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涵
【摘? 要】財務管理目標不僅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良性循環的前提條件,也是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它既是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又指導著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為財務活動的結果提供了評價標準,決定著財務管理體系的運行方式和運行結果。因此,論文對近年來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進行了梳理,對其優點和不足進行了分析,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企業實現財務目標和自身使命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目標評價;企業價值
【中圖分類號】F27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8-0185-03
1 引言
企業財務管理,是以增加企業價值為目標,以企業財務活動為主線,對其中各流程、各環節開展計劃、組織、控制和評價的過程。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決定了企業財務以及各類相關活動的整體方向,甚至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發展規劃。它不僅是一切財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規劃。制定財務管理目標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成功的前提,只有樹立明確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工作才有明確的方向。隨著歷史發展以及對財務管理和企業使命認識的不斷深入,財務管理的目標也在不斷更新和發展,因此對不同目標加以認識與了解、并根據企業自身實際加以運用和選擇,是企業在財務活動伊始即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2 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隨著財務管理領域相關理論及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總體可以分為以下7類。
2.1 企業利潤最大化
企業利潤最大化起源于經濟人假設,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企業的責任就是使利潤最大化”,其基本觀點是: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獲取利潤,利潤越多表明企業財富越多,與企業的目標愈發接近。它反映了企業的追求,便于績效的考評和經營方案的確定。由利潤=銷量×單位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即可確定使企業獲得最大利潤或最小成本的產量水平。但其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首先,利潤作為衡量盈利的絕對值,對投入資本和所獲利潤之間的配比關系考慮不足,降低了不同企業乃至同一企業不同時期財務管理目標完成情況的可比性。其次,該目標未能將貨幣的時間價值予以考慮,不同時期上獲取的利潤對企業的實際貢獻并不相同,無法直接比較,作為衡量企業不同時期獲利能力的標準并不合適。再次,該目標忽略了收益和風險的關系。高利潤與高風險往往相伴相生,將利潤最大化作為目標可能導致管理人員為了增加利潤而承擔較大風險,從而將企業置于危險境地。最后,該目標容易導致企業的短期行為,即企業僅關注短期利潤而忽略了長期的發展能力。
2.2 股東財富最大化
股東作為公司的所有者和資源提供者,同時也是風險的主要承擔者,其對企業收益的索取權位于其他所有關系人之后,該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應重點關注股東利益,以股東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是以未來一定期間歸屬于股東權益的現金流量按考慮風險報酬率的資金成本換算為現值來體現股東的財富。用公式表示如下:
max SW=+
式中,SW為股東財富,D為每期股利,P為股票價格。
因此,提高股東價值的途徑有兩條:①提升每期股利;②提升股票價格。由公式可知,相比于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價值最大化克服了前者忽略貨幣時間價值的不足,并彌補了前者容易造成企業重視短期獲利而忽略長期發展的缺陷,同時考慮了風險報酬的關系。但其仍有一定缺陷:①企業除股東外還有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僅注重股東利益不利于平衡和處理股東與其他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并最終會影響企業的發展;②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只適合上市公司而不適合廣大的非上市公司,這也限制了其適用范圍。
2.3 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價值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包括了支付給債權人和股東的現金流量,用公式可表示如下:
Vmax=
式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T為所得稅率,K為風險報酬率,負債為B,平均利率為r。
從該公式中即可看出,與利潤最大化相比,企業價值最大化將貨幣的時間價值和企業面臨的風險考慮在內,克服了利潤最大化可能造成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可能由于過于聚焦創造當前利潤而產生的短視行為,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更深層次認識。但其仍存在著一些不足:①企業價值最大化克服了利潤最大化可能造成的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但同時也可能出現“矯枉過正”。邢志娜(2009)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可能使企業在制定資本預算和調整資本結構時過于偏向遠期規劃,而忽略了當前利潤對企業長期發展的支撐。因此,過于強調長遠規劃而忽視短期經營同樣會使企業面臨風險。②該目標著重體現了股東和債權人利益,但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企業的風險承擔者已超出了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相關者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因此,財務管理的目標還應包含除股東和債權人以外的利益相關者。
2.4 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
該觀點的推崇者弗瑞曼認為,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對企業產生影響或者和企業產生相互影響、同時對企業目標實現產生一定作用的個人或群體,包括直接利益相關者和間接利益相關者,二者又可分為社會性利益相關者和非社會性利益相關者。劉英輝(2015)認為,直接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內部全體職工以及服務的客戶群體,此為社會性利益相關者;企業所處的自然環境以及人類后代為非社會性利益相關者。間接利益相關者包括可以一定程度影響企業經營的政府、工會、媒體和受企業影響的社區居民,以及與企業產生互相作用的競爭對手,這是次要的社會性利益相關者,而自然環境中的非人類物種則是次要的非社會性利益相關者。在該目標下,對公司價值的評價將超出其獲取的及創造的股東財富,更強調公司的長久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對公司全部利益相關者的貢獻。公司價值的衡量也不僅僅限于其股權和債券價值,而應兼顧并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平衡,公司追求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過程也就變成了一個多方利益博弈的過程。
利益相關者價值提醒企業管理者應統籌兼顧多方利益,更加關注人的價值,對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十分有益,但這一目標在實施時同樣存在著一些障礙:①該目標的實現過程變為多方利益博弈,如何確定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重要程度及其實際需求、如何使每個利益相關者的應得利益均達到最大化是企業需要面對的難題。尤其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出現沖突時,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避免矛盾激化更加考驗著企業的應對能力。②在兼顧各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同時實現企業績效提升,拿捏好承擔社會責任的“分寸”,對企業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戰,如何避免過多地承擔社會責任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下降成為企業在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時需要面對的問題。但究竟是企業承擔了社會責任而有利于經濟利益的提升還是經濟利益的提升使得企業能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2.5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隨著單純重視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如嚴重霧霾、大氣污染、溫室效應的出現,作為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自然環境和非人物種被得到了不斷地重視,低碳經濟已成為新階段經濟發展的目標。低碳經濟是以減少碳排放為總體目標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體現。其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并使用清潔再生能源,來探索解決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和人類的長期發展問題。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這一理念。傅妍馥(2015)認為,在低碳經濟思想下,財務管理的目標應為綠色經濟增加值(GEVA)最大化。龍靜(2006)認為綠色經濟增加值(GEVA)是在原經濟增加(EVA)的基礎上,對加權資本成本(C)作以補充,即綠色加權資本成本(GreenCost),包括債務成本、所有者權益成本和所耗資源環境成本。GEVA (綠色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如下:
GEVA=(GR-GC)×GA=GR×GA-GC×GA
式中, GR、GA、GC分別代表資本收益率、綠色投入資本和綠色加權資本成本。GC要在原有成本中增加環境資源成本,GA要在原投入資本中加入環境資本投入。GR×GA是稅后凈利潤,資本收益;GC×GA是資本成本。
綠色增加值最大化目標有以下優點:①與企業價值最大化和股東最大化相比,綠色增加值最大化將企業所耗環境資源成本納入加權資本成本中,增加了環境資源消耗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這有利于增強企業環保意識,節約資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增強企業乃至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②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聯系,同時更綜合考慮綠色加權資本成本;③不僅具有企業價值最大化關注企業長遠發展的優點,同時表明未來的資源消耗同樣會對利潤產生影響,有利于企業持續地走向綠色化。
在實施綠色增加值最大化目標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問題:①企業應注意對全體員工綠色、低碳思維的培養,增強全體員工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切實將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落實到工作中;②政府應加強相關法律的立法,對現存法律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完善,積極引導企業樹立低碳,綠色的發展目標,對在綠色化方面優秀或違規企業做到獎懲分明。
2.6 EVA最大化
經濟增加值(EVA)是全面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真正盈利或創造價值的指標和方法,其本質是價值的真正增長。宋英慧、劉朝陽(2009)認為它是“財務管理目標最好的選擇”。EVA的計算公式為:
EVA=稅后營業利潤-資金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若EVA>0,表示企業凈利率大于全部資本成本,企業價值實現了增長。若EVA=0,說明企業凈利潤僅能彌補債權人和投資人所需最低回報,而未能實現企業價值的增長。若EVA<0,表明企業的凈利潤小于所用的資本成本,企業價值出現減損。正的EVA才是企業管理者應當追求的目標。
EVA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有以下優點:①EVA建立并強調了股東財富與企業決策的關系,可以為企業樹立較為明確而清晰的戰略目標;②EVA指標從新的視角提供了一個評價股東價值及其增長的思路,即股東價值的增長來源于企業經濟增加值的增長,而不僅是利潤的增長;③EVA可以逐級分解,形成目標體系,有利于目標的完成和績效考評。
2.7 實現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共同增值
在當今世界,人力資本已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是企業能夠保持競爭優勢,適應環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有學者將人力資本增值的目標也納入財務管理目標之中。沈穎(2010)認為,新的經濟環境對人力資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價值的增值需要人力資本加以匹配才能不斷適應時代發展,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入財務管理的目標之中是對傳統財務管理目標的完善和創新。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EVA最大化等目標均沒有將能夠使企業達到其目標的關鍵要素——人力資本納入考慮范圍,因此該目標要求在協調人力資本所有者與物質資本所有者利益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即實現企業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共同增值。將人力資本納入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之中可以增加企業對人力資源這一企業發展原動力的重視,使所有者(股東)和經營者以及普通員工站在更加平等的地位上共同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以更加長遠的眼光進行人力資源規劃,保證企業物質資本的持續增值。但人力資本如何進行計量,如何使其量化并納入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人力資本優劣的評價標準如何確立等問題是企業在確立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共同增值這一目標時尚需考慮的問題。
3 對企業改善財務活動的幾點建議
3.1 緊密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確定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多種多樣,每一類目標既有其優點和不足,也有其相應的適用范圍。企業應根據自身商業模式、行業特征以及發展戰略,科學確定其財務管理的目標并加以明確,吸取其優點、規避其不足,避免目標頻繁更換而造成財務體制頻繁變動、財務工作重心出現偏移。例如,高污染、高能耗的工業企業可以將綠色經濟增加值(GEVA)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既有利于反映企業在執行環保要求下企業真實的價值增值水平,也符合當今重視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同時,這一目標也有益于處理與自然環境、人類后代、非人物種等多個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反映出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相應義務。
3.2 完善內部控制,力求降低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能否實現,離不開完善的內部控制,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目標也需要企業考慮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目標確定以后,企業管理層首先應基于財務管理目標樹立起率先垂范、嚴格落實的“高層基調”,這既是內部控制持續運行的基礎,也是確保目標深入人心、得以從上至下貫徹落實的有力保障,各部門在開展業務活動時,也應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既要謀求本部門發展,還要為整體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由于財務目標的實現以及財務活動的開展與其他活動還存在著緊密聯系,企業還應樹立起財務風險防控的系統觀,不僅應將財務指標所反映的各種情況置于宏觀層面進行把握,還應注重對各種內部控制活動和風險管理活動的“整合”。這也正是COSO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所持的觀點。此外,各部門間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有利于企業運營活動透明化,也有利于財務部門更為全面地掌握和評估和財務有關的狀況,更科學地開展財務活動。
4 結語
通過對以上7種不同財務目標的對比,可以看出不同目標的優點和不足。從最初的利潤最大化到低碳經濟下的綠色增加值最大化,再到更為注重人的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共同增值,這體現著財務管理目標的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不斷發展,涵蓋的氛圍也越來越廣,反映了不同時期外部經濟環境及人文因素對財務管理目標提出的不同要求。GEVA最大化更體現了當今社會對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共同增值體現了當今知識型社會對人力資本的高度重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目標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結合企業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及行業背景,相互借鑒,互相補充,以實現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也更好地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邢志娜.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綜述及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10):59-61.
【2】劉英輝.基于利益相關者權益保障的財務管理目標新論[J].中國商論,2015(17):26-28.
【3】傅妍馥.低碳經濟下的企業財務管理新目標探析[J].商,2015(17):16.
【4】龍靜.試論可持續發展觀下綠色財務管理的新目標——綠色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6(05):79-83.
【5】宋英慧,劉朝陽.財務管理目標新論[J].經濟縱橫,2009(01):106-108.
【6】沈穎.實現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共同增值[J].內江科技,2010,31(09):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