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輝,吳海寧,劉鳳霞,魏子揚
1.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天津 300450;2.天津大港油田濱港石油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280
渤海某油田為海上大型整裝油田,油田主力含油層系發育于新近系明化鎮組下段及館陶組,是以河流相為主的沉積體系。油層總厚度大、小層數目多且單層厚度薄,油水關系復雜,儲層內部結構復雜,原油具有“三高三低”特點(密度高、黏度高、膠質瀝青質含量高、含蠟量低、含硫量低、凝固點低)。經過多年的注水開發,油田油水井間水流優勢通道發育,水驅效率變差,油田綜合含水84.5%,部分井高達99.8%,完全水淹,甚至關井,嚴重影響油田生產。調剖調驅技術作為穩油控水的有效技術手段,在該油田礦場得到應用[1-4]。近幾年,油田將聚合物凝膠、復合凝膠、納米分散體、聚合物凝膠+顆粒復合體系等多種調剖技術進行了礦場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7]。因油田注入水水質復雜、油水關系與小層識別不清、注入壓力限制等問題,現場實施過程中存在著注不進、注入壓力高或者注進堵不住的問題,影響了實施效果。為提高渤海油田調剖調驅效果,本研究以活性低分子乳液聚合物為主劑、復合有機酚醛為交聯劑,得到目標調堵劑WPL-12,研究了調堵劑WPL-12 配方組分影響因素,考察了調堵劑WPL-12熱穩定性、注入封堵性、耐沖刷性和驅油性能。
乳液聚合物(相對分子量2×106~5×106)、復合有機酚醛交聯劑(有效含量≥20%),工業品,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現場注入污水,水質分析數據見表1;Brookfield DV2黏度計,美國Brookfield 公司;Memmert UN260 恒溫箱,德國Memmert公司;巖心封堵實驗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巖心夾持器,江蘇海安石油儀器廠;原油,某復雜油田脫氣原油;人造膠結巖心?38 mm×100 mm,北京華瑞新城科技有限公司;SCOTT 瓶等,江陰市精英實驗儀器有限公司。

表1 渤海某油田注入污水水質分析mg·L-1
1)WPL-12 配制。按比例往配液水中加入乳液聚合物,攪拌條件下,加入復合有機酚醛交聯劑,繼續攪拌10 min,即為WPL-12凝膠液。
2)WPL-12 成膠時間與強度的測試。按照體系配方比例配制WPL-12 乳液聚合物交聯溶液,61.5 ℃恒溫烘箱放置(模擬地層溫度),定期觀測體系成膠情況,成膠時間和強度觀測參照文獻[7-9]。體系狀態由初始N~L 級變為HL/LM 級(HL/LM 級:可流動凝膠[8~10]),體系黏度大幅增加,此時的時間即為成膠時間;體系達到成膠時間后繼續放置48 h,觀察體系狀態(M~R 級:幾乎不流動凝膠到不流動凝膠)并測試其黏度,表示成膠強度。
3)巖心物理模擬驅替測試。用配液水配制WPL-12 乳液聚合物成膠液,通過巖心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向人造膠結巖心注入乳液聚合物成膠液,記錄注入壓力。恒溫密封放置一段時間,再水驅,記錄注入壓力。測試堵劑體系的注入封堵性、耐沖刷性等性能,實驗溫度61.5 ℃、實驗用水為現場注入水。
4)驅油效率評價實驗。按照油田儲層物性,采用人造膠結模擬巖心(巖心規格?38 mm×100 mm、滲透率1 500 mD)評價。巖心抽真空飽和水,測試水相滲透率,然后巖心飽和油,水驅至含水率98%,計算水驅驅油效率,再注調堵劑0.3 PV(PV為巖心孔隙體積,下同)恒溫(61.5 ℃)放置15 d,后續水驅至含水率98%,計算最終驅油效率,依據驅油效率變化評價調堵劑驅油性能。
用現場配液水配制不同濃度WPL-12 和有機復合酚醛交聯劑的交聯成膠溶液,按照成膠時間與強度測試方法觀測成膠性能,進而考察聚合物和交聯劑對體系的成膠性能影響,結果見表2。由表2 可知:乳液聚合物質量濃度6~12 g/L 和交聯劑質量濃度6~10 g/L 時能夠形成三維網狀結構體的凝膠體。乳液聚合物質量濃度低于6 g/L、交聯劑質量濃度低于6 g/L 時,體系不成膠,主要是因為聚合物和交聯劑能夠成膠的交聯點比較少,交聯密度不夠,難以形成有效的三維網狀體,束縛水滯留不住,表現為不成膠。

表2 不同濃度聚合物和酚醛交聯劑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體系性能評價采用高低2 種強度配方,其中,高強度配方12 g/L 聚合物+10 g/L 交聯劑,低強度配方8 g/L聚合物+8 g/L交聯劑。
2.2.1 長期熱穩定性
凝膠調剖劑的長期熱穩定性是現場應用有效期評價的一項主要指標。為考察體系的長期熱穩定性,用現場配液水配制高低2 種強度交聯溶液,置于61.5 ℃恒溫烘箱內,定期測定體系黏度并計算降黏率,結果見圖1。其中,1.2%為高強度凝膠,即12 g/L 聚合物+10 g/L 交聯劑;0.8%為低強度凝膠,即8 g/L 聚合物+8 g/L 交聯劑。由圖1 可知:2 種體系隨試驗時間的延長而強度緩慢下降,降黏率隨之增大;存放180 d 后凝膠體未見脫水,降黏率小于10%。這說明2 種體系的熱穩定性都很好。可能原因是乳液聚合物分子量相對較低,形成的三維網狀結構體更加致密與牢固,束縛水很難外溢,體現耐溫能力強,表現為長期穩定性好。

圖1 黏度與降黏率隨時間的變化
2.2.2 注入能力
調堵劑能夠順利注入地層是現場實施應用的前提,其初始黏度越大,注入性能越差。為考察調堵劑的注入能力,用配液水配制不同濃度的乳液聚合物溶液,測試其黏度,同時應用物理模擬封堵實驗裝置以1 mL/min 的速度向模擬巖心(巖心參數見表3)注入大劑量驅替調堵劑2.0 PV,觀測注入壓力情況,評價體系注入能力,結果見表4 和圖2。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高強度乳液聚合物凝膠注入壓力從0.005 MPa 小幅上升至0.012 MPa,壓力穩定在0.011 MPa;低強度乳液聚合物凝膠注入壓力從0.004 MPa 小幅上升至0.008 MPa,壓力穩定在0.008 MPa;常規凝膠(3.6 g/L 聚合物+10 g/L交聯劑)注入壓力從0.005 MPa 大幅上升至0.072 MPa,壓力一直呈上升趨勢。乳液聚合物凝膠注入壓力增幅小且平穩,體系能夠進入巖心深部形成穩定流動態勢,說明其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11]。體系的注入能力好,主要是乳液聚合物分子量相對較低,水力學半徑小,增黏能力不強,加上體系本身含有活性組分,表現為體系初始黏度低,注入壓力升幅要低于常規凝膠的注入壓力升幅。

圖2 注入能力比較

表3 模擬巖心參數

表4 聚合物黏度與濃度關系
2.2.3 封堵性能
為模擬調堵劑在地層的成膠情況,按照物理模擬封堵驅替實驗方法,用配液水配制高低2種強度成膠液,以1 mL/min 的注入速度,用封堵實驗裝置向巖心中驅替0.3 PV 的成膠液,61.5 ℃恒溫放置15 d,觀測注入調堵劑前后的壓力變化情況,依據壓力變化情況計算滲透率進而評價其封堵能力,結果見表5。由表5 可知:高強度體系的封堵率分別為91.05%和90.85%,低強度體系的封堵率分別為81.44%和81.08%。高低強度體系封堵能力均大于80%,說明體系注入到人造膠結模擬巖心中能夠發生交聯反應,形成高強度的凝膠體吸附于砂體表面,從而起到很好的封堵作用。

表5 模擬巖心封堵實驗結果
2.2.4 耐沖刷性
調堵劑的耐沖刷能力會影響其在地層的封堵效果[11]。為此,模擬調堵劑的耐沖刷性,用現場配液水配制高低強度凝膠液,通過物理模擬實驗向人造模擬巖心擠注0.3 PV 的凝膠液,61.5 ℃恒溫放置15 d,繼續水驅8 PV,觀測壓力變化情況,結果見圖3。由圖3 可知:高低強度凝膠液成膠,后續水驅8 PV 后,注入壓力能夠維持穩定,且比初期水驅注入壓力提高10 倍以上,說明體系耐沖刷性能良好。

圖3 耐沖刷性比較
2.2.5 驅油性
使用人造非均質模擬巖心,抽真空飽和水(飽和6 h,直至不見氣泡為止),水驅后測水相滲透率。飽和油61.5 ℃恒溫老化24 h,水驅至含水率98%后,計算水驅驅油效率。注入高強度乳液聚合物凝膠液0.3 PV,61.5 ℃恒溫放置15 d,繼續水驅至含水率98%,計算注入調堵劑后總的驅油效率,依據前后驅油效率情況評價體系的驅油性能,結果見圖4。由圖4 可知:調堵劑能夠進入巖心深部并在巖心中成膠,后續注水壓力上升,改變水流流向,提高水驅驅油效率,驅油效率從32.1%提高至47.1%,提高驅油效率15.0%,驅油效率良好。

圖4 驅油效率比較
D41 井為渤海某復雜油田3 號井區注水井,2009 年9 月投產,生產館陶組,注水層位L50~L102 層,注水初期注入壓力1.58 MPa,注入量61.52 m3/d。2012 年3 月重新完井,由籠統注水改分層注水,D41 井2020 年6 月注水量1 429 m3/d,注水壓力8.3 MPa。因長期的注水開發,周邊受益油井7 口(井位圖見圖5)注入水突進現象嚴重,導致油井含水率上升明顯。動態分析顯示,注入水主要沿主河道方向的高部位油井G44 和G54H 突進。為控制水竄和抑制油井含水率,急需調剖。基于目標油田和井組分析及認識,要求調堵劑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封堵性和長期熱穩定性。根據上述WPL-12 研究結果,該井于2020 年9 月采用WPL-12 凝膠((8~10) g/L 聚合物+(6~8) g/L 復合有機酚醛交聯劑)調剖,封堵水流優勢通道,累計注入凝膠工作液6 013 m3,實施措施后油井含水率大幅下降,最大降幅達9.3%。G44 井和G54H 井的生產動態曲線如圖6~7 所示。由圖6~7 可知:采取調劑措施后,兩口目標油井的含水率逐漸降低,產油量逐漸增加。截至2021 年9月,兩口目標油井累計增油8 374.1 m3,增油效果明顯。

圖5 D41井周邊受益井井位

圖6 G44井生產動態曲線

圖7 G54H井生產動態曲線
1)乳液聚合物質量濃度6~12 g/L 和交聯劑質量濃度6~10 g/L 范圍內WPL-12 交聯體系成膠性能良好。61.5 ℃存放180 d凝膠體未脫水,降黏率小于10%,熱穩定性良好。不同強度的凝膠封堵能力大于80%,注入壓力從0.005 MPa小幅上升至0.012 MPa,注入壓力升幅小且平穩,注入性能良好。
2)現場應用表明,油井含水率最大降幅9.3%,累計增油8 374.1 m3,該調堵劑適用復雜油氣田調剖,增油效果明顯,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