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國內首例在癲癇領域擁有腦感知技術、可程控的腦深部電刺激儀(俗稱“腦起搏器”)植入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患者現已康復出院。
患者于數年前在一次發熱中突然失去了意識,牙關緊閉、雙眼上翻并伴有四肢抽搐癥狀,整個過程持續了近半小時,緊急送醫后被確診為病毒性腦膜炎及癥狀性癲癇。經過治療,患者的腦膜炎雖已痊愈,但由此繼發的癲癇仍會頻繁發作。雖然通過藥物治療后其倒地抽搐等嚴重發作次數明顯減少,但發愣并伴隨無意識的言語和動作依然會反復出現。此外,其記憶力也開始下降。隨時都可能發作的病情及他人異樣的眼光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因此,該患者來到中山醫院就醫。神經內科丁晶教授和神經外科胡凡主任醫師為其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評估后發現,該患者癲癇發作起源復雜,影像學檢查未顯示明確的致癇病灶,不適合做常規切除性手術。經過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診斷科、核醫學科等多方評估,認為可以采用腦深部電刺激術來嘗試控制該患者的病情。
癲癇是一類有著不同病因基礎、反復發作的慢性疾病。在現有抗癲癇藥物的治療下,仍有約三分之一的患者的病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成為難治性癲癇。近年來,神經調控技術蓬勃發展,其中,DBS為難治性癲癇提供了新選擇。DBS是一種植入式神經調控技術,它通過微創手術將刺激電極植入特定的深部大腦核團(靶區),再連接到脈沖發生器,從而將電刺激傳導到這些核團,并在靶區內抑制異常神經活動,幫助癲癇患者恢復異常腦網絡的功能狀態。
在神經內科主任汪昕教授、神經外科主任張曉彪教授的指導及麻醉科、護理團隊的協作下,胡凡主任醫師為患者實施了國內第一例在癲癇領域的支持核磁掃描、擁有腦感知技術、可程控的DBS植入術。手術中需將兩個刺激電極精準地植入患者的雙側丘腦前核,通過埋于胸前的脈沖刺激儀發出電信號,精準調控癲癇患者的異常神經網絡。丘腦前核是癲癇環路中的重要結構之一,也是難治性癲癇DBS手術最常選擇的靶點。由于電極需要穿過腦室等復雜顱內結構、避開鄰近血管,操作空間僅1mm左右,一旦出現偏差,很可能會引發顱內出血,嚴重時將危及生命?;谛g前的充分影像評估及精確的電極植入方案設計,5個小時后,電極被順利而精準地植入患者的雙側丘腦前核,此次植入手術獲得圓滿成功。

▲腦深部電刺激儀示意圖

▲患者DBS刺激靶點:雙側丘腦前核
以往的DBS只負責單向給予刺激,無法得到大腦神經元的反饋,而腦電生理網絡的監測對癲癇患者的病情評估和調整刺激參數至關重要。此次手術是國內首次引入“感知”功能的DBS,不僅能指揮異常的腦網絡恢復正常功能,還能感知腦內與癲癇相關的特定腦電信號,通過智能算法分析,使醫生能及時調整“指令”,精準“調控”患者的大腦網絡,減少癲癇發作次數。
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腦起搏器的感知功能也得以順利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