理相關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聚類分析圖譜可清晰展示雙J管護理研究領域的前沿主題,將關鍵詞進行聚類,共得到#0生活質量、#1護理和#2并發癥等22個大聚類群組,代表雙J管護理的22個重要研究領域,Q值為0.847 4,S值為0.964 2。結合文獻分析,#0和#2表明該領域學者主要關注的結局指標是并發癥和生活質量;#1、#3、#4、#10、#14和#17主要是不同護理理念和護理方法在雙J管病人中的應用;#5、#6、#7、#8、#9、#12、#13、#16、#20和#21主要圍繞留置雙J管的不同病種和不同人群展開研究;#11、#18顯示兩個主要的干預時機是圍手術期和出院后;#15、#19則顯示干預的方式以健康教育和電話回訪為主。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5。

圖5 國內雙J管護理相關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
突現詞指短時間內文獻中頻次出現較高的關鍵詞,代表該領域的熱點和前沿。本研究顯示突現強度最高的是“延續護理”,其次是“護理”和“優質護理”,最新的突現詞是“微信群”。結合文獻分析,延續護理、優質護理等理念分別在2016年、2017年開始得到快速發展,熱度一直延續至今;病人的干預效果、生活質量、滿意度一直是近10年來的研究熱點。關鍵詞突現圖見圖6。

圖6 國內雙J管護理相關研究關鍵詞突現圖
3.1.1 整體發文量呈上升趨勢,但總體質量不高
我國雙J管護理相關發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該領域已逐漸成為護理研究者的關注熱點且相關學科發展較快。1997年以來,該領域的發文量呈整體上升趨勢,但高質量文獻數量較少,核心期刊文獻僅61篇,占比約4.47%。這可能與我國護理團隊整體科研能力較弱、臨床護理工作繁忙有關[6]。其中2012年和2019年的發文量較高,可能與國家相關政策頒布實施[7]以及泌尿外科的腔鏡手術迅速發展有關[8-9]。2019年后發文量有明顯減少的趨勢,可能與疫情期間護理人員工作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導致職業倦怠有關[10]。建議護理院校可以完善相關課程體系、培養護生的科研思維與實踐能力;醫院層面,可以根據臨床實踐、護理科研綜合能力設置針對性的護理科研項目;護理管理層面,可以合理安排護理科研崗位,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地組織護理科研活動。
3.1.2 機構、作者間合作不強
研究顯示,同地域的機構和同機構的作者間有少部分合作,但絕大部分機構和作者缺乏合作與交流。我國在雙J管護理領域發文量較多的作者和機構主要集中在四川、武漢等醫療資源豐富的市級綜合醫院,這可能與當地的醫療資源較豐富促使形成了較強的護理科研團隊有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來看,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要全面啟動探索、組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推動醫療學科建設與科研發展[11]。故要加強地域和院校間的合作,特別是三級綜合醫院,可以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和師資力量,建立區域護理技術合作及指導制度,形成有凝聚力、有內涵的多中心科研團隊。
3.2.1 因不同疾病留置雙J管的病人護理上有所差異
留置雙J管的病種主要有尿路結石、膀胱癌術后尿流改道、尿路梗阻畸形、腎移植等。國內現有的相關研究以尿路結石為主,這可能跟我國尿路結石的高發病率有關[12]。留置雙J管的病種和群體不一樣,護理干預也有所差別。尿路結石術后病人雙J管留置時間通常為1~3個月,干預措施主要包括改變不良習慣、飲食護理、飲水護理、活動指導及留置雙J管注意事項宣教等方面,干預時機主要集中在圍術期和出院后[13-14];輸尿管皮膚造口病人一般需終身留置雙J管,干預措施除了常規護理和定期換管的健康宣教,還需加強造口的自我管理和預防感染,注重心理護理,幫助病人更好地融入社會[15];尿路梗阻畸形的患病群體主要為小兒,除了進行雙J管的常規護理,還要確保家長積極參與患兒護理,主要為活動限制、飲食控制、用藥指導以及漏尿、感染等術后并發癥情況的觀察[16];對于腎移植術后病人,術后雙J管的常規護理、尿量觀察和腎功能的監測非常重要,出院后的自我監測、藥物服用和排異反應的識別也是健康宣教的重點[17]。啟示護理人員可以針對留置雙J管的不同病種和不同人群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3.2.2 留置雙J管病人并發癥多,生活質量不高
雖然雙J管在臨床的應用技術不斷改進[1],但病人在置管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依然高達80%,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病人不適癥狀增加明顯[18]。為探索留置雙J管病人的相關癥狀和體驗,Joshi等[19]開發了輸尿管支架相關癥狀調查問卷,其涵蓋了包括泌尿系統癥狀、身體疼痛、總健康狀況、工作表現、性生活及附加問題6個維度,能較全面、可靠地評估留置雙J管病人的相關癥狀。田孟真等[20]將輸尿管支架管評分量表(USSQ)進行漢化并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顏媛媛等[21]做了留置雙J管病人應對并發癥的質性研究,主要是為了探討不同置管病人的主觀感受和應對方法。目前為止,鮮少有相關臨床實證的高質量研究,啟示護理人員要多方位對留置雙J管病人進行研究,以探索更優質的干預方案應用于臨床,減少相關并發癥和提高生活質量。
3.2.3 延續護理依然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延續護理是指病人在出院后得到延續性的照護,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我國延續護理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但相關規章制度還不完善,延續護理團隊僅有護士或醫護組成,缺乏多學科合作[22]。隨著泌尿外科腔鏡手術的發展,病人住院時間縮短,但術后留置雙J管的時間較長,出院后仍然需要精心護理。因此,對留置雙J管的病人,始終存在較高的延續護理需求。延續護理目前主要有基于醫院的延續護理、基于社區的延續護理和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的延續護理3種模式[23]。基于醫院的延續護理現已逐步應用于雙J管護理領域[24],并在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三元護理模式較少見,啟示護理人員可以利用社區醫療資源聯合家庭照護支持,為延續護理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3.1 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是核心
分析高頻關鍵詞發現,延續護理、優質護理、生活質量、滿意度等詞匯均與整體護理模式有關。結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25]來看,整體護理是以病人的需求為起點,實行“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全面履行專業照顧、病情觀察和健康教育等職責,為病人提供綜合、連續、有效的護理服務。近年來護理學者更加注重對病人主觀體驗的研究,全方位評估病人的癥狀和心理,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因此,對留置雙J管的病人來說,要根據不同病種和人群做好相關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滿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體現整體護理的服務內涵。
3.3.2 留置雙J管的研究方法和護理理念有所轉變
研究發現,2009年前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臨床應用與觀察,研究方法多以個案報告和觀察研究的方式呈現。2010年開始延續護理、優質護理、綜合護理等理念相繼提出,相關護理干預的研究成果明顯增加[26]。干預方式主要有口頭宣教、紙質宣教為主的健康教育和以電話、網絡平臺為媒介的健康指導等。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方案構建、質性訪談、問卷漢化等多種不同類型的研究。護理理念可以描述和理解護理現象及其本質,可以指導臨床實踐和引領護理研究的發展[27]。從現有文獻來看,護理理念在雙J管研究領域過于模式化和單一化,已不能滿足現有學科和當前病人的需求,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研究方法和護理理念應隨著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革新和融合,以尋求合適的干預方案解決目標人群的健康問題。
3.3.3 多學科合作可以促進雙J管護理研究的發展
多學科合作是指2個或以上學科,以病人康復為目的,相互進行溝通與合作的過程。國內專業護理研究團隊尚不成熟,多學科發展是未來護理研究發展的主流方向,可以充分利用醫療資源,拓寬護理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在我國,多學科合作已在多個領域被提倡[28],醫護合作也在雙J管護理領域逐漸發展[29]。與醫生、心理、營養等團隊深度合作,形成以病人為中心的多學科照護團隊是雙J管護理領域今后的發展趨勢。
3.3.4 互聯網信息技術為雙J管護理研究提供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熱詞沖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2016年《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借助大數據和移動通信等信息技術,積極探索創新護理流程和護理服務形式,提高護理效率和質量。互聯網信息技術整合醫療資源,為醫護工作者和病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為護理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互聯網現已成為溝通的主要媒介,依托互聯網對病人進行遠程健康指導是護理價值的重要體現,護士有望成為“互聯網+”健康程序的主導者。到目前為止,關于護理健康指導程序的開發,僅檢索到了周萍等[30]開發了“泌聯App”,有關雙J管健康指導的信息平臺也較少見。這啟示我們可以進行有關平臺和程序的開發以促進健康指導的有效性。
護理理念、研究方法和干預方式的不斷轉變與革新,表明護理學者嘗試從多維度對該領域進行探索,力求使留置雙J管病人達到最佳療效和最優康復。雖然有些研究描述了干預方案的構建與應用,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干預效果收效甚微。這可能因為很少有研究在方案構建之前會全面評估多方需求,在實施過程中會實時反饋并改進,在方案實施后會進行過程與效果評價。因此如何把理論、經驗和病人的需求進行結合,構建科學、有效的干預方案依然是該領域學者探索的方向。
本研究通過CiteSpace軟件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數據庫三大數據庫中雙J管護理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利用多學科合作平臺,運用多元化護理理念和研究方法為病人提供整體護理是未來的研究趨勢;科學結合證據和經驗,評估多方需求,積極探索有效的干預方案,是減少雙J管相關并發癥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可行途徑。需要補充的是,本研究只納入了國內三大數據庫的相關文獻,人工篩選環節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分析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將擴大檢索范圍,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進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