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廣賢
【摘要】教師的自我教育是落實新課標的關鍵,從教師自我教育的邏輯思辨、教師自我教育的成長觀、教師自我教育的重要抓手、教師自我教育的愿景等方面強調學校要在新課標視域下想辦法激發教師自我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師生良性互動的“自主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視域;自我教育意識;自我教育實踐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教與學的目標、內容、方式和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標志著新一輪教育改革揭開了新篇章。但落實新課標、取得新實效,前提必然是教師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并將之付諸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自我教育、自我革新成為新課標視域下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理論基礎—教師自我教育的邏輯思辨
1.教師自我教育的學理基礎
教師的自我教育符合內外因辯證理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其受教育成果的評價依據是能否主動接受教育進行自我教育、自覺接受正確思想、滌除錯誤思想、促進自身發展。教師的自我教育符合主體性理論,要想方設法促進其自我意識的覺醒,借助其內在價值尺度,進行理性實踐活動。教師的自我教育符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理論,教師自身受教育成效的高低應該看其是否能在實踐中堅持接受教育。教師的自我教育應符合物質運動理論,教師要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知識和技能體系,通過自我教育成長為與時偕行的新教師。
2.教師自我教育的學理應用
教師的自我教育能幫助教師內化新課程理念并助推其落實、見效,是對教師主導地位的尊重和對教學規律中師生良性互動關系的正確把握,同時也是提升教師素養的重要途徑,是促進教師自身全面、高效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教師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狀中實現教育公平。
二、理論支撐—自我革命的教師成長觀
育人者必先育己,自立者方能立人。要想更有效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教師必須認識到自我教育的價值,并率先做到自我教育,才能與時俱進保持教育的前瞻性進而自信、有力、高效地育化學生。
1.教師自我教育—新課標有效落實的重要前提
教育部在2022年3月25日《通知》中講道:“各地要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落地實施。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開展培訓,多種形式強化課程改革理念和改革總體要求的研修交流,實現校長、教師及教科研人員、教育行政人員全覆蓋。”新課標理念從內化到落實,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關鍵在于進行自我教育,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2.教師自我教育—對教學規律的認真把握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不能因此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縱觀教育改革的歷史沿革,很多宏達理念的落實不盡如人意,其中關鍵一環就是教師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因此,教師要主動出擊,圍繞新課標進行自我教育,深刻理解教改的意義,高質量落實教改的要求。
3.教師自我教育—提升教師素養的重要途徑
學校一貫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但這個過程主要以一種統一的、自上而下的、依靠外部輸入的方式進行。在這種統一的“填鴨式”培訓模式之下,難免會忽略教師的個性和專業的差異化發展,導致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日漸消退。因此,除了借助行政培訓手段外,教師的自我教育也是非常理想的選擇。通過教師自我教育,把外在要求轉化為主動需要,將二者有機地結合,確保新課標成功推進和發展。
4.教師自我教育—教師自身發展的高效渠道
教師自我教育是教育事業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教師對自己專業成長的要求。教師從教書匠到教育家的發展過程中,應該主動革新自己的觀念,改進自己的教學。這不能寄希望于外界或行政的要求,而應該依靠自己與時俱進的思想追求,促進自己教育教學知識、能力、行為、品德的全面提升。而這個動態向上的過程,主要依靠的是教師自我教育。
三、理論框架—教師自我教育的主要抓手
1.提升教師的自我教育意識
(1)強化教師自我教育的理論認識。自我教育作為受教育的有效補充,以其顯著的優勢對教育發揮著積極影響。但教師自我教育的現狀如何、對自我教育的理解深度如何、對自我教育的作用認識如何、對自我教育的有效策略實施如何,都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展開深入研究,找準癥結,探索思路,早日實現教師自我教育的成效。
(2)培養教師自我教育的學習認同。觀念是行動的起點,正確的觀念能激發活力、保持熱情、提升效率。在自我教育這個命題面前,教師自身就是研究對象,也是發展對象,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自身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意識地督導和監控,從而提高自我認知,實現自我教育成為更好的自己。
2.開展教師的自我教育實踐
為更好地服務新課標落地,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這個根本要求,筆者認為需要發揮學校和教師的合力,在自上而下的引領與自下而上的突破之間形成互補增效的合力。
(1)學校多維引領自我教育風尚。①團隊協同推進—強化自我教育目標,做到優勢互補。②專家示范引領—利用專家自我教育情景與情感歷程,提升自覺性。③多維凝聚共識—利用論壇、座談會等形式交流分享,形成共識。④共讀分享心得—推薦、共讀、賞析相關書籍,促進內化。⑤課例研修強化—研修針對精彩案例,強化體驗。⑥搭建平臺實踐—利用成長規劃、教學節和風采展示,歷練能力。⑦協助成果展示—鼓勵并配合教師將教育成果實物化,成就自我。
(2)教師主動自育尋求突破。①自擬成長計劃—正確審視自己并制定科學的短、中、長期成長計劃。②自選學習內容—針對自我成長目標主動選擇、學習和實踐相關知識。③自編反思札記—對教育情境的反復、有效、成長性思考做可視化表達。④自研教育敘事—以敘事的方式記錄、反思改進教學,豐富教育經驗。⑤自主行動研究—自主對學校、班級、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⑥自行教育觀摩—以見賢思齊的覺悟主動觀摩其他教師教學并查漏補缺。⑦自建實踐共同體—在與同伴的合作學習、研討中強化目標、提升能力。⑧自述教育困惑—在學校層面闡述自己的教育困惑引起共鳴和思考。⑨自評成長報告—結合成長規劃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客觀性和建設性評價。⑩自創風采展示—運用語音、文字、音樂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特長。
3.有效評估整理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自我教育的成果經驗
為充分發揮評估的診斷、反饋和指導作用,應該結合教育實踐,借助專家的力量,圍繞新課標的落實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對教師的自我教育實踐進行評估、指導再實踐,發揮優勢、改進不足,豐富本校教師自我教育的成果。
4.形成新課標視域下教師自我教育的實踐模型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筆者認為通過理論、實踐與評估的互相轉化,勢必會形成成熟的策略體系,搭建起新課標視域下教師自我教育實踐的結構模型,同時這個模型應該要涵蓋外在機制(規范自我教育的制度、搭建自我教育的平臺、優化自我教育的環境等)和內在機理(自我教育的意識、能力、行為、品德等)。由此,才能真正以科學理論的形式服務新課標發展和教師素養提升,同時以普適化的成果惠及區域教師和教育發展。
四、理論期待—教師自我教育的愿景
1.讓教師自我教育成為生命追求
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化“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自我教育”,將“知識教育”上升到“生命教育”。在教育中更加尊重生命的個性,激發生命的活力,彰顯生命的精彩,形成師生生命成長的內驅力,并將這些理念逐漸轉化為“人人追求自身成長”的切實行動。
2.借教師自我教育推進教育改革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意識到,想要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自我教育能力,其首要問題是實現教師的自我教育。教師要正確理解自我教育的價值,實現自我教育,然后才能將經驗分享給同事和學生。只有教師深刻理解并踐行新課標的要求,才能讓新課標理念落地,幫助學生實現自主發展。
總之,新課標的落地見效,必然需要借助教師的自我教育加以深刻理解,才能更有效地達成國家意志,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最終實現師生良性互動的“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敬仕勇, 張學敏.九年一貫制學校一體化辦學的實踐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 2018(05).
[2]趙光輝.九年一貫制“5.5+3.5”學段重構課程改革校本化實驗探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