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鑫 段簫園
關鍵詞:“雙減”;校外培訓;治理策略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雙減”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在此背景下,轉型成為現有校外培訓機構的必然選擇,轉型發展不僅影響培訓行業的發展,而且關系人們培訓的需求,更與社會安定息息相關,因此,亟須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如何轉型等問題的探討。鑒于此,本文研判宏觀政策的趨勢,分析校外培訓機構面臨的困境,提出發展建議,以期為培訓機構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長期以來,中國學生面臨著沉重的學業壓力和大量的課外輔導,導致他們的課余時間被大量占據,無法充分發展興趣愛好和個人發展。“雙減”政策的出臺旨在減輕學生負擔,平衡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此舉旨在遏制過度商業化和亂收費現象,保護學生權益。其次,政策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學生課余時間,這意味著機構需要重新思考教學安排,提高教學效率。另外,政策還強調了教學質量和安全問題,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加強管理,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
一方面,政策的出臺減少了不合理競爭現象,促使機構提升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這為那些注重教學質量、具備優秀師資和課程優勢的機構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政策對校外藝術培訓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適應政策變化,調整發展策略。
校外藝術培訓機構應關注藝術教育研究和創新,積極參與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通過與藝術教育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合作,共同推動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提高藝術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是一項涉及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結構質量轉型升級的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工作,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以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為根本、以完善監管執法體制機制為保障、推動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助力優化教育生態。
校外培訓機構應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制定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強財務預算和資金監控,確保經濟運作的透明和穩定。同時,加強財務分析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財務問題,確保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實現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優化,需要建立健全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機制。該機制應包括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政策制定和落實。此外,還應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和監管部門來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和管理。在建立健全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機制的基礎上,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規范管理和全面監管,促進校外培訓機構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校外培訓機構需要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同時抓住機遇,制定合理的發展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偉,譚轢紗.“雙減”期待重構學校教育的生本邏輯.中國教育學刊.2022,(02),105.
[2]楊小微,文琰.“雙減”政策實施研究的現狀、難點及未來之著力點.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4),1-14.
[3]朱益明.“雙減”:認知更新、制度創新與改革行動.南京社會學.2021,(11),141-148.
(作者單位:1.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2.云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