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軍賢 周穎 楊怡晨 徐穎
關鍵詞:IP地址管理;B/S架構;信息化
1 IP 地址管理系統分析
1.1 系統建設可行性分析
隨著物聯網時代迅速崛起,事物之間的聯系顯得更為密切,而打通事物之間的橋梁,則是IP地址的管理和分配,事物之間正式憑借IP地址進行區分和識別,而IP地址分配是網絡建設的基石,是網絡的基本控制單元,也是網絡管理的基本元素,只有科學合理地分配好IP地址,管理好IP地址,控制好IP地址,才能有效控制網絡信息的輸入和輸出,也能清楚網絡信息的流向,因此,通過開發一套軟件系統,部署到網絡上,通過任意終端對IP地址進行授權訪問和管控,實現IP地址的申請、分配和管理,科學有序方便快捷,同時對管理者來說可以實時掌握該網絡中終端的數量及各終端的詳細信息,有效監測網絡的正常運行。
1.2 系統功能需求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有必要設計一套軟件系統,將其部署到網絡中,從終端進行訪問控制。該軟件系統采用B/S結構設計,可以實現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授權訪問,也可以進行注冊,由管理員進行授權后訪問;其次是對授權用戶,可以利用其他網絡主機按照區域填報基本信息和MAC地址后進行IP地址申請,管理員收到申請后,對合法合理用戶進行IP地址授權,并在核心交換機進行IP地址和MAC地址捆綁,前端工程師到現場進行調試和簽字確認,完成網絡IP地址申請業務,同時用戶也可以提出修改和注銷申請[1],步驟與申請開通相同。
1.3 系統總設計框架設計
IP地址管理系統頂層為B/S結構,中間層為業務邏輯層[2],底層為系統的數據庫訪問層;從人員分工角度,系統可分為管理層、用戶層和實施層;從系統功能角度,系統可以實現IP地址網絡申請、網絡審批、網絡綁定、網絡調試等無紙化作業;從業務邏輯角度,系統可以實現IP 地址、MAC 地址等基本信息的增加、刪除、修改和查詢等功能,也可以實現統計查詢、數據導出和數據備份等功能。系統架構設計見圖1。
2 IP 地址管理系統設計
2.1 主要功能實現
IP地址管理系統主要功能包括用戶登錄登記基本信息,管理員登錄分配IP地址,并綁定核心交換機,現場工程師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管理員分配的IP地址和mac地址進行現場調試,對錯誤信息進行刪除或修改操作,調試成功后退出系統,完成地址維護工作[3]。
功能實現的主要代碼包括AddUserServlet、Check?CodeServlet、DelSelectedServlet、DelUserServlet、Fin?dUserByPageServlet、FindUserServlet、LoginServlet、Reg?isterUserServlet、UpdateUserServlet 等;功能實現的主要文件包括add.jsp、list.jsp、login.jsp、register.jsp、up?date.jsp等lib庫主要文件包括:mysql-connector-java-5.1.18-bin、spring-beans-4.2.4.RELEASE、spring-core-4.2.4.RELEASE、spring-jdbc-4.2.4.RELEASE、springtx-4.2.4.RELEASE、druid-1.0.9等。
2.2 數據庫的實現
系統設計時采用了B/S結構通用的數據庫MySQL 數據庫,數據庫操作采用了Navicat Premium 16,新建了ipmac和user等表,其中ipmac表如表1 所示。
3 IP 地址管理系統實現
3.1 系統實現環境
本系統采用的開發語言為Java1.8,開發架構為SSM,開發環境為IDEA2021.1,后臺數據庫采用MySQL5.5.40,數據庫編輯軟件采用Navicat Premium16,Tomcat版本為apache-tomcat-7.0.79,瀏覽器采用Chrome、Firefox、Edge、IE等瀏覽器[4]。
3.2 系統的實現過程
首先搭建開發環境,在服務器上安裝Java1.8、IDEA2021.1、MySQL5.5.40、Navicat Premium 16、apachetomcat-7.0.79、Edge等軟件工具,在安裝過程中需要注意先后順序和版本兼容性問題,安裝后進行配置,Java1.8 需要配置環境變量和測試,apache-tomcat-7.0.79需要配置參數,IDEA2021.1需要配置setting,設置Java 版本和tomcat 版本,接下來安裝數據庫MySQL5.5.40和數據庫調試工具Navicat Premium 16,經過以上步驟基本完成開發環境的搭建工作;其次開始進行前端設計,前端需要設計登錄頁面、注冊界面、主界面、查詢界面、結果顯示界面、新增界面、修改界面、刪除界面等;再次進行后端設計,數據庫連接druid.properties,主程序Main,Domain層User、IP、Page?Bean,dao 層IpDao、UserDao, Service 層IpService、Us?erService 和impl 下的IpServiceImpl、UserServiceImpl,controller 層AddUserController、DelUserController、Fin?dUserController、UpdateUserController、AddIpController、DelIpController、FindIpController、UpdateIpcontroller等;最后進行調試和打包發布。
3.3 系統的流程圖
通過IP地址訪問服務器,系統打開登錄界面,沒有注冊,可以進行注冊,已經注冊需要輸入用戶名、密碼和驗證碼,驗證通過后進入主界面,主界面顯示數據所有數據,同時顯示查詢條件,可以進行條件查詢和條件組合查詢,選擇條件后點擊查詢可以以表格形式顯示查詢結果,需要新增記錄點擊添加IP地址進入IP地址添加界面,填寫完信息后進行提交顯示所有記錄查詢結果界面,刪除記錄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點擊刪除選中按鈕,也可以在本條記錄后面直接點擊刪除按鈕,區別為,批量刪除時點擊刪除選中,刪除單條記錄時點擊本條記錄后面的刪除按鈕,點擊刪除按鈕后彈出對話框確認是否需要刪除,確定后返回所有記錄查詢結果界面,修改某一條記錄時,只需要點擊某一條記錄后修改按鈕即可進入修改界面,需要說明的是與新增界面一致,不同的是修改時修改界面有數據,新增時界面沒有數據,修改完成返回所有記錄查詢界面,系統流程圖如圖2所示。
3.4 系統模塊實現與關鍵代碼
系統開發遵循軟件工程的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與測試流程,在功能模塊的劃分過程中滿足“高內聚、低耦合”的設計原則,測試完成后即可實現系統的交互[5]。
項目開發采用Domain 層、Dao 層、Service 層和Web層四層結構,Dao增刪改查實現如下:
3.5 IP 地址管理系統應用效果
IP地址管理系統登錄界面采用用戶名、密碼和驗證碼形式,三者結合有效防止非法用戶登錄獲取信息,如圖3所示。IP地址的增刪改查和分頁功能界面如圖4所示。
4 結論
IP地址管理系統實現了IP地址管理的實時化、數字化、正規化、高效化和信息化。經過系統測試及實際使用,該系統是一款安全性強、符合用戶需求的IP 地址管理系統,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讓網絡管理員實時掌握聯網用戶信息,在網絡安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