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瑞平,外交學院教授
在中日韓合作深陷困境的背景下,8月18日美日韓三國領導人在戴維營舉行的首腦會議,將美日韓合作推向新高。日韓是中美之下最重要的兩大亞太經濟體,日韓轉向疏離中國而親近美國,勢必推動亞太經濟格局發生全新變化,產生深廣影響,必須高度關注。
中美經濟在APEC占比發生變化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在亞太經濟格局中地位舉足輕重。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經濟合作框架——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總量中,中美兩國所占比重在2022年高達69.8%?;趦蓢鴮嵙Ρ瓤傮w變化形成“中強美弱”之勢,雙方在亞太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也顯現“中升美降”趨向。2000~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相對于美國的比重,由11.8%攀升至70.5%,20年間提升58.7個百分點。中國在APEC經濟總量中的占比,也由5.9%攀升至28.1%,而美國占比則由50.1%下降至39.8%。但需關注的是,這種趨向近前發生一些變化。2021年中國GDP相對于美國的比重達到76.2%,2022年回落至71.1%,下降5.2個百分點。中國在APEC經濟總量中的占比,亦隨之下降0.7個百分點,回落至29.0%;而美國占比則提高1.9個百分點,回升至40.8%。導致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一是中國相對于美國的增長優勢趨于縮小,由2021年的3個百分點降至0.3個百分點;二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貶值,2022年一度跌破7∶1大關,低點接近7.2∶1。
美國誘逼日韓和解拜登政府進一步強化了對中國的戰略競爭/遏制,主要舉措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美日、美韓兩大同盟體系,尤其重視在此基礎上形成統一的三方聯盟關系。為此,一方面誘逼日韓兩國各自在選邊中美時進一步倒向美國,拉近日韓與美國的關系;另一方面誘逼日韓兩國快速消弭分歧、走向和解,為美日韓強化三邊聯盟體系掃清障礙。在美國誘逼之下,岸田文雄和尹錫悅分別主政日韓后,快速強化伴美制華的力度。更加重要的動向是,此前因歷史問題趨于惡化的日韓關系,迅速實現轉圜,走向和解。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尹錫悅政府不惜背負罵名,在歷史問題上對日無底限妥協屈膝,居然讓本國企業代替日本企業賠償二戰時日本對韓國勞工欠下的歷史舊賬,“自己賠償自己”,由此換來日韓“首腦穿梭外交”和“互回白名單”。
中日韓合作深陷困境中日韓是東亞最重要的三大經濟體,三方合作對亞太經濟格局影響巨大。中日韓從1999年啟動合作,在波折中向前推進,2012年5月中國主辦領導人會議時達至高峰,主要標志是正式簽署中日韓投資協定,正式啟動中日韓自貿談判。但很快受到“島爭”沖擊,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兩次中斷,直到2019年底好不容易才重回正常軌道,2020年又因疫情被迫再度中斷。而隨之而來的中美博弈加劇,日韓向美國一邊倒、共同協美制華,尤其在臺海問題上連踩“紅線”,導致中日韓合作遭遇嚴重沖擊、深陷困境。當前,不僅領導人會議恢復無望,自貿區談判難以推進,日韓對華經貿關系也顯現疏離傾向。日本對華出口占比由2021年的21.6%降至2022年的19.4%,2023年上半年更降至17.2%。韓國對華出口占比亦由2021年的25.3%下降為2022年的22.8%,下降2.5個百分點。
美日韓合作全面推進亞太經濟格局新變化,使日韓經濟對美更加依賴;拜登政府利用同盟關系進一步拉近日韓,并借此誘逼日韓和解,為美日韓推進合作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政治條件。以此為背景,美日韓合作開始顯現全面推進態勢,勢頭甚至超過了此前的中日韓合作。從中日韓到美日韓,作為亞太經濟格局調整的最新動向,勢將產生重大而深廣的經濟政治影響。在亞太經濟格局中,冷戰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曾是日韓逐步疏離美國而親近中國,從而推動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日韓第一大經貿伙伴。而最新動向卻是日韓開始疏離中國而親近美國。2022年日本對美出口占比由上年的17.8%提升至18.5%,2023年上半年更提升至19.3%。韓國對美出口占比2022年也提升至16.1%,比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8月18日,美日韓戴維營首腦會議首次在國際會議之外獨立舉辦,將更進一步全面推進美日韓三方合作,尤其是在加強軍事安全合作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推動經貿投資合作,包括聯手對華構筑“小院高墻”,強行“脫鉤斷鏈”,這勢必對亞太經濟格局產生重大而深廣影響,必須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