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吉
(膠州市中醫醫院 康復科,山東 青島,266300)
周圍性面癱(PFP)作為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免疫力低下、長期受到面部吹風者好發,臨床主要表現為全面肌功能障礙(患側肌肉麻痹、眼瞼閉合不全、額紋消失及鼻唇溝變淺等),患者在鼓腮時患側出現漏氣現象,吃飯時齒齦部會出現存飯問題,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大[1-2]。研究表明,引發PFP的原因主要與面部神經炎性反應、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外部環境等因素有關,會使面部肌肉群出現運動功能障礙[3]。PFP恢復期,常規西醫治療常使用抗病毒、營養神經與激素沖擊治療,雖能夠對血液循環進行改善,但是容易出現病情反復發作情況,治療效果不理想[4]。溫針灸通過對患者頭面部進行有規律的熱性刺激,能夠對機體內血液循環起到調節作用,使水腫情況得到改善,從而達到抗感染、消腫的目的[5]。研究表明,溫針灸可促進神經突觸活動增加,對感覺運動皮層之間的功能聯系進行強化,加快腦功能重組發生,保證面部神經功能恢復,使面神經不可逆性改變減少,促進舒筋通絡效果提高[6]。本研究旨在探討溫針灸的臨床療效,詳情如下。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膠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06例PFP恢復期患者,以隨機數表法分成研究組(n=53)與對照組(n=53)。研究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齡22 ~64歲、平均年齡(39.86±5.28)歲;病程1~4 d、平均病程(1.49±0.29)d;發病部位:左側33例、右側20例;House-Brackmann(H-B)分級:2級10例、3級15例、4級17例、5級11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39.82±5.31)歲;病程1~3 d、平均病程(1.43±0.28)d;發病部位:左側32例、右側21例;H-B分級:2級9例、3級16例、4級18例、5級10例。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膠州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神經病學》[7]中關于PFP的西醫診斷標準,經CT、肌電圖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均出現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礙,患側額紋變淺或逐漸消失,眼瞼無法完全閉合,口角向健側歪斜,鼓腮時可出現漏氣情況,部分患者伴有味覺、聽覺等異常表現;②符合《中醫內科學》[8]中關于PFP的中醫診斷標準,屬風痰入絡證,可見口眼歪斜、語言不清、聽覺異常,亦可見舌苔薄白、脈浮數;③均為單側面癱者,處于恢復期;④均為首次發病,既往未接受其他治療者;⑤發病時間均在1周內。
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②存在認知障礙、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肺癌、胃癌等)者;④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⑤存在明顯溫針灸禁忌證(患有皮膚疾病等)者;⑥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⑦繼發性面癱(因中耳炎、腦膜炎、外傷等引起)者。
兩組患者定期咀嚼口香糖,并進行吞咽訓練。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使用醋酸潑尼松片(生產企業:西安迪賽生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61021402,規格:5 mg/片)口服治療,30 mg/次,1次/d;并向患者肌內注射維生素B12注射液(生產企業:江蘇瑞年前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688,規格:1 mL:0.5 mg),1 mg/次,1次/d,連續治療2周。
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溫針灸治療,具體如下:主要穴位為患側的太陽穴、陽白穴、四白穴、攢竹穴、頰車穴、地倉穴、顴髎穴、翳風穴及合谷穴,使用酒精對以上穴位進行常規消毒處理,然后對患者實施針刺。存在惡風寒者加刺風池穴,感冒發熱者加刺曲池穴,目赤、迎風流淚者加刺晴明穴,恢復期加刺足三里,人中溝歪斜者加刺水溝穴,頦唇溝歪斜者加刺承漿穴,鼻唇溝平坦者加刺迎香穴,體虛者灸大椎穴、百會穴。使用一次性不銹鋼毫針(生產企業: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200970,規格:0.25 mm×40 mm)刺入上述穴位。其中,地倉穴、頰車穴、合谷穴及足三里穴保證入針深度在15~25 mm,直立淺刺,實施捻轉提插、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在針柄處放置1.5 cm艾條并點燃,保證溫度適宜,將灰燼去除,留針30 min后拔出,太陽穴、陽白穴、迎香穴、承漿穴及顴髎穴采用艾條懸灸法,每穴灸5 min,2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周。
①臨床療效:根據《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9],面部肌力及肌張力基本恢復,靜止狀態下面部呈現對稱情況,運動狀態下額部減弱,用力后可完全閉眼為痊愈;面部肌力得到明顯改善,靜止狀態下面部呈現對稱情況,肌張力恢復正常,運動狀態下額部減弱,用力后可完全閉眼為顯效;面部肌力有所好轉,靜止狀態下肌張力恢復正常,運動狀態下額部較差,用力后不完全閉眼,口角最大力存在不對稱為有效;上述指標均未達到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咀嚼功能: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對咀嚼效率進行檢測,使患者用左右側牙齒對40 g醫用花生分別進行咀嚼,在咀嚼20次后將咀嚼殘渣吐出,使用10目篩過篩后保持干燥至重量穩定,取3次計算的平均值,對咀嚼效率指數進行計算。咀嚼效率=10目篩食物重量/總量×100%。③面部殘疾指數(FDI):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采用FDI量表[10]進行評估,分為兩個方面,分別為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共10個問題,每個問題分值為1~6分,軀體功能得分越高,功能越好,社會功能得分越低,功能越好。④面神經功能: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使用Sunnybrook(多倫多)面神經評分系統(SBGS)[11]從面部肌肉靜態、動態等方面對患者面神經5個周圍支功能進行評估,量表采用百分制,多倫多面神經評分越高,說明患者面神經功能越高。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臨床療效)采用[n(%)]描述, 行χ2檢驗;計量資料(咀嚼功能、FDI、面神經功能)采用 (±s)描述,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96.23%)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83.02%)比較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在咀嚼效率上,兩組患者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明顯提高(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咀嚼效率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5361.97±7.4685.43±8.23*對照組5362.05±7.4977.67±7.89*t 0.0554.955 P 0.9560.000
在FDI量表評分上,兩組患者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軀體功能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軀體功能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社會功能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FDI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FDI量表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5313.06±4.1223.62±2.55*8.16±1.026.59±0.71*對照組5312.96±4.0918.69±3.79*8.19±1.157.48±0.95*t 0.1257.8570.1425.463 P 0.9000.0000.8870.000
在SBGS評分上,兩組患者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明顯提高(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面神經功能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面神經功能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SBGS評分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5345.43±5.4885.43±7.86*對照組5345.52±5.5670.52±7.23*t 0.08410.178 P 0.9330.000
PFP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該病不會受到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影響,絕大部分患者發病為單側,膝狀神經節至鐙骨肌支節段為主要發病部位,同時會對莖乳孔區域面神經及耳后神經支產生影響,使面部局部神經血管出現痙攣,引發面神經缺血、水腫等情況,壓迫面部神經,使患者出現口歪眼斜、講話漏風、流涎等問題,且無法抬眉,閉眼時無法將眼睛完全閉合,會有部分眼睛表露在外面,出現PFP[12]。
在西醫中,PFP發生原因為非特異性炎性反應,主要治療手段為抗感染藥物、抗病毒藥物,雖能夠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但容易出現其他不良反應[13]。在中醫中,PFP屬于“口”“吊線風”等范疇,辨證在急性期以風熱或風寒、濕熱為主,多數因外感風邪侵犯面部經絡所致,使用溫針灸治療能夠起到行氣活血、溫經通絡的功效[14]。溫針灸將針刺與艾灸的功效相互結合,起到溫經通脈、祛風散寒的功效,可使患者的面部功能得到改善,還可促進神經營養因子、神經生長因子表達提高,加之熱力作用的影響,有利于促進面部組織血液循環,改善面部痙攣等問題,使面部神經得到恢復[15]。該治療方法通過局部取穴,能夠促進局部氣血運行,使經絡功能得到改善。其中,太陽穴等穴位具有散風寒的作用,可將風邪聚集,促進散風寒效果提高,有利于對面部痙攣進行改善,保證感覺運動腦區皮層功能得到重組,加速患者康復進程[16]。
劉波等[17]的研究表明,溫針灸治療PFP能夠提高臨床療效,促進面神經功能恢復。本研究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更高,這與以往研究基本一致。究其原因,溫針灸治療通過對面部相關穴位進行針刺,能夠起到調節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促進患者面部功能改善,加速患者面部神經功能恢復;在對患者進行針刺后,使用艾條進行溫灸,通過溫熱效應可使患者面部經絡得到疏通,具有調和血氣、通絡散寒的功效,使其面神經興奮性提高,促進免疫功能增強,從而提高臨床療效[18]。本研究結果中,研究組咀嚼效率與對照組相比更高。究其原因,溫針灸治療能夠保證治療效果,在疏經通絡的前提下,還可起到驅邪的作用[19];艾條通過針柄對穴位進行刺激,能夠直達病灶,使神經肌肉功能得到有效恢復[20];對面部血管擴張進行刺激,能夠促進血液流動,調節人體新陳代謝,使面部微循環得到改善,保證面部肌肉有規律的收縮,修復面神經功能,加速患者病情恢復,從而提高患者咀嚼效率[21]。
本研究結果中,研究組FDI量表與對照組相比,前者軀體功能評分更高,社會功能評分更低。究其原因,溫針灸治療可保證艾條的溫熱效應通過針體直接到達穴位,起到祛風散寒的作用,使患者經脈氣血加速運行,對神經興奮性進行刺激,使患者的面部水腫問題得到緩解,保證熱力直接到達穴位內部,保證經絡、氣血運通,提高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提高面部血液循環,使患者面部神經恢復至正常功能,能夠為患者后續治療提供良好基礎,從而改善患者面部殘疾情況[22-23]。藥智婷[24]研究發現,通過對30例PFP患者進行溫針灸治療,SBGS評分明顯提高,且優于常規西醫治療。本研究中,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前者SBGS評分更高。究其原因,溫針灸對患者血清中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產生影響,使其表達增加,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分泌量增加,從而對面神經恢復起到促進作用[25]。
綜上所述,PFP恢復期患者采用溫針灸進行輔治,能夠促進臨床療效提高,使咀嚼功能、面神經功能及面部殘疾情況得到改善,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