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徐曉雪
毛澤東在黨內以重視調查研究而著稱。井岡山時期,他不僅親自開展調查研究,探尋革命新路以推進革命事業,還十分重視指導紅軍官兵進行調查研究。
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積極推崇與踐行調查研究的同時,也注重通過言行舉止將調研工作的舉措與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干部和戰士。
第一,實地調研。毛澤東十分注重對社會實際狀況進行切實的調查研究,根據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取樣調查,盡可能地掌握較為全面的信息,再通過對其進行研究分析,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或獲得正確的認知。他在率領秋收起義軍余部轉至井岡山的途中以及到達井岡山后,不斷開展扎實的調查工作。1927年10月23日,朱持柳受王佐委派到荊竹山接毛澤東一行上井岡山。據張宗遜回憶,當晚毛澤東與朱持柳同睡一床。“毛主席向朱持柳作調查,問他哪個地方到哪個地方有多少路、有多少地主武裝,拿山、堆子前、黃坳等地出產什么、人口多少、地形如何,遂川肖家璧、李進連的反動武裝有多少人、多少槍等。”次日,毛澤東站在荊竹山雷打石上作動員講話,指出要上井岡山建立根據地,并宣布了“三項紀律”。

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
第二,引導眾人調研。毛澤東強調整個紅軍都要學會做調查研究。陳正人回憶道,“為了能夠有效地發動群眾,毛主席指示我們要十分重視社會調查研究工作”,“同時還告訴我們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但凡召開會議,毛澤東都先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溝通上下情況,然后集中各方智慧作出最終決定。要是會上同志們不發言,他就不高興,常常宣布休會,讓大家回去就會上討論或爭議的問題再做調查研究。據譚冠三回憶,毛澤東在引導宣傳隊做調查研究時說,工商業怎樣?地主怎樣?工人怎樣?都要調查清楚。還要了解資本家是怎樣剝削工人的,地主是怎樣剝削農民的;工人、農民又是怎樣被剝削的;以及一個村莊里的階級成分,每個人的政治態度,也都要調查清楚。他還時常與大家一起開調查會。
毛澤東將調查研究貫穿于革命斗爭的始終,并將重視調查研究的態度及具體的方法展示或傳導給廣大干部戰士,使他們都能真正掌握和運用這一有效工作方式。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制定了調查研究工作流程,對調查的提綱、內容、人員、對象、時間、匯報等要素提出要求,為我黨調查研究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調查研究提綱。毛澤東親自擬定調查研究的提綱,多采用條款或表格的形式,并將其作為群眾工作的重要環節確定下來,這也有利于調查研究人員端正態度,推動調查工作的實施。1928年1月,毛澤東在遂川時就制定了一個社會調查提綱。當時,部隊每到一處,就根據提綱進行社會調查,很快就把各種社會問題都搞清楚了。毛澤東還提醒大家,在開展調查時,要懂得使用群眾的語言。正是在這些客觀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誕生了我黨第一部紅色政權施政大綱—《遂川工農縣政府臨時政綱》。
第二,調查研究內容。毛澤東制定的調查提綱,涉及內容廣泛、全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群眾生活、剝削關系、風俗習慣,以至地理條件等等”。毛澤東有時也會做一些細致入微的調查。曾志回憶毛澤東給她擬了一個調查表,內容是每天行軍的沿途情況:如“經過了什么地方;行軍的里數;道路的情況,是大路、小路,還是石板路;山林、樹木、河流、橋梁的情況;沿途兩邊土地的情況,面積多大,地里種什么,是水田還是旱田;村莊的情況,有多少人口,房子是土房還是瓦房,有沒有碉堡,村莊位置朝向,是靠山面水還是在平原,村莊與村莊間的距離等,還有沿途所見的其他動態”。
第三,調查研究人員。毛澤東規定連黨代表要擔負對駐地做深入細致的調查,還強調宣傳隊的一項重要職責是開展調查研究。當時每個連隊有兩名宣傳員,一名負責刷標語,另一名負責填表。宣傳員拿了表,也知道怎么做,大多和偵察員一起走在隊伍的前面,沿途邊走邊做調查。當然,毛澤東對紅軍的要求是,在敵人進攻時,集中起來進行戰斗,是戰斗隊;在戰斗的間隙,還要分散做群眾工作,又是宣傳隊;而在做群眾工作之前,則要開展社會調查。這樣的話,每位紅軍戰士都有可能成為調查員。
第四,調查研究對象。在毛澤東看來,調查對象并無身份上的高低貴賤之分。為了全面了解某地區或行業的實際情況,他通常會向一線人員了解情況,“以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找實際工作的中下級干部和工人、農民以及其他各色人等,召開調查會,向他們請教”。當時,對各方面的人都要進行調查,到了縣城,要召開工商業者、店員的調查會;到了農村,要找農民開調查會。除了貧下中農外,對其他階級的人同樣要進行調查,如縣衙里做過事的人。毛澤東教導大家,各個階層的調查會,不要合在一起開,應該分開進行。
第五,調查研究時間。毛澤東對調查研究的時間并未作統一規定,而是隨著革命形勢的緊迫程度靈活操作。除非遇到打仗,宣傳隊在日常行軍途中幾乎每天都要做調研。陳士榘回憶,“部隊每到一地,不論時間長短,哪怕一兩天也罷都要搞社會調查,這是一個政治任務”。有時候毛澤東也會限定時間,如要求在三五天之內,完成社會調查、分田地、建立政權的任務。調查已經成為一項常規工作,部隊每到一地,即使半天,宣傳隊也要進行調查。
第六,調查研究匯報。雖說有事先擬定的調查表,不過每位宣傳員“填寫的表格有的時候是油印的,有時候是自己畫的,有時候根本沒有表,拿張紙,寫上這些內容就可以了”。在填寫相關信息后,宣傳員們會集中碰頭交流,并口頭補充一些情況,再由專人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后,向毛澤東報告。行軍途中,毛澤東一般要求宣傳員每天匯報調查研究結果。他對調查研究社會狀況、宣傳發動群眾等工作抓得很緊,劉型回憶,“七天一布置,一月一匯報。經常檢查,每周每日都有中心工作”。正是經過毛澤東每日每周親自布置檢查總結,才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調查研究制度。

1927年至1933年,毛澤東在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理論創作。這是當時寫的農村調查報告和《調查工作》(即《反對本本主義》一文)
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對辛苦搜集的各種信息并非束之高閣,而是通過及時的歸納分析,結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斗爭和建設的關鍵問題,最終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并指導日后的根據地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毛澤東通過對調研的材料進行綜合研究,在全面掌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實際和中國革命道路的發展情況,堅持問題導向,把握主要矛盾,深入研究和剖析其本質。毛澤東
強調要在全面、準確地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深入分析紛繁復雜表象背后的內在邏輯關系,并采用科學的分析研究方法,如矛盾分析法、階級分析法對所收集、歸納的材料進行質的提升,從而把握其內在規律性。通過調查某現象認識其中蘊含的質的規定性,從根本上提出切實、科學的解決方案,以推進根據地斗爭和土地革命的進程。李聚奎指出毛澤東當時在井岡山指導調查研究工作格外重視分析和研究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作出正確的政治判斷,這一調查方法伴隨毛澤東的親自實踐和廣泛強調逐漸被大家所接受,并形成了一定的共識。他指出:“現在我們就是要把各方面的情況調查清楚,把調查來的材料綜合起來進行研究分析,沒有分析是不行的。沒有分析就做不出正確的判斷”。
毛澤東通過問詢調查詳情,進行面對面的評價,以幫助大家科學調查、全面分析,從而獲得正確的認識。據張令彬回憶,有一次毛澤東讓他帶領一排人去打土豪,結果打了三家土豪,罰了土豪的款,把浮財分給老百姓。任務完成回來后匯報時,毛澤東問得很細,哪家土豪有多少土地,有多少財產,有多少長工,土豪的罪惡事實是什么。張令彬匯報了第一家和第二家的情況,毛澤東都點頭,談到第三家,沒有點頭,說搞錯了。他說那家有很好的房子、很多土地財產。毛澤東問,這家有沒有長工?他答道,長工倒沒有,是他幾個兒子耕種。毛澤東說,這家是個富農。張令彬心服口服,非常佩服毛澤東的見解。
對調查研究結果進行研判是提升調查研究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手段。譚冠三就回憶了自己的成長歷程,“調查工作很重要。說老實話,開始我們是不會做調查工作的。不知道要怎樣去做調查,即使調查了,也只是一般的東西,不全面不仔細。雖然上級一再強調要做調查,要開調查會。可是,在實際中,我們往往是做得不夠的”。不過,隨著毛澤東的悉心指導,到后來調查研究已經成為紅軍的一個優良傳統和自覺行為,“一到村子里就搞社會調查,如哪家是地主惡霸,調查準了,好發動群眾起來打土豪。再則,就是調查進軍路線,沿途有哪些村莊等等”。
調查研究的根本宗旨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井岡山時期,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工作生活的常態,我們所熟知的永新調查、寧岡調查等,只是其調查研究實踐的一個縮影。更重要的是,經過他的不懈艱辛努力,黨和紅軍初步形成了一套規范的調查研究方法,且調查研究意識和工作流程已深入每個紅軍官兵的心中。毛澤東通過不斷指導調查研究工作、聽取調查研究匯報、總結調查研究經驗、凝練調查研究理論等,將調查研究作為一項基本工作制度確定下來,幫助我黨更加全面、深刻了解社會階級、革命環境等,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最終推動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責任編輯 黃艷)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井岡山道路的遠播與影響研究”(19BDJ06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