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首部由中國和巴基斯坦合拍的電影故事片《巴鐵女孩》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國家藝術委員會劇院舉行首映式。影片全程在巴基斯坦取景,講述赴巴參與水電站建設的中國女工程師與巴基斯坦當地女孩因足球結緣,相互幫助并最終實現彼此人生夢想的故事。
據了解,影片中方出品人謝鵬是四川人。2008年汶川地震后,巴基斯坦傾力相助,將全部戰略儲備帳篷第一時間運到了四川,令他深受感動,進而萌生了制作電影來展現中巴友誼的想法。影片的主取景地之一是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下建成的首個水電投資項目卡洛特水電站。
巴基斯坦總理特別助理、中巴經濟走廊前特使扎法爾·烏丁·馬哈茂德在看完電影后直呼“被感動得落淚”,“我相信這部電影將讓更多觀眾為巴中兩國傳統友誼和巴中經濟走廊的成就鼓掌。”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文化參贊張和清表示,十年來,中巴兩國在文化領域合作成果斐然,期待這部電影成為中巴文化交流合作新的里程碑,進一步鞏固好兩國“鐵桿”友誼。
近期,希臘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太空炸薯條或許是可行的。
地球存在重力和浮力,重力將油留在炊具中,浮力使炸薯條產生的氣泡向上流動,從而炸熟薯條。然而,微重力條件下的太空中沒有浮力。因此,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在太空中炸薯條不可行。該研究小組首先設計了一個密封容器,以確保在零重力的環境下,能安全地油炸土豆。隨后,研究人員坐飛機進行實驗:飛機向上爬升,然后在某個點像過山車一樣向下俯沖。飛機到達這一最高點時,約能產生20秒的微重力環境,以供研究小組進行測試。
早在2014年,為改善宇航員的太空食物,歐洲航天局就曾協助一組研究人員在各種重力條件下進行相關研究。研究發現薯條的外皮在3個g(即重力加速度)的重力條件以下是最酥脆的。由于木星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2.4倍,因此與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在木星上油炸薯條味道可能是最好的。

8月11日,荷蘭議會一院(參議院)發布消息稱,由荷蘭前司法大臣費迪南德·赫拉珀豪斯提出的有關“人肉搜索”的法案獲得一致通過,相關法律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根據該法案,對他人進行“人肉搜索”或恐嚇他人的違法分子將被處以最長兩年監禁或最高2.25萬歐元(約合17.8萬元人民幣)的刑罰。報道稱,近年來,惡意披露私人地址、電話號碼或個人照片、數據的情況在荷蘭變得愈發普遍,政客、科學家、記者和警察等群體都深受其害。按照荷蘭新法規定,若對上述職業群體進行“人肉搜索”,相關肇事者面臨的最高刑罰還要增加1/3。
據報道,針對“人肉搜索”行為帶來的法律挑戰,已經有多個國家出臺相關法律或司法指導方針。例如,在亞洲,新加坡早在2014年就將“人肉搜索”列入關于打擊惡意騷擾的法律條款。在歐洲,英國檢察官在處理“人肉搜索”案件時有明確指導方針,可以按照規定對相關行為予以處罰。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近期尼日利亞不少國民沉迷于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GWR)。
今年5月,一位名叫希爾達·巴奇的廚師在尼日利亞拉各斯市挑戰“連續烹飪100小時”。除去誤差,她的最終成績為93小時11分鐘,打破了世界紀錄,被GWR授予認證書,還收到了國家副總統的賀電,名利雙收。巴奇的成功在尼國內掀起了一陣“挑戰狂潮”,但也引起不少烏龍事件。例如,一位女按摩師在挑戰72小時不間斷按摩服務時因體力不支昏倒。該女子在昏倒前已經堅持了50個小時,足以打破世界紀錄,但她沒有按流程向GWR提起申請,成績無效。對于這種“挑戰狂潮”,有當地人稱這是尼日利亞人愛湊熱鬧的天性。不過,也有不少人從挑戰賽中看到了成名的商機,試圖通過參賽晉升成“網紅”。
相比一些嘩眾取寵的挑戰項目,也有挑戰者旨在傳播正能量。尼日利亞中學教師約翰·奧博特將在今年9月挑戰連續朗誦140小時,他表示此舉旨在提振國民的閱讀習慣。此前,他的最佳成績為124小時。

8月16日,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大英博物館庫房中的黃金和珠寶文物被盜。這些不翼而飛的珍貴文物,年代跨度從公元前15世紀到公元19世紀,目前,負責館藏的工作人員已經被解雇。大英博物館隨后加強了安保。倫敦大都會警察局正在對此案進行調查。
國際藝術復興組織首席執行官、律師克里斯托弗·馬里內洛表示,被盜的黃金、寶石和玻璃器皿等藏品可能已經被熔化、重新切割或者送往國外。盜竊藝術品的犯罪分子通常希望快速出手,因此會盡快對藝術品進行“改頭換面”。2005年被盜的亨利·摩爾雕像就是典型的例子,該雕像價值300萬英鎊,但犯罪分子為了雕像上的黃金而選擇將藝術品熔毀。
這已不是大英博物館首次經歷盜竊案。1993年,該館收藏的羅馬硬幣被盜;2002年,一尊有2500年歷史的希臘雕像被偷;2004年,該館曾連續發生兩起中國文物神秘失蹤案。

8月13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援引一項最新調查稱,一些亞洲國家的員工花在“表現性工作”上的時間最多,換句話說,他們更關注“看起來很忙”,而不是做真正富有成效的工作,而這與雇主衡量生產力的偏好有關。樣本包含了九個國家,其中有四個亞洲國家——印度、新加坡、日本和韓國。
在所有受訪者中,印度員工的“表現性工作”時間占比排第一,他們平均每天上班要用43%的時間參加展示團隊成果的會議,以及發郵件等對公司目標沒有直接貢獻的工作。日本(37%)和新加坡(36%)緊隨其后。受訪的雇員(包括高管)來自九個國家,分別為美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英國、印度、新加坡、日本和韓國。
對于“表現性工作”,Slack亞太區技術傳播者德里克·萊尼解釋稱,此類工作包括“花大量時間參加‘團隊呈現成就的會議”,而不是去做決定或解決問題。據了解,這項調查由美國客戶關系管理軟件服務提供商Salesforce旗下的Slack與美國在線調查公司軟件企業Qualtrics聯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