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典,賈偉偉,章衛華
1.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危重癥醫學科,河南 南陽 473000;2.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極典型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發病機制主要是呼吸道炎癥反應對患者的肺組織造成損傷,導致肺功能退化,一旦受到煙塵、感染等因素影響便會發病?;颊叩闹夤莛つぱ装Y水腫程度加重,分泌物過量,則會導致疾病進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加劇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嚴重者甚至引發呼吸循環衰竭,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AECOPD 患者氣道內會存在大量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如果得不到及時清理,將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呼吸。因此,除了對癥治療外,及時幫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使其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其疾病康復也至關重要。AECOPD 不僅治療難度大,而且病情容易反復,除了會引發軀體不適外,對于患者的精神、心理方面也會產生影響,導致其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降低其治療依從性與積極性,特別是急性發作期,病情危急,嚴重影響患者對治療與護理的有效配合。因此,加強心理疏導是改善患者臨床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關鍵[2-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振動排痰處理聯合心理疏導護理干預在AECOP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 年8 月—2021 年9 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94 例AECOP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A 組和B 組,每組各47 例。其中A 組男25 例,女22 例;年齡29~78 歲,平均年齡(45.16±1.19)歲;COPD病程6~11 個月,平均COPD 病程(6.09±0.25)個月。B 組男23 例,女24 例;年齡28~79 歲,平均年齡(44.23±1.21)歲,COPD 病程7~12 個月,平均COPD 病程(6.13±0.28)個月。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4]中AECOPD的診斷標準。(2)意識清醒,可正常溝通交流。(3)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并發肺部結核或腫瘤。(2)合并心力衰竭。(3)免疫功能異常。(4)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異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A 組給予振動排痰處理聯合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開展吸氧、祛痰止咳、抗生素以及抗炎等對癥治療。(1)常規護理。①生活護理。加強體育鍛煉,引導患者養成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并禁止其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時糾正患者熬夜、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②行為護理。正確指導并細化患者呼吸頻率、時間,根據耐受程度及病情制定呼吸鍛煉方案。③健康教育。入院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同時為患者及家屬仔細講解AECOPD 并發癥及預防發作、自救方法、用藥方法、治療作用、致病因素、AECOPD 發病原因等。實施護理措施前,由專職護士進行講解,制定針對性健康教育方案,了解患者具體病情及既往病史;為使患者快速適應醫院環境,對其及家屬進行包括檢查流程、病房環境等入院講解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屬疾病認知度,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2)振動排痰處理。①評估病情。排痰前,護理人員先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與吸痰耐受度,為吸痰的順利開展提供的保障。②吸痰處理。取患者坐位或者是側臥體位,將排痰儀振動頭置于患者背部,以從右往左、自下往上順序,自肺邊緣起始緩慢移至肺門,期間注意查看患者反應與表情變化,并引導其正確方法用力咳嗽,促進排出痰液。振動排痰為10 min/次,2 次/d。如患者痰液量較多,可適當增加振動排痰的時間,排痰時,患者若有胸悶、冒冷汗、發紺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馬上停止振動排痰。
B 組在A 組的基礎上增加心理疏導護理干預。(1)擬定針對性安撫方案,要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性格及愛好,分析患者不良情緒的發生原因,并進行排解,傾聽患者內心想法,同時由經過心理咨詢師培訓的專科護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過程中需不斷評估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2)護理人員應多鼓勵和關心患者,讓患者內心充滿溫暖;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引導其將內心苦悶宣泄出來;了解患者的個人喜好,為其選擇輕柔的音樂、喜愛的視頻等,引導其放松身心;鼓勵患者多與他人交談以緩解心理壓力;增強患者疾病康復的信心,多介紹獲得痊愈的病例,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3)借助于語言或非語言溝通技巧,拉近與患者關系,增加患者親切感與信任感。(4)以簡潔語言與視頻宣教方式,向患者普及COPD 的病理知識,并講解治療、護理的目的和作用。對于患者的提問,需細致解答,打消其顧慮,提升其治療與護理的配合度。
(1)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5]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SAS評分>50分表示有焦慮情緒; SDS評分>53分表示有抑郁情緒?;颊叩腟AS 和SDS 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2)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6]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職能3個維度,每個維度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3)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總分為100 分,得分<60 分為不滿意,60~89 分為滿意,>90 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7]。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B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情況(±s) 分
組別A組(n=47)B組(n=47)t值P值SAS評分護理前61.51±3.75 61.48±3.82 0.038 0.969護理后42.29±3.81 32.05±3.45 13.658<0.001 SDS評分護理前63.26±5.12 63.29±5.08 0.028 0.977護理后42.33±3.12 31.71±3.25 16.160<0.001
護理后,B 組SF-36 量表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量表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量表評分情況(±s) 分
組別A組(n=47)B組(n=47)t值P值社會功能護理前57.14±5.12 57.17±5.08 0.028 0.977護理后68.18±3.49 78.51±3.56 14.205<0.001生理功能護理前58.12±5.49 58.14±5.45 0.017 0.985護理后69.45±5.37 78.24±5.18 8.076<0.001情感職能護理前59.05±4.39 59.11±4.34 0.067 0.947護理后70.35±5.24 79.66±5.78 8.181<0.00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B 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87%,明顯高于A 組的85.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58,P<0.05)。
COPD 是一種因多種因素刺激所引發的慢性呼吸道炎癥,炎癥發生后,會損傷患者的氣道壁,使呼吸氣流受限,此時氣道壁結構出現宮腔狹窄或重塑,病情雖進展緩慢,但很難完全逆轉,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以防急性發作[8]。AECOPD 是造成患者反復住院治療與預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宋薔薇[9]的研究報告顯示,并發呼吸衰竭與治療配合度是對AECOPD 患者預后產生影響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除了有效的對癥治療外,強化患者的護理服務,提升其治療配合度,是改善其疾病預后的關鍵。
AECOPD 患者極容易出現痰組織氣管咳痰、咯血等表現,且痰液較黏稠,排出難度較大,這不僅會導致其病情加重,還可能引發肺部感染,而以往的常規護理中排痰護理主要以拍背輔助排痰為主,這種人工拍背頻率速度較慢,并不能有效促進痰液的排出[10]。振動排痰機是一種新型的輔助排痰方式,其可以借助機械振動讓患者快速完成排痰,特別是對于一些痰液黏稠、不易咳嗽的患者,可以通過振動排痰將痰液快速排出,同時還能降低氣管插管風險,幫助患者恢復呼吸道通暢[11-12]。另外,振動排痰可對患者的肺部直接產生作用,使得患者肺內痰液于振動作用下快速發生脫落,加速痰液排出,而且振動排痰機可以代替人工叩擊或是定向脊推,借助于體位引流,將長期滯留于患者肺部或深層次積液,通過多方位震動與快速擠壓,使其排出體外,并促進患者的肺部血液循環,降低靜脈瘀滯的發生風險,幫助患者呼吸肌松弛,提高全身張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咳嗽反應,促進黏液順利由嘴排險[13]。除此以外,AECOPD的危害極大,容易造成患者的肺泡、肺血管等多個部位損傷,且疾病的病程較長,需要極長的治療時間,患者易產生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加上患者或家屬較低的疾病認知度,從而抵觸治療,降低其治療依從性,影響疾病療效。而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可以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提升其自我護理意識,糾正其錯誤認知,從而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配合治療,提升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護理后SAS、SDS 評分均低于A 組,SF-36 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A 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A 組,這一結果與孫彩艷等[14]研究報道基本一致,表明振動排痰處理聯合心理疏導護理干預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護理干預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狀態配合治療,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從而有效降低患者抑郁及焦慮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振動排痰處理聯合心理疏導干預,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其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