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偉
(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南泥灣采油廠,陜西 延安 716000)

層間非均質性是油田注水開發中層間干擾和突進的主要地質原因[3-4]。


表1 新窯東區層間非均質性計算結果
隔層是指對油氣水起阻擋的層段。通常為泥巖或者細粒砂巖。隔層的封隔能力取決于隔層的巖性和厚度。一般純泥巖,厚度大,其封隔能力好。詳見表2。

表2 油層組隔層統計表




表3 評價滲透率非均質程度參數一覽表

表4 儲層滲透率非均質程度類型表
將巖石滲透率值刻畫于深度剖面上,砂層滲透率不同深度的非均質性在剖面上表現為波浪式起伏,呈現正反韻律、復合韻律。本區長6砂層滲透率較長4+5滲透率值高,在剖面上均呈復合韻律分布(圖1)。

圖1 砂層巖心滲透率剖面圖(x75井)
本區普遍發育夾層為泥質和鈣質,其中泥質約占70%。泥質夾層主要電測曲線特征為高伽瑪(GR)值,自然電位(SP)負異常,聲波時差(AC)顯示高值,且存在擴徑現象。鈣質夾層主要特征為低伽瑪(GR),低聲波時差(AC),高電阻(ILD)的電測曲線特征。
通過統計區內長4+5-長6 共200口井的單夾層厚度、頻率以及密度,來分析區內夾層發育程度(表5)。長62區內基準面下降,處于三角洲建設鼎盛發育期,砂體發育,泥巖夾層發育較低;長61基準面由下降漸變為上升,砂體發育逐漸減少,泥巖夾層逐漸發育。長4+52時期三角洲平原大面積沼澤化,分流河道發育較差,沙泥互層增多,夾層廣泛發育。綜上所述,本區長4+52儲層層內夾層個數發育多,且厚度均大于 2 m,非均質性較強。

表5 各油層組夾層統計表
結合區內電測曲線及砂地比值,繪制長4+5-長6砂地比平面分布圖(圖2、圖3),研究平面非均質性。長6時期砂體在全區發育,砂體連通性、連續性較好,河道間隔層不發育,主要發育東北-西南方向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長4+5時期,三角洲呈退積式發育,砂體較長6時期萎縮,砂體厚度4至19米,通常發育1至3個單砂體,隔層主要發育在分流河道間。

圖2 (a)長4+52砂地比平面分布圖 圖3 長6砂地比平面分布圖
1)本區長4+5-長6儲層層間非均質性各參數基本均勻;
3)本區長6砂層滲透率整體較長4+5滲透率值高,在剖面上均呈復合韻律分布;
4)本區長6時期砂體厚度在4~19 m,發育1~3個單砂體,河道間隔層不發育。長4+5時期,三角洲呈退積式發育,砂體隔層發育在分流河道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