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 力 高 爽
“一刻也離不開群眾”,馬錫五擔任庭長期間,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執法嚴正,剛直不阿,他的審判方式被稱為“馬錫五審判方式”。
2021 年6 月4 日,57 歲的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滕啟剛積勞成疾去世,他的故事讓人們想起了“紅色法官”馬錫五。
滕啟剛30 年來從未離開過千山區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區人民熟悉和愛戴的法官。
“馬錫五下鄉了解情況遇到農民下地歸來,會把農民手中的牛繩接過來幫他拴好,等他休息一會兒才開始談;滕庭長經常帶著我們把法庭搬到農民家炕頭,盤腿坐在炕上從拉家常話開始。馬錫五說,群眾找上門來反映問題,是對你的信任,怎么可以拒之門外?滕庭長把自己的電話對外公開,隨時接受群眾咨詢,傾聽他們的訴求。”
就像“馬錫五審判方式”給邊區人民帶來公平正義一樣,滕啟剛的“滕氏調解法”讓千山群眾感受到司法溫度。
2013 年,千山鎮山印子村要建文化廣場,需占用一個農戶門前兩百多平方米土地,農戶要求高價補償,村里做了多次工作也沒用,氣得村書記找滕啟剛要起訴農戶。
滕啟剛了解到這個農戶剛做完心臟手術,脾氣還很暴躁。他找到農戶說:“我來不是因為村里告你,我也是農村出來的,你不用把我當法官,就當懂點法律的人,幫你出出主意。”一番話拉近了距離。幾次登門交流后,問題得到解決。
有人概括“滕氏調解法”:處理家庭糾紛,運用“親情融化法”;矛盾復雜,依托各類組織運用“外力協助法”;涉及利益分配,運用“換位思考法”;糾紛激烈,運用“背靠背法”。對滕啟剛來說,所有調解法只有一個核心:用心去調解、用情去疏導、用法去解疑,讓法律以柔軟方式走進群眾生活。
滕啟剛去世數月,辦公室依然是原來的模樣。最顯眼的是辦公桌上一個放大鏡。千山政法系統廣泛流傳著這個8 倍放大鏡的故事,有人說這是一個法律人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最好例證。
2019 年5 月的一天,王某因行車沖突動手打了任某,由于路上監控距離現場太遠,看視頻難以辨別情況,因此公安機關沒有處罰,任某一紙訴狀把公安機關告到法院。
為此滕啟剛買來8 倍放大鏡,頭貼著屏幕一幀幀察看視頻,眼睛都看紅了,看出眼淚,幾分鐘的視頻看了三個多小時,終于捕捉到王某抬手打人的動作,那一秒,鐵證如山。法院判決公安機關重新做出行政決定,對打人者給予行政處罰。
滕啟剛常說一句話:“法官辦理的一個案子,也許就是當事人的一生。”2019 年1 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審某民營企業家詐騙案,再審撤銷原二審判決,改判無罪。23 年前此案一審中,嚴格區分經濟糾紛和刑事犯罪界限、做出無罪判決的法官正是滕啟剛。該民營企業家的妻子說:“如果沒有滕法官當初細致公正的審判,我也沒有把官司打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滕啟剛先后獲得全國法院“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干警”等30 余項榮譽,他為千山群眾送去了黨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了司法溫度,得到了公平正義。
(紫菀摘自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