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棟 余學軍 詹林溪
(北京國網信通埃森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 10005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秉h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中央提出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1]。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政府、社會、企業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各項措施的根本要求。
2020年,國務院國資委啟動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采取抓增收、抓科創、抓改革、抓風控等一系列舉措,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確保中央企業穩增長目標的實現。富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以國家電網公司為典型代表的電網企業關系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發揮著國有經濟戰略支撐的重要作用,承擔著保障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電力供應的基本使命。在國務院國資委的工作部署下,電網企業圍繞輸配電價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以“十四五”發展規劃為統領,補短板、強弱項,深化改革創新、強化精益管理、推進提質增效,以內涵式增長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持續推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轉型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國家電網公司自2020 年開展“提質增效”專項活動以來,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以“勤儉節約思想、創新發展思維、精益管理理念”為指導,聚焦經營發展核心要素,以“八個全力”促提質、“八個增效”穩發展為主線,向內降本節支深挖潛,對外拓展增收贏市場。國家電網“提質增效”專項工作方案將“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作為“高效率運營”的重要部分,2021 年國家電網公司制定了《電網投入產出效能評估工作方案》,提出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依托財務中臺,構建符合電網經營特點的投入產出效能評估體系。
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所屬各單位依據上級制定的專項行動年度計劃和工作安排,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本級提質增效專項工作,但是尚未形成自身的提質增效的長效工作機制。為進一步充分發揮提質增效工作的統籌牽引作用,使其能夠規范化、常態化、體系化、長效化地自我良性運轉,本文提出基于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提質增效評價體系,以評促建、評建結合,有力推動電網企業提質增效長效機制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為新時代下我國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10 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內外部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變化做出的準確判斷。
高質量發展理念及其內涵目前尚未形成共識,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趙劍波等(2019)認為,可以從系統平衡觀、經濟發展觀、民生指向觀三個視角理解高質量發展內涵,并提出高質量發展既是發展觀念的轉變,也是增長模式的轉型,更是對民生水平的關注[2]。湯谷良等(2021)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至少應該有主業競爭力、市場化經營機制、科技創新、風險防控與企業家精神這五個關鍵詞[3]。張長江等(2022)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可以描述為企業具備內外部資源配置協調、內部管理機制完善、生產經營方式綠色化、產品服務質量優、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等多種特征的一種理想狀態[4]。楊波(2019)通過對知網文獻的分析,從效益效率、自主創新、轉型發展、開放發展、風險管控、節能環保、特色創新七個方面對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描述[5]。黃穎等(2022)認為追求效益、提高效率、創造價值,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6]。
本文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是要從“重規模和效益”轉向“重質量和效率”,當前電網企業以“提質增效”組合拳為抓手,努力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應妥善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即“規模與結構、效益與效率、質量與速度、存量與增量”,這四個方面的關系相互影響、辯證統一、層層遞進,構成電網企業扎實推進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管理基礎和理念基石。
規模和結構方面,輸配電價成本監審對電網企業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轉變帶來了很大影響,原來的規模式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在“準許收入”模式下,電網企業在保持一定投資規模的情況下,更加注重電網投資結構、成本費用結構和利潤來源結構的優化,更加強調企業自身的內涵式發展。
效益與效率方面,電網企業應堅持效益優先,在能夠較好地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通過提質增效舉措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充分發揮人才、資金、技術、勞動等基礎性資源要素的作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質量與速度方面,堅持速度和質量的統一,高質量發展所強調的發展,是更有質量的發展,是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速度[7]。電網企業應以質量為先,速度為要,把質量和速度有機統一起來,在提質增效的前提下適當保持企業的發展速度,以質量的顯著提升推動規模的有效增長,從而努力實現企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發展。
存量與增量方面,電網企業要通過國有企業改革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做到“深化改革、激活存量”,同時匯聚先進生產要素實現“創新驅動、做大增量”。存量業務更加注重精益管理,通過持續降本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能;增量業務則需注重發展速度,搶占市場份額,擴大成長空間。
綜上,電網企業的提質增效行動是一項緊扣高質量發展理念,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引領,以解決發展問題為導向,圍繞發展規劃、工程建設、生產運維、營銷服務、人財物管理等生產經營管理領域,通過直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持續提升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管理效果和增加經濟效益的一種“全員參與、全域改進、全面提升”的經營改善活動。
電網企業提質增效評價指標體系作為衡量企業投入產出效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其頂層設計應繼續秉持高質量發展理念,遵循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刻掌握“快與慢、穩與進、質與量”的系統辯證觀,統籌協調好“規模與結構、質量與速度、效益與效率、存量與增量”的辯證關系,充分考量輸配電價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和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內外部訴求,以“結構好、質量優、效率高、動力足”為提質增效工作評價目標,依據“按業務分類、按管理分級、按功能分層”的分類分級分層原則,從“業績增長、管理提升、改革創新”三個方面系統全面地構建電網企業提質增效評價指標體系,實現“業務范圍全涉及、重點領域全覆蓋、管理層級全貫穿”,如上頁圖1所示。

圖1 電網企業提質增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業績高質增長”方面,電網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業績能否高質量增長是衡量其高質量發展狀況的基準性指標,也是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關鍵類指標,反映了電網企業在能源消費市場競爭中的發展質量。業績高質增長主要從“存量業務、增量業務、新興業務”三個維度進行衡量。存量業務聚焦電網企業傳統輸配電供電服務,重點關注有效資產質量、供電優質服務、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鞏固現有市場份額;增量業務則在電改政策允許范圍內,聚焦增量配電網競爭領域,擴大增量配電網市場占比,不斷增加用戶資產接收規模,積極做好逾齡資產管理;新興業務方面,則要充分借助新能源產業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在移動互聯網應用、企業電子商務、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和進展。
“管理精益高效”方面,我國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于2014 年正式啟動,其中輸配電價改革是核心,電網企業則由以往統購統銷經營模式轉變為“準許成本+合理收益”經營模式。經營模式的轉變,要求電網企業必須精打細算、精益管理、精耕細作,持續提高資源投入產出效率和職工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因此,將企業投入產出效率、經營管理效率目標納入評價體系是必然要求。管理質效提升主要從“業務高效率運作、成本精益化管理、運營高效益開展”三個維度進行衡量。業務高效率運轉,重點關注電網企業的電網轉型發展、管理模式優化、人財物管控效率等;成本精益化管理堅持“花錢問效”,重點關注企業降本降耗、壓降開支等情況,不斷提高成本費用使用效能;運營高效益開展,重點關注存量資源盤活再利用、資源投入產出高效率。
“科創綠色發展”方面,電網企業作為我國輸電領域創新發展的引領者,在數字經濟和“雙碳”目標協同發展的趨勢下,應該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實施科技強企戰略,在高新技術發展、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化轉型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歷史使命擔當,因此將電網企業自主創新和綠色低碳目標納入提質增效評價體系是必然要求??苿摼G色發展主要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數字化發展”三個維度進行衡量??萍紕撔戮劢蛊髽I健康發展的持久能力,重點關注資源投入強度、科技成果轉化、關鍵任務攻關等事項;綠色發展依據國家“雙碳”目標和電力企業碳減排工作安排,聚焦綠色新能源市場開拓、電能替代工程、輸配電設備減排等領域;數字化發展以電網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企業建設為關注重點,聚焦業務數字化建設、客戶服務數字化水平、數據管理水平等方面。
1.業績高質增長評價指標。業績高質增長主要從企業經營質量、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質量以及資產安全等方面進行評價。其中,企業經營質量選取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利潤總額增長率、經濟增加值指標進行評價;經濟效益選取營業收入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進行評價;社會效益選取社會效益實現率、職工收入增長率指標進行評價;資產安全選取資產負債率、帶息負債比例進行評價,共選取10個指標對企業業績高質增長進行綜合評價。
2.管理精益高效評價指標。管理精益高效主要從投資效率、管理效率、費用效率、供電質量、電網安全和服務能力六個方面進行評價。其中,投資效率主要選取單位投資增售電量、單位資產售電量、電網設備利用率指標進行評價;管理效率主要選取總資產周轉率、勞動生產率指標進行評價;費用效率主要選取萬元固定資產檢修費、單位售電量檢修運維費、可控費用變化水平等指標進行評價;供電質量主要選取輸電設備故障停運率、變電設備故障停運率、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城網綜合供電電壓合格率指標進行評價;電網安全主要從誤操作事件數、電網設備責任事故數、責任安全事件數方面進行評價;服務能力主要從用戶增長率、獲得電力指數方面進行評價,共選取17個指標對企業管理精益高效進行綜合評價。
3.科創綠色發展評價指標??苿摼G色發展主要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數字化發展三方面進行評價。其中,科技創新主要選取研究經費投入強度、專利指標完成率、重點專項任務完成率指標進行評價;綠色發展主要選取綠色市場開拓指數、電能替代目標完成率、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綜合線損率、六氟化硫氣體回收率指標進行評價;數字化發展主要選取數字化建設指數、客戶服務數字化指數、數據管理應用指數進行評價,共選取11個指標對企業改革創新突破進行綜合評價。
基于上述電網企業提質增效評價研究情況,本文嘗試構建了電網企業的提質增效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從3大方面、13個維度、38項具體指標對企業提質增效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評估,具體見下頁表1。該指標體系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緊密圍繞電網企業面臨的各項改革發展任務和經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內容;二是拓寬電網企業提質增效評價的數據來源渠道,如營商環境優化程度、自主科技創新程度、綠色低碳經營程度等方面的數據支撐;三是提質增效評價體系的構建進一步凸顯新時期中央企業在國家戰略發展、自身改革創新、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擔當。

表1 電網企業提質增效評價指標及說明
綜合評價方法較多,但總體上可歸為兩大類:主觀賦權評價法和客觀賦權評價法[8]。主觀賦權評價法大多數為定性方法,由評價專家根據個人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進行個人主觀判斷并得到相應的評價指標權數,諸如德爾菲法、專家評判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價法等,其研究與應用相對比較成熟;客觀賦權評價方法根據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或各項指標的變異系數來確定權數,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熵值法、灰色關聯度法、TOPSIS法等。
權重是指某一因素或指標對評價對象的重要程度,它不僅是占百分比的一個數值,更強調的是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9]。指標權重的確定是提質增效評價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提質增效評價結果的公平性、適用性。處于不同省份、不同環境的電網企業對于提質增效評價指標的關注點不盡相同,但是對于大多數電網企業而言,提質增效評價指標的權重設置并非毫無規律。為避免隨意性,本文建議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提質增效評價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是對一些較為復雜、較為模糊的問題做出決策的簡易方法,特別適用于那些難于完全定量分析的問題[10]。層次分析法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是處理具有多準則、多目標、多層次、多因素的復雜問題的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系統評價方法。因本文篇幅有限,對提質增效評價指標的權重計算和配置、使用何種方法進行具體測評等內容不再進行詳細探討。
為扎實有效、持之以恒地推進提質增效管理工作,避免“突擊式”的短期行為,電網企業可以以系統控制理論和項目管理方法為基石,綜合參考GB∕T19580-2012《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和BSC平衡計分卡等管理體系與方法,精準聚焦提質增效工作目標的實現,構建“意識認知-模式框架-制度流程-評價體系-考核分配”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具體包括組織機制、領導機制、工作機制、考核機制等,并同步搭建提質增效的總分目標管理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分配體系。通過“建框架”統一思想謀全局,“建機制”統一運作謀長效,“建指標”統一標準謀實效,“建模型”統一評價謀決策,促使電網企業提質增效工作體系化、規范化、標準化、可量化,如圖2所示。

圖2 提質增效長效管理機制建設框架
GB∕T 19580-2012《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和GB∕Z19579-2012《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標準”),借鑒了國內外卓越績效管理的諸多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從領導、戰略、顧客與市場、資源、過程管理、測量分析與改進以及結果七大方面規定了組織卓越績效的評價要求,為組織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準則和實施指南,卓越績效模式適用于追求卓越管理的各類型單位。
電網企業近年來在提質增效工作的開展和踐行方面卓有成效,在已有工作方案、工作成果和典型經驗基礎上,要進一步實現提質增效工作的常態化運行,離不開企業強有力的領導和組織、可靠的目標設定與分解、關鍵任務的確定、有效的過程管理、必要的資源支持、循環評價與持續改善等內容。因此,基于提質增效長效管理機制建設框架,電網企業可以從管理框架、管理制度、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夯實工作基礎和體系運行要素,保障提質增效工作常態化開展,助力電網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立足電網企業管理視角,剖析高質量發展與企業提質增效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圍繞“快與慢、穩與進、質與量”的系統辯證觀,提出要妥善處理好四個方面的辯證關系,即“規模與結構、效益與效率、質量與速度、存量與增量”?;谇笆鼋Y論,研究提出要以“結構好、質量優、效率高、動力足”為提質增效工作評價目標,從3大方面、13個維度、38 項具體指標系統、全面地構建了電網企業提質增效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針對性和普遍性。在實際評價操作和應用過程中,還需要電網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調整和指標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