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豐
(北京中能建醫院口腔科,北京,102401)
牙列缺損屬于臨床常見口腔疾病類型,是指部分牙齒缺失所致牙齒出現排列不完整情況,此疾病發生與多因素有關,包括先天性、齲齒拔牙、碰撞等,此類患者在美觀與說話方面會存在較大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患者心理健康,這主要是因為發音與美觀缺陷,易使得患者產生自卑或不自信心理,進而心理方面產生問題,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故而積極予以有效治療干預,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避免發生心理問題有著積極意義[1-2]。目前,針對此類疾病的治療,以人工替代材料方式治療,經對缺失牙生理功能和解剖結構進行恢復,改善牙列缺損所致功能障礙,以此來避免患者口頜系統受損,種植義齒、覆蓋義齒以及固定義齒等作為常見修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緩解患者癥狀作用,然而對患者牙體組織切除部分較多,易增加牙周疾病、齲齒等并發癥發生風險,因此積極尋找到有效修復方法則顯得至關重要[3-4]。近年來,在種牙技術不斷發展及成熟下,種植牙已成為治療牙列缺失疾病的新型修復方法,通過將鈦合金植入體植入到骨組織內,可發揮出人工牙齦的作用,進而有效固定義齒,有利于維持患者原面部輪廓,還具有方便、舒適特點[5-6]。本研究以分析口腔種植牙修復術在此類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為目的,分析如下。
選擇2021年1月—2022年9月在北京中能建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牙列缺失患者,依據隨機信封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3.78±6.82)歲;男28例,女22例;病程3~5個月,平均病程(4.11±0.53)個月。觀察組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3.24±6.53)歲;男25例,女25例;病程3~5個月,平均病程(4.08±0.49)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已被北京中能建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相關檢查后證實是牙列缺損;②知曉試驗目的與試驗流程,且整體配合度較高;③試驗所需資料無缺失;④精神、意識無異常。
排除標準:①伴有血液疾??;②伴有感染性疾?。虎郯橛醒例l炎性反應;④伴有牙槽骨異常;⑤伴有頜面部手術治療史;⑥中途受其他原因影響需要退出試驗。
對照組以傳統義齒修復術作為治療方案,對于口腔與四周皮膚實施消毒處理后,以濃度為4%的鹽酸阿替卡因予以局部麻醉處理,清除患牙的殘留組織、牙菌斑或牙結石,叮囑患者在治療3個月后來院復查,在拔牙窩處傷口愈合之后,予以常規備牙處理,制取印模作為臨時冠,注意對患者咬合程度進行觀察,最后制作出義齒為患者進行佩戴,并合理調整,以此來減輕患者不適感。
觀察組則以口腔種植牙修復術作為治療方法,在治療期間做好相應準備,借助X線測量及計算缺損牙骨高度,將其作為依據制作出模擬牙齒;結合口腔環境成像明確種植牙具體位置,手術治療期間結合患者要求為其制作出模擬的義齒;在局部麻醉處理后,自植入點處以垂直切口方式使用環形刀切開黏膜直至骨面處,建造出種植牙空洞,明確剝離黏骨膜;充分顯露出牙槽骨,借助三棱先鋒鉆作適當擴大孔深度;在鉆孔期間需予以噴水冷卻處理,仔細控制先鋒鉆方向,試植體與種植體的型號相同,將試植體置入至骨孔內,明確種植體形態和骨孔間吻合情況,以抗生素外加0.9%氯化鈉溶液對骨孔進行反復沖洗,之后緩慢將種植體植入至骨孔中,安放上封閉螺絲后將種植體植入;在縫合軟組織時需確??p合嚴密,術后做好抗感染工作,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3個月后指導患者來院復查,對于種植體融合效果良好、叩擊聲清楚無波動且經X線檢查后四周無陰影者可取下螺帽清潔螺栓,以印模制作種植體上部,在完成試戴后對基樁進行調磨,確保上下部吻合完成修復。指導患者做好口腔內衛生工作,每隔3個月來院進行1次復查。
①治療效果,包括:無效,癥狀無變化,甚至病情加重;有效,牙齒經修復治療后基本恢復正常,并未發生脫落、松動等情況,且各項牙齒功能得到良好康復;顯效,牙齒未發生松動或者脫落現象,且言語、咀嚼等功能恢復正常[7]??傆行?(有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②臨床指標,包括:牙齦指數,3分為總分值,分為0分(牙齦無異常)、1分(牙齦呈輕度水腫狀態,經探診后無出血現象,并且齦緣的色澤變暗)、2分(牙齦表現出中度紅腫現象,波及至附著齦,經探診后有出血情況)、3分(牙齦存在明顯的炎性反應,并且存在自發性出血)。牙菌斑指數,3分是總得分,0分即無菌斑;1分即齦緣區存在薄菌斑,以探針尖能夠刮出菌斑;2分即齦緣或鄰面有中量的菌斑存在;3分即齦緣、齦溝內和鄰面有大量的軟垢存在。齦溝出血指數,以0~5分表示,0分表示牙齦健康;1分表示牙齦處存在炎性反應,經探診無出血;2分表示探診后伴有點狀出血;3分表示探診后出血順著牙齦緣進行擴散,但是并沒有溢出齦溝;4分表示探診后出血溢出齦溝;5分表示齦溝有自發性出血情況發生。
③修復效果,根據北京中建能醫院自制的《修復效果評價表》進行修復效果評價,評價維度包含5個方面。美觀程度評價,參考紅色美學評分(PES)及白色美學評分(WES)[8]相關指標制訂美觀程度評價表,滿分20分。舒適程度評價,制訂調查問卷,患者根據主觀感受對舒適度進行評價,舒適度分值為0~20分。咀嚼功能評價,參考沈銀環等[9]研究中關于牙齒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制訂咀嚼功能評價表,牙齒咬合力評分滿分10分,咀嚼效率評分滿分10分,總分20分。言語功能評價,采用軟件PRAAT 6.1[10]進行語音識別,判定患者的言語功能,總分20分。固定功能評價,根據粘結強度測試對固定功能進行評價,粘結強度越高表示固定功能越強,總分20分,數值越高表示修復效果越好[9]。
④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牙齦炎、種植體折裂、種植體松動。并發癥發生率=(牙齦炎+種植體折裂+種植體松動)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6.00%,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臨床指標評分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例數牙齦指數牙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02.17±0.311.35±0.52*1.95±0.741.01±0.42*3.97±0.541.12±0.56*觀察組502.21±0.351.01±0.30*1.89±0.780.67±0.24*3.95±0.550.83±0.41*t 0.605 4.0050.395 4.9700.1832.955 P 0.547<0.0010.694<0.0010.8550.004
觀察組的各項修復效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修復效果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修復效果比較 (±s,分)
組別例數美觀程度舒適程度咀嚼功能言語功能固定功能對照組5014.32±1.1114.43±2.5614.42±2.6414.51±2.6814.21±2.53觀察組5017.28±1.2617.32±1.0517.29±1.2717.32±1.2417.87±1.44 t 12.465 7.385 6.927 6.729 8.890 P<0.001<0.001<0.001<0.001<0.001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牙列缺失作為臨床常見牙科疾病,發生率比較高,其發生主要是由于牙齒脫落所造成的,患病后不僅會使得患者生活質量顯著下降,甚至還會對患者機體健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需要積極提供有效治療來改善患者預后質量[11]。近年來,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以及飲食習慣發生變化影響下,促使牙列缺損發生率呈逐漸遞增勢態發展,其發生與多因素有關,易引發患者健康牙齒發生松動、脫落等一系列問題,若未能得到有效、及時的治療,會使得患牙相鄰牙體朝著缺損牙體的方向移動,導致牙縫擴大引發食物嵌塞問題的同時,還會增加患者發生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風險[12]。
傳統固定義齒修復術為牙列缺損常用治療手段,但此治療方式固定效果相對較差,易發生松動、脫落等并發癥,并且對于牙體組織切除面積比較大,易導致患者發生牙齦出血、牙齦炎等,而患者發生并發癥可能是義齒設計不良、齦組織受壓或者固位體固定力不夠等因素導致的,需通過更換橋體牙面或者修改設計方案進行治療[13]。與此同時,該種治療方式修復的美觀度比較差,易降低患者滿意度,因此在實際運用中存在局限性,對于缺牙區牙槽嵴缺損程度過多、青少年等群體的治療效果不佳??谇环N植修復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手段,通過在缺損處骨面與黏骨膜間進行鉆孔,將種植體植入至孔中并安裝上牙齒上半部分,有利于增加種植體穩固性的同時,治療中所使用材料滿足解剖學的生理要求,利于減少患者炎癥反應發生,且種植體齦面的光滑度較高,能夠避免食物積存與菌斑附著,有利于維持牙齦健康。除此之外,采取口腔種植修復療法治療,患者不需要佩戴上金屬卡環基托,利于增加患者治療舒適度的同時,種植體還可承受一定的咀嚼力,對增強患者咀嚼功能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1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武海文[15]研究所得結果相符,可見與固定義齒修復術相比,采取口腔種植修復療法治療后所得到的治療效果更理想,對維護患者牙周健康起著積極意義。在臨床指標與修復效果方面,兩組患者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在牙齦指數方面評分為(1.01±0.30)分、在牙菌斑指數方面評分為(0.67±0.24)分、在齦溝出血指數方面評分為(0.83±0.41)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各項指標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美觀程度指標上得分為(17.28±1.26)分、在舒適程度指標上得分為(17.32±1.05)分、在咀嚼功能指標上得分為(17.29±1.27)分、在言語功能指標上得分為(17.32±1.24)分、在固定功能指標上得分為(17.87±1.44)分,各項修復效果指標得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以口腔種植牙修復術治療后,既能夠改善患者牙周癥狀,同時還能起到提升修復效果的作用,具備較高運用有效性及可靠性。原因如下:在口腔種植牙修復術中所使用的種植體材料大多是鈦金屬,此材料具有穩定性高、防腐、防銹等特點,既能夠有效提升種植體使用壽命,而且還能減少感染風險;與此同時,在修復治療中,經精準規劃與計算植入的位置、角度與深度,可確保種植牙均勻與對合牙進行接觸,有利于增強咀嚼效率,充分發揮出最佳的咀嚼功能,最終得到良好的修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4.00%,明顯比對照組16.0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運用口腔種植牙修復術實施治療后,治療安全性比較高,可促進患者術后盡快康復。這主要是由于在此治療方式中,以手術方式借助人工制作的替代材料作為種植體,將其植入患者的牙槽骨中,并且在經過3個月修復期后,再以與自然牙質相同材料的人工牙冠覆蓋種植體,其結構和天然牙十分相似,不會對患者自身的天然牙進行磨除,也不會對正常牙造成損傷,且種植體大多以根形與螺紋柱狀作為種植體,種植穩固更為便捷,既能夠有效提高修復成功率,同時還能最大程度上減少種植體脫落、松動或者折裂等風險。
綜上所述,對于牙列缺損患者的治療,以傳統義齒修復術與口腔種植牙修復術治療,均能夠得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與傳統義齒修復術相比,采取口腔種植牙修復術施治后,所得到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安全性明顯更優,值得臨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