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兵
(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根據《2020 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截至2020 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普及率已經超過88%,數字閱讀已經悄無聲息地成了我國社會最主要的閱讀方式之一。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偏向于數字化閱讀的群體不在少數。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聚集著大規模的閱讀群體, 頻繁地發生著大量閱讀活動, 而數字閱讀模式在高校具有頑強蓬勃的生命力,能夠有效實現與高等教育的融合,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奠定基礎。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構建創新型閱讀推廣服務模式,應當要適應校園快節奏的生活,但是當前高校普遍缺乏專業的閱讀推廣服務理論指導,并且高校閱讀推廣平臺和閱讀推廣機制不健全,數字化資源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有待提高, 需要加速推動數字化時代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 大力推動數字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的發展。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 高校圖書館大力推動閱讀模式創新,對推動數字化閱讀模式普及、提高高校圖書館閱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高校而言,圖書館閱讀服務本身就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閱讀增長見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1-3]。 而在當下閱讀危機普遍存在的情況下, 高校圖書館推廣創新閱讀模式, 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資源,將表層閱讀轉變為深度閱讀,提高高校圖書館各類圖書資源的利用效率,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校園活動,營造更加濃厚的大學校園書香文化氛圍。
當前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呈現分散式分布的現狀, 雖然各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種類多,各種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得繪聲繪色,但活動分布零散,所起到的作用相對有限[4]。例如,高校圖書館組織發起“朗讀者”“讀書周”“書評正文”“講座報告”“詩詞大會”等活動,但是各類活動的主題各不相同,各活動間的內容銜接度不高, 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缺乏持續性和長效性。
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仍然是以線下活動為主、線上活動為輔的結構,線下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相對有限。 并且大部分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都和指令性任務相關,缺乏系統性和主動性,圖書館活動組織者大都在任務要求的截止時期匆忙組織各類宣傳推廣活動,忽略了前期籌劃、中期調整,學生參與感不強、體驗感不足。
盡管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目標受眾是高校學生群體, 但目前的閱讀推廣活動似乎過于注重形式,更多的是為了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完成閱讀推廣任務, 而沒有充分關注學生群體的實際需求和利益,忽略了真正閱讀推廣對象的體驗感和認可度。閱讀推廣活動缺乏連續性, 使得學生的體驗感和認可度大打折扣,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5-6]。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缺乏專業化的理論指導, 現有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大都偏向于較為傳統的線下閱讀模式, 對數字化閱讀模式缺乏相應研究。 并且在現有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人才隊伍配置結構下,大多是一線操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理論基礎,常按照個人的工作經驗來指導工作,存在閱讀推廣服務“重實踐、輕理論”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的書籍文獻整理專業性較強, 但是數字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經驗有限, 線上圖書數據庫和數字化閱讀平臺建設不夠健全, 閱讀服務平臺功能不齊全[7]。學生通過學校數字圖書館和線上平臺進入書籍數據庫閱讀書籍的途徑相對較為單一,線上圖書館平臺所開發的功能及應用模塊較少。 因此,高校圖書館雖然具有豐富多樣的圖書數字資源,但是缺乏圖書推薦、讀者交流、閱讀心得等服務功能模塊,線上圖書館平臺功能及應用模塊有待完善。
高校圖書館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組織開展相應的閱讀推廣活動, 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閱讀活動。 但是, 在閱讀推廣服務過程中存在著閱讀推廣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在組織開展閱讀推廣服務時,沒有明確定位閱讀推廣服務對象, 閱讀推廣服務活動主體不清晰,缺乏系統的管理機構,導致閱讀推廣服務人員缺乏相應的責任感, 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活動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高校作為知識和技術的聚集地, 具有較為豐富的信息技術資源, 但是應用于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信息技術和數字資源較為有限, 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人員也缺乏相應的數字化技術, 對圖文信息處理、排版、新媒體賬號運營等技能掌握程度有限,計算機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較弱, 因此難以高效率地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閱讀推廣服務, 沒有精準地對接本校的學生推廣圖書館線上線下閱讀[8]。
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需要一定的資金, 但是當前各高校對閱讀推廣服務的重視程度不高,圖書資源儲備量有限,并且線上訪問的系統和平臺系統不完善,同時段訪問人數過多時,會出現無法訪問網頁或訪問失敗等情況。因此,閱讀推廣服務資金的缺乏, 導致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平臺缺乏定期維護, 嚴重阻礙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的開展效果,影響著高校基礎閱讀設施建設。
當前高校學生的日常娛樂休閑生活越來越多元化,并且受到數字經濟和數字化技術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休閑時間大多活躍于各大新媒體社交平臺、各大網站, 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也成了眾多大學生所青睞的一種數字化閱讀方式。基于此,高校圖書館應當結合高校大學生的日常娛樂休閑生活, 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目的, 實施趣味化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 充分運用各種移動電子設備來推廣圖書館數字化閱讀模式[9]。 例如,圖書館可以組織開展閱讀打卡比賽,運用碎片化閱讀時間,每天推出3—5 篇閱讀推文,推廣內容可以是詩歌、散文、新聞等各種體裁,將其發布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微博等官方賬號和平臺,讓學生閱讀后打卡,并且實時顯示打卡排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連續打卡滿一個月的學生可以獲得實體書籍獎勵。 借此來充分利用學生的零散時間,幫助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儲備更多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在高校圖書館推廣數字化閱讀模式的過程中應當保證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人員的質量和專業性,培養專業化的數字閱讀推廣服務人員, 面向圖書館的一線員工展開專業技能培訓, 提高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人員操作計算機、 運營各類新媒體賬號的能力。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需要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人員長期保持動態發展,根據時代的快速發展變化,通過學習迅速掌握各類專業技能。 高校也需要借鑒國家圖書館等專業圖書館的人員培訓方案和成功經驗,定期組織開展跨學校、跨圖書館的員工交流溝通活動, 為高校圖書館數字化閱讀模式的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高校圖書館儲備了大量實體書籍資源, 基本上購買了較為完善的文獻數據資料庫, 涵蓋了大量可閱讀、可傳播的資源[10]。 基于此,高校圖書館在推廣數字化閱讀時, 需要進一步強化數字化閱讀內容的可傳播性, 建立更加暢通的數字化閱讀和信息交流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加便利的閱讀條件,優化學生的閱讀選擇。對于一些較為稀缺的藏書,圖書館出于保護意圖不允許學生將其帶離圖書館, 在當下普遍缺乏數字化資源的情況下, 高校圖書館圖書管理和閱讀推廣服務人員可將書籍拍攝掃描后形成電子文本,以文本格式存儲到學校圖書館數據庫中,并且設置權限, 只允許通過校內網和圖書館網址訪問的學生可以進行閱讀, 在保證藏書安全的情況下提高其可讀性。
高校大學生存在著顯著的個性化差異, 其閱讀需求和愛好程度不同,具有較為鮮明的個體特征[11]。基于此,高校圖書館推廣數字化閱讀模式,應當根據多樣化的閱讀層次開展分層閱讀推廣, 設計能夠滿足多層次閱讀需求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數字化閱讀積極性。 圖書館可以根據學生的年級差異來展開差異化閱讀推廣。 例如,對閱讀意愿較為強烈,閱讀主動性較高的大三、大四學生,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與考研、論文、就業、創業等主題相關的閱讀推廣活動,利用讀書分享會、講座報告、數據庫使用講解等活動來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網絡平臺具有較強的信息數據傳播特性、 高速度的信息傳遞能力、便利性和較強的互動性。 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運用網絡平臺來開展互動性閱讀,提高閱讀推廣的交互性, 使大學生也能夠參與到閱讀推廣服務中去,成為閱讀推廣服務的參與者,根據自身需求來調整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12]。 而圖書館則需要構建網絡平臺,將傳統的單向閱讀轉變為多向交流活動,實現學生的思想碰撞,加強閱讀深度,克服快速閱讀和碎片化閱讀走馬觀花表面閱讀的弊端。例如,可以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推薦書籍,鼓勵學生評論交流,讓學生互相推薦書籍,交流經驗和心得。
綜上所述,數字化閱讀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數字閱讀能夠有效地適應快節奏的數字化生活, 并且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為高校學生提供極大的便利, 使得高校學生能夠通過各種電子移動終端設備快捷地處理各種數字化圖書資源, 從中獲得知識和其他資源。因此,高校圖書館十分有必要推動數字化閱讀模式的推廣, 在保留傳統閱讀模式實施的基礎上,創新數字化閱讀服務和推廣方式,使得數字化閱讀方式能夠得以廣泛應用。 高校圖書館應當實施趣味化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從學生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并且培養專業化數字閱讀推廣服務人員,負責專業的數字化閱讀模式推廣工作。 另外,還需要強化數字化閱讀內容的可傳播性, 并根據閱讀層次開展分層閱讀推廣, 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互動性閱讀、 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數字化資源提高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效率,從而改善閱讀效率,創新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