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秋麗
新鄭市人民醫院輸血科,河南 鄭州 451100
輸血治療是對抗貧血、出血、腫瘤等疾病的常用方式,能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凝血指標,挽救患者生命,但血型不匹配會導致輸血過程中發生多種不良反應。血型鑒定在輸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ABO 血型系統是人類確定的第一個血型系統,可分為A、B、AB、O 型血,對ABO 血型進行精準鑒定對臨床安全輸血具有積極意義[1-2]。精準輸血是為了讓需輸血者盡可能地接受與其相容的血液,但血型抗原的檢測工作量較大,即便確定需輸血對象的血型后,還需要對供血對象進行抗體篩查。目前,臨床上需輸血的疾病具有多樣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宮外孕破裂出血等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往往需進行輸血治療。輸血前對供血者行血型鑒定可精準匹配血型,增加臨床治療準確性,一旦血型鑒定發生錯誤,則會對輸血者及受血者造成不良后果,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生命[3-4]。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樣本醫院132 例需輸血患者,主要探討精準ABO 血型鑒定與精準輸血的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10 月新鄭市人民醫院需進行輸血的患者132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試驗組(n=66)與對照組(n=66)。納入標準:需要輸血、可配合研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隨血液疾病史、惡性腫瘤。對照組:男37例,女29例;年齡0~78歲,平均年齡(39.57±4.03)歲;體重44~89 kg,平均體重(65.23±3.51)kg。試驗組:男34 例,女32 例;年齡0~82 歲,平均年齡(37.56±3.95) 歲;體重44~91 kg,平均體重(63.13±3.78)kg。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具有可比性(P>0.05)。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ABO血型鑒定,用記號筆在玻片兩端標記A、B,并加入1滴標準血清。用75%酒精對手指上段進行消毒,并用消毒針刺破皮膚,使用玻棒采血后分別滴于玻片A、B 標準血清中。3~5 min 后觀察有無凝集現象,20~25 min 后再根據有無凝集現象判定血型。
1.2.2 試驗組 采用精準ABO血型鑒定,采集患者靜脈血3 mL,離心后進行稀釋,取上層血清,用單克隆抗-A、抗-B 試劑進行正定型,用標準ABO 細胞與血漿在微柱玻璃珠中進行反定型,根據反應結果判定血型。
(1)ABO 血型在不同年齡段分布情況,分析A、B、O、AB 血型在0~19 歲、20~39 歲、40~59 歲、≥60 歲年齡段分布情況。(2)ABO 血型在不同性別分布情況,分析A、B、O、AB 血型男性和女性間的分布情況。(3)不規則抗體陽性與D抗體陽性率。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2 例需輸血患者中,A 型血31 例,占比23.48%,B型血28 例,占比21.21%,O 型血53 例,占比40.15%,AB型血20 例,占比15.15%;其中20~39 歲、40~59 歲、≥60 歲年齡段中血型分布均為AB 型<B 型<A 型<O 型,見表1。

表1 ABO血型在不同年齡段分布情況 例(%)
132 例需輸血患者中,男性A 型血、B 型血、O 型血、AB 型血分別為17 例(12.88%)、15 例(11.36%)、28 例(21.21%)、11例(8.33%),女性A型血、B型血、O型血、AB 型血分別為14 例(10.61%)、13 例(9.85%)、25 例(18.94%)、9 例(6.82%),男性與女性血型分布均為AB型<B型<A型<O型。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不規則抗體陽性率及D 抗體陽性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規則抗體陽性與D抗體陽性情況 例(%)
輸血治療在臨床中常會受到血液、抗體成分、血型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引發多種不良反應,降低治療效果,嚴重者可威脅患者生命。ABO 血型系統為臨床常用血型系統,可準確鑒定血型,保證臨床安全、高效輸血。患者與輸血者ABO血型不匹配可提高輸血死亡率,因此,對ABO血型進行鑒定對精準匹配血型、保障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5-7]。目前,臨床上大部分腫瘤和血液疾病均需要采取多次輸血治療,血型鑒定出現錯誤會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威脅患者生命,不利于輸血安全,正確的ABO血型鑒定是臨床安全輸血的關鍵[8-9]。但血型鑒定是一項需要嚴格要求的工作,且鑒定結果對指導臨床輸血至關重要,精準輸血是為了在條件允許范圍內最大程度上使患者接收到與其相容的血液,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常見血型以O 型血居多,AB型血相對較少,不同年齡段及男女之間血型有所不同。臨床在進行輸血前需對輸血者及患者進行精準ABO 血型鑒定,通過血清正反定型來判斷血型。精準輸血主要將ABO、Rh系統中最易產生輸血反應的血型納入進來,不僅要考慮血液組成、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血小板系統等因素,還需要注意多種抗原問題,對血型抗原進行匹配可保證輸血安全性[10-12]。ABO 亞型主要采用O 型紅細胞以及AB 型血漿輸注洗滌,緊急輸血者可選擇血漿中抗-H 抗體反應較弱的紅細胞懸液,且懸液與ABO同型。經進一步研究發現,試驗組不規則抗體陽性率、D 抗體陽性率均較低,充分說明精準ABO血型鑒定可降低不規則抗體陽性率和D 抗體陽性率,這一結論與譚忠平等[13]研究結果一致。不規則抗體是除抗-A和抗-B之外的血型抗體,表現為IgG型,IgG 型抗體在與紅細胞產生凝結作用,因此,在輸血前需要對血型進行檢測。Rh 血型作為人體最為復雜的紅細胞血型系統,只通過單一血清學檢測難以準確對標本進行RhD 定性,弱D 型紅細胞進入到含有同種抗體的血清中會導致供血者紅細胞被快速破壞,進一步引發溶血性輸血現象[14-15]。RhC 抗原頻率陰陽性區分不明顯,在需輸血患者與供血者抗原無法確定的狀態下實施輸血,可能會導致需輸血者產生同種免疫。王曉平等[16]在研究中發現,溶血性輸血現象的主要因素就是不規則抗體,紅細胞血型發生不規則抗體的重要原因是妊娠期或同種異體之間進行輸血。精準輸血可以使用全自動微孔板檢測技術對多血型實施快速檢測,也可以同時檢測多個樣本,具有快速性、費用低等優點[17-18]。通過對供血者和需輸血者的血型進行檢測及抗體篩查,可有效匹配血型,對于血清檢測難以鑒別的血型,可采用分子生物學檢測手段進行鑒別區分[19]。ABO 血型鑒定過程中常出現以下幾點錯誤,首先是血型測定出現差錯,在檢測血型時,患者紅細胞懸液濃度過高或過低或抗體抗原比例異常,都會造成反應不顯著,容易導致檢測結果出現錯誤;玻璃器皿不潔或使用了嚴重污染的血清、紅細胞,可出現假陽性,試管污染洗滌劑會造成假陰性;紅細胞與血清比例不當、過度離心或離心不足可引起血型鑒定錯誤;檢測者操作不規范或工作注意力不集中也會造成血型報告出現錯誤;血站送過來的血液袋中血型與實際血型不符也會導致獻血人員血型匹配錯誤;其次,某些疾病可能會導致患者血液出現自凝情況,減弱紅細胞抗原,進而引發血型檢測發生錯誤。因此,在實施血型鑒定的過程中,需要臨床工作者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并做好血型正反型檢測,注意檢查試劑是否合格,并對檢測結果進行細心觀察,必要時對血型進行再次鑒定,防止不必要的錯誤。可采用卡式微柱凝膠技術對血型進行鑒定,該技術能分離凝集和游離的紅細胞,確定血型,還能檢測出IgG 抗體和IgM 抗體,檢測微小抗體反應,提高抗體檢測陽性率,保證臨床輸血安全。
綜上所述,ABO 血型在不同年齡段及性別中分布不同,對患者進行精準ABO血型鑒定可為臨床精準輸血提供依據,有助于臨床匹配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