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青
新課改、新高考的變化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高考評價體系高度契合了課改理念,價值取向十分明確:充分發揮高考的引領作用,全面考查高中生所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核心素養,落實教育的立德樹人功能。高中歷史學科作為人文學科,對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國家及高校對新型人才各方面能力要求。關注高考評價動向,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之時空觀念素養,增強歷史學科的綜合能力,成為高中歷史教育“考—教—學”三維合一的必由之路。
一、時空觀念素養的核心地位及要求
歷史學科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思想,以史料實證為研究方法,以歷史解釋為分析方法,以落實家國情懷為核心價值。這些都離不開觀察、分析歷史,勢必聯系具體的時間、空間、領域這一特定歷史框架,也就是離不開時空觀念素養的支撐,才能準確把握歷史,才能更好的培養歷史思維意識和綜合能力,故而在歷史學科五大素養之中,時空觀念素養是基礎素養,也是核心的關鍵素養。
2017年版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時空觀念有非常明確的概念界定,對于高中生應具備的素養亦提出了四個水平層級的要求。簡單來說就是:第一層級,能用恰當的時空敘述歷史;第二層級,能用時空定位、描述、認識、理解史實;第三層級能用特定的時空術語概況、說明長段史實的階段特征;第四層級要求更高,不管獨立探究歷史還是現實問題,具備有緊扣具體時空,進行全面分析,得出合理論述。
二、時空觀念素養的能力提升策略
1.搭建時空框架,構建時空網絡知識導航系統
以時空為經線,社會各領域為緯線,構建時空網絡知識導航系統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將具體的、繁多的、復雜的歷史知識按照“時間、空間、領域”組織成經緯交織的網絡,理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歸納時代特征,了解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和發展規律,更綜合的掌握歷史發展脈絡。在這樣的知識網絡中,進行橫向歷史知識對比,就是某一歷史專題史的時空演變,而進行縱向歷史知識對比時,就是某一時段通史的時空演變,包含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民族等領域知識的綜合。
筆者將高中歷史劃分為19個時空框架進行“時空定位”:中國古代史8段(舊新石器到部落,三代夏商與西周,春秋戰國是東周,天下首統秦與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盛世繁榮隋與唐,五代十國遼宋夏,最后一統元明清);中國近代史3段(晚清政府、北洋軍閥、南京國民政府);中國現代史2段(以改革開放為界線劃分);世界古代史1段;世界近代史3段(手工工場時期、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世界現代史2段(以二戰結束為界限劃分)。構建大的時空框架后,按照發展線索再分成若干小的時空框架。通過整理每一個小的時空框架下發生的社會各領域歷史知識,以及思考各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有絡可循。能夠做到課前自主整合時空下各個領域的主干知識,了解每一個史實的來龍去脈,課中縱橫對比各領域的歷史知識,思考各史實之間的聯系,融會貫通,課后整理修改并鞏固,進而形成各時空段扎實的時空網絡知識系統,從而達到實現時空觀念素養的第1-2層級目標的目的。
筆者以晚清政府時期為例,構建第9段時空網絡知識框架。首先,搭建晚清政府統治時期的時空網絡知識導航系統的主干知識框架;再將晚清政府統治時期細分為三個小的時空框架:晚清前期、晚清中期和晚清后期;然后歸納列舉出每一個小的時空框架內發生的最能體現中國近代歷史特征的史實,梳理思考每一個重大知識的來龍去脈,比如所有侵華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是什么,在此期間中國人為救亡圖存進行抗爭的重大史實的來龍去脈又是什么,侵華戰爭和抗爭史實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如此等等,以便更好的掌握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趨勢;最后形成第9段時空網絡知識框架表。
2.分析時空框架,培養歸納時代特征的能力
有了扎實的時空網絡知識導航系統的支撐,對時代背景,或者階段特征的歸納和理解更準確。比如上表中,按照橫的時間軸歸納出“1840-1842年鴉片戰爭”“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12年后帝國主義的以華治華政策”的歷史小知識后,就可以順利的歸納出晚清政府統治時期政治領域的時代特征為“列強侵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再如,歸納出經濟領域的“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自然經濟逐步瓦解”“中國經濟被卷入世界市場,淪為附庸”“1860-1894年的洋務運動”“1870年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初步發展、繼續發展”,就可以比較順利地概括出晚清政府統治時期經濟領域的時代特征為“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逐步產生和發展”。其他方面的時代特征也亦如此,從而達到幫助實現時空觀念素養的第3層水平目標的目的。
3.利用時空框架,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在平時的選擇題訓練中,注重時空思維的運用,習慣性的關注題干中“時間、空間、領域”,運用時空網絡知識導航系統,快速鏈接準確的時空框架。綜合信息內容,仔細思考四個選項。運用時空網絡知識系統導航可以很快的排除不符合題干材料所表述的時空的選項。選擇題的新情境是不斷變化的,但運用時空觀念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是不變的。
在高考材料題訓練時同樣需要第一時間找到準確的時空框架,快速進行時空定位。結合問題,逐字逐句的研讀材料,找到關鍵信息,鏈接正確時空下的歷史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得出合理結論,不斷檢驗解決問題的水平是否達到時空觀念素養的第4層級。
下面舉例來說明:
材料: ① 由于時代的急劇裂變,傳統家訓在近代發生了轉型。②由于“家庭革命”風暴的影響,大家庭數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逐漸被“小家庭”時代所取代。③家訓已經沒有傳統的家訓專著、家誡、家范等專門形式,而是以家書為主要形式。④最為著名的是曾國藩,他一生寫了幾十篇家訓性質的家書,最后結集成專著《曾文正公家書》。⑤由于受到外敵入侵,風雨飄搖中人們提倡經世之學,追求革新思想。⑥近代家訓中體現了資產階級思想、封建思想殘余,還有無產階級等思想并存。⑦當今社會,家庭人際關系日趨平等,生活空氣日趨民主。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現代人的社會節奏加快,一般沒有閑情逸致寫什么家訓了,這些都使傳統家訓在現代家庭中的地位下降。
——摘編自周斌《實現傳統家訓創造性轉化的原則與策略》
問題: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近代中國傳統家訓發生變化的原因。(6分)
為了更好的分析,將上述材料斷①-⑧句,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找出時空為“近代中國”,馬上進行時空框架定位為前面所述表,從第①句中“由于時代的急劇裂變”和第⑤句中“由于外敵入侵”,聯系近代中國歷史時代特征進行分析,合理解釋為“列強入侵,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第②句中“由于家庭革命風暴的影響”得出第二個原因的合理分析;從第④句“曾國藩”聯系到近代中國經濟領域的洋務運動,思想領域的維新思想等自救運動的推動;從第⑤句中“追求革新思想,提倡經世之學”聯系近代中國的“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從第⑥句中的“資產階級思想”聯系近代中國經濟領域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或者近代中國思想領域的“西學東漸,西方思想的傳入”。第⑦和⑧為當代情況,不屬于近代中國的時空范圍。逐字逐句的分析材料,結合近代中國時空框架進行對比,綜合分析,就可以為近代中國傳統家訓的新變化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其實,學生只要掌握好近代中國時空框架下的時空網絡知識和階段特征,充分運用時空網絡知識系統進行導航,緊扣時空觀念進行多角度思考、綜合思考,就能解決不同新情境下的不同問題。近代中國時空如此,古代和現代中國,古代、近代和現代世界史的時空考查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培養時空觀念素養,構建主干和枝葉分明的時空網絡知識系統,猶如形成高中歷史知識海洋的“北斗導航”系統,將大大增強處理不同情境下新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使歷史教學更好的落實新課標中歷史學科的五大素養以及高考評價的立德樹人功能。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