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璇
【摘要】隨著部編版教材的全面推進,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越來越重視課堂評價。有效的評價能通過豐富的語言,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對學習加強了自信心,促使學生潛力的發揮。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課堂教學;評價實施
新課標中提出,過程性評價重點考察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同時評價要真實、完整地記錄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表現,關注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溝通、合作與創新能力。對此,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語文課堂進行有效評價。
一、課堂評價的意義
1.課堂評價具有導向作用,促進教學改革
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課堂教學中對于評價這一環節越來越重視。教學改革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正確地對待和處理教和學的關系,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新課標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能讓教師盡快轉變教育思想,在教學創新方面有更大突破,用科學的評價來看待每位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趨勢,用藝術的評價激勵學生進步。
2.課堂評價具有激勵作用,加強師生交流
小學生大多天真爛漫,他們對教師有敬畏感,對學習有求知欲,自身有很強的表現欲。而師生之間最好的交流平臺就是課堂。課堂中,學生的一個精彩回答,教師回以一個激勵性的評價,這樣的課堂將教師組織課堂的熱情和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不僅給予了學生一種平等感,還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
3.課堂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有效評價則直接反應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能力。課堂評價能讓教師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教學情況,了解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努力提升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現狀
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依然存在著以下幾類問題。
1.評價形式單一
縱觀現在小學語文老師的課堂,不難發現有的老師還停留在評價的初級階段,多運用形式單一的評價語言或行為。這樣的評價看似“鼓舞人心”,短時間內對學生具有新鮮感。但是長此以往,學生進入倦怠期,對于課堂活動的參與性較之前也會有明顯的差異。這就是評價的單一性帶來的弊端。
2.評價內容單一
語言的魅力就在于其多樣性。但課堂中老師卻往往忽視這一點,對于學生的優秀發言,教師的評價內容大同小異。筆者在剛成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的時候有幸旁聽了一節賈志敏老師的作文課。他的作文課沒有精美的課件,沒有美觀的板貼,只有一支粉筆。當天賈老師讓學生描寫一段心理活動,先引導學生創設情境,再讓學生說一說該怎么寫。學生暢所欲言,精彩紛呈,在座的老師嘖嘖稱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賈老師的評價。“你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很細致,你一定是個細心的姑娘”“你的詞語用得真好,想必平常一定喜歡看書。”諸如此類的評價時不時在課堂上出現,具有很強地針對性。讓學生和老師處于一種平等的關系中,這樣的課堂氣氛一定是融洽的,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很好地調動起來。
3.評價主體單一
一堂課的主體不僅僅是老師,學生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可如今在有些課堂中,評價還停留在老師評學生,學生好像被隔離在課堂之外。雖然學生也參與了評價,但是往往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即學生評價依然是在老師的指示下完成的。
三、課堂評價的有效實施
教師的“教”固然重要,如何評價學生也是一門學問。多給學生一些賞識,也許他們能回報你的是他們更高漲的學習熱情。結合平時的教學經歷,筆者認為評價在實施過程中以下幾點較為重要。
1.評價要有激勵性,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評價對于學生的激勵性不言而喻,讓學生更加投入到學習中去,向著更高的目標進發。而這也是新課標中所重點提倡的。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環境中,筆者深感評價對于學生的影響。在一年級的書寫教學中,筆者先集體教授學生筆順,再由學生單獨書寫。在巡視時,正好看見一位學生的字寫得非常好,在班上評價道:“他的字每一筆都在相應的位置上,可見他寫之前是先認真觀察了,其次他把老師教的上寬下窄的書寫規則記清楚了,一看就是回家認真復習了,老師覺得你真是我們班的書寫小明星呢!”說罷,筆者發現周圍幾個學生開始照著筆者的話先觀察再寫,字果然比之前清秀許多,而這位被表揚的孩子也收獲了滿足感和成就感。這堂寫字課,班級學生都非常認真,融洽的課堂就這樣形成了。下課時,還有幾位學生意猶未盡地將自己上課所寫給筆者看,筆者一一點評,看著他們滿意的笑容,筆者認為這或許就是評價的魅力,能激勵學生向著更好的目標前進。
2.評價要有多樣性,評價語言豐富不俗套
課堂中學生群體的多樣性,導致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也要注重語言及形式的多樣性。
(1)評價語言要豐富。筆者曾聽過一節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課堂上一位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流利通順,抑揚頓挫,在場聽課的老師都暗暗驚訝,一位二年級的學生竟然可以讀得這么好。但執教老師在其讀完之后評價:“你讀得真好。”隨后開始下一個環節學習。這位教師的評價是蒼白且沒有內容的,如果老師的評價換成:“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都讀出來了,讓我們聽得更明白了。”筆者認為這個學生會更愛好閱讀,也會激勵班級里的其他學生體會愛上閱讀。
(2)評價語言有真情實感。每個學生都渴望被認可、被贊賞,渴望自己說的能被老師和同伴表揚。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評價除了需要語言的多樣性之外還應該包括評價者的個人情感體驗和情感關注,以真情實感讓被評價者體會被尊重的感覺。
(3)巧用肢體語言。評價不僅可以靠語言表達,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動作比一句簡單的評價更有用。當學生在課上因為緊張而不知道該說什么的時候,教師可以用一個鼓勵的微笑;學生在課上有優異的表現時,教師會心地摸摸他的頭給予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表不同見解時,教師投向一個贊許的目光,這不也是評價的一種表達方式嗎?這種評價也許沒有語言來得更直接、更有力,但是“潤物細無聲”的評價,可以在無形中達到一種共情來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
(4)善用書面評價。很多教師由于工作量大,所以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用上“優”“良”“合格”作為對學生作業的反饋。其實有時候在學生的作業后加上教師對學生本次作業的具體評價,孩子的改變就開始了。
有一次,一位學生將練習冊交于筆者批改,驚訝于該學生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筆者便在練習冊的底端寫上:“你的字讓我驚艷,希望每天的作業都有驚喜。”還畫上了一個小愛心。當天晚上,該生家長就聯系到筆者,說孩子一回到家就讓家長買字帖練字,還把筆者寫給她的那句話給家里每個人分享。該生家長還表示以前一直讓她練字,她都當耳邊風,這次買回家就開始認認真真練習。和筆者通話時,家長滿是喜悅。而筆者聽了以后更加堅定地想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給學生寫上一兩句話,讓他們知道老師在看著他們進步,一直在為他們的進步喝彩。
(5)評價形式可以變化。說到課堂評價,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教師評學生這種單一的評價關系。但是評價多樣性不僅僅體現在形式和內容上,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向互動的形式。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評價主題的多元與互動,即評價要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評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去評價他人或評價自己。這個過程中,讓他們汲取別人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此外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3.評價要有針對性,關注學生差異
課堂評價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學生具有差異性,他們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都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作為教師,評價的時候要有針對性,評價的側重點也就不同。
面對班級里較為落后的學生在教學時要創造機會讓他們成功,一旦他們有進步,即使很微小,教師都應有所評價,有所回應。但是,在學習中有進步也會有退步,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實施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知道一次失敗并不代表什么,鼓勵學生迎難而上,再爭成功。這就是基于學生差異,有針對性地評價的意義。
課堂評價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在語文教學中,隨著新課標的全面落實,教師要關注評價的重要性,關注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內容的整體性,讓有效評價在課堂中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潘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