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課題組
塘灣村是“‘四個10’先進典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基地)”和“上海市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能較完整的反映上海鄉村的基層治理現狀。
塘灣村行政區域1.56平方公里,現有村民小組11個,村民總戶數376戶,戶籍人口1250人,黨員70人(在職19人,退休51人)。塘灣村歷來注重村容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和民生建設。近年來先后榮獲2017年全國文明村稱號、上海市2017年度美麗鄉村示范村稱號、2016-2017年度寶山區志愿者服務“四個10”先進典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基地)稱號、2018年寶山區精細化管理先進集體稱號,2019年評為全市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2020年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年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塘灣村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著力點和主要抓手,通過完善組織、深化制度、拓展載體、規范陣地、豐富活動等措施,努力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搭建符合農村發展實際的現代化基層治理體系。
1.強化村黨支部領導核心地位,筑牢鄉村治理戰斗堡壘。著重加強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聚焦主責主業,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村黨支部書記抓好“一課九會”,村級治理中涉及的重要事項和重大問題都要經黨組織研究討論,通過不同類型會議予以推進落實,確保基層建設的科學管理和民主決策。加強干部梯隊建設,優化支部隊伍結構,通過鎮中青班、“育鷹”行動及村“三會一課”等平臺和機制,加強后備干部培養。通過脫崗學習、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持續提升后備干部政治理論和業務能力,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2.發展壯大“七支隊伍”,促進村級事業有序發展。一是村干部模范隊。村兩委班子聚焦初心使命,提升自我鄉村治理、服務群眾的能力,形成一支觀念新、覺悟高、素質好、能干事、有活力的隊伍。二上黨員先鋒隊。在黨建引領下,黨員隊伍爭做先鋒表率,帶頭參與違法建筑拆除、中小河道整治及垃圾分類等基層治理工作。三是青年突擊隊。充分發揮青年活力,在重大事件、突發事件中聽從召喚、服從安排,不畏艱險、攻堅克難。四是小組長宣傳隊。村民小組長充當橋梁紐帶,積極配合村“兩委”開展工作,上傳下達,當好群眾“傳話筒”。五是婦女巾幗隊。婦聯執委撐起“女子半邊天”,以柔克剛,發揮聯系婦女、服務婦女的獨特作用,宣傳引導參與優美庭院、榜樣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設。六是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骨干擔當新時代文明實踐先導者,在創建工作中主動請纓,做出貢獻。七是鄉賢參謀隊。鄉賢隊伍成為“風向標”和“參謀長”,在開展村級治理中率先垂范、帶動群眾。
1.堅持黨建引領下的“六治三理”工作法,推進鄉村治理取得成效。通過治建房、治租房、治河道、治田林、治村宅、治秩序,理群眾需求、理村級“三資”、理人員配置,以“六治”為抓手,緊緊抓住群眾關心的、矛盾突出的、管理薄弱的環節,以“三理”為重點,提升人民群眾服務力,將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求向農村拓展和深化,推動村級治理上新水平。
2.加強村規民約運用實踐,推進鄉村治理不斷創新。倡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充分突出村民主體和問題導向,針對普遍和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細化塘灣村村規民約,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審議討論,不斷凝聚村民共識。相繼制定并實施了塘灣村村規民約護河篇、村宅篇等村規民約,塘灣村民在建房租房、村宅環境、垃圾分類等方面逐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3.建立村委派單制度,增添鄉村治理新動能。借助網格化平臺,根據日常鄉村治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建立村委派單制度,形成“村委派單-職能部門接單-鎮黨委監督落實”的工作機制。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切實反映村里需要、需求導向,讓職能部門積極參與鄉村治理。
1.推進網格化黨建,加固黨建聯建治理格局。認真落實塘灣村黨支部書記第一網格網格長負責制,不斷充實活動主題和服務內容。深化與寶山區文旅局、寶山海事局等單位的城鄉黨組織結對幫扶和聯建共建,發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作用,提升網格聚合力。其中,文旅局在塘灣村打造眾文空間,已配送5場演出;海事局與一戶困難學生家庭簽訂了《幫困助學協議書》,幫助孩子完成學業、實現理想。
2.完善聯系制度,暢通線上線下治理渠道。一是借助社區通“議事廳”等板塊拓寬社情民意渠道形成實事項目,通過引導村民及組織參與項目方式實現鄉村治理的上下聯動。二是落實好鎮領導聯系村制度、黨代表聯系村制度、黨員聯系農戶制度、黨員“雙報到”等制度。三是以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為抓手,實行法律顧問駐村聯系制度,加大普法宣傳,推進依法治理。
3.增強技防力量,提升智慧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村智慧社區微腦平臺的功能應用,實施“雪亮工程”,布建監控鷹眼1個、人臉識別65個、高清視頻35個,實現數據自動采集、智能分析、準確研判、分色預警,推動村級信息中心在平安建設、環境保護、交通出行等方面發揮實效,極大降低了轄區案發率,實現“三個不發生”和刑案零發案。
4.盤活集體“三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是通過“村經委托鎮管”,確保原有資產穩定增值。二是因地制宜,積極發展宜居宜業宜游的綠色產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及“1+2”新興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其中,大力發展母嬰康養產業,引入國內知名母嬰康復品牌馨月匯,預計每年能夠為1000多名孕產婦、家庭提供科學的康養、照護服務;健康護理職業技術培訓學?,F已開班辦學,將成為培養眾多母嬰護理專業人才的搖籃。
1.凝聚紅色力量,打造村民身邊的“紅色陣地”。成立顧家宅和西塘宅黨群服務站點,黨員在宅頭上就近開展集中學習、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延續主題教育期間黨員駐點,積極征求村民意見的做法,加強日常的意見收集,及時召集黨員和村民議事決事。站點自成立以來累計收集并解決群眾反映的意見和建議8條。
2.拉近干群距離,創新村干部的“辦公陣地”。取消獨立辦公室,村干部下樓直接與群眾面對面,開放式辦公區域成為干群關系情感交融區,增強了服務效能。完善辦公區域便民服務點建設,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等部門下沉人員設備到村委會,直接為村民服務,受理村級事務。實施“陽光政務工程”、惠民、利民工程,公開、落實塘灣村15項村民福利清單,包括村民春節慰問、免費發放大米、葡萄等農產品、困難群眾補助等。
3.融合資源稟賦,打造綠色健康的“文旅陣地”。一是文旅活動做到既有亮點也有特色,塘灣村充分利用生態優勢,以中國傳統母親花萱草為主題,打造了中國首個母親花文化園,占地面積34000平方米,2020年5月成功舉辦了首屆母親花文化節,弘揚中國孝慈文化,成為一項特色品牌活動。二是群眾文化生活做到既豐富多彩也有深刻內涵,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實現婉娥滬劇天天唱、周周演,以文化傳承為導向,創設“羅涇十字挑花”藝術工坊和“四喜風糕”課堂,定期開辦授課,建立寶山區圖書館塘灣村服務點,配送圖書1000余冊,為村民提供文化休閑場所,以“全民健身”為目標,實現11個村民小組健身器材全覆蓋。
4.樹立榜樣力量,營造氛圍濃厚的“宣傳陣地”。打造顧家宅和西塘宅兩處村民睦鄰點,開展豐富的鄉風文明德治活動,包括“兩榜一模范”工作,開展“村民榮譽榜”“黨員光榮榜”“村民道德模范”評選等,落實“榜樣”內容上墻。以塘灣村“優美庭院”創評為抓手,提高村民生態意識,培育和打造20戶條件相對成熟的家庭優先參與優美庭院創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