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卿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以素養為本,圍繞單元主題挖掘育人價值,并確立單元育人目標和教學主線;應結合學情對單元內的語篇及相關資源進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組,建立語篇內容之間具有整合性、關聯性、發展性的單元育人藍圖;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建構深層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促進其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的達成。
下面以PEP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5 Dinner’s ready為例進行論述。
一、單元目標分析
1.確定主題
本單元的話題是飲食和生活,屬于“人與自我”這一大主題范疇中“飲食與健康”的子主題。在本單元中,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和使用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I wouldn’t like... Would you like...-Yes, I would. / No, I wouldn’t.詢問和回答對noodles,? vegetables, chicken,beef等食物的喜好。本單元學習后,學生能夠在語境中與同伴交流介紹文本中的食物及部分增加的客家食物,會用基本句型點餐,介紹食物,最終以圖文結合的海報形式展示美食,宣傳客家文化。
2.單元主題內容
教師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對本單元詞匯進行補充,學生大致分出西餐食物和中餐食物,在作業中創設語境進行引導學習,讓學生對食物類詞匯分類或讓學生通過選擇菜單(西餐/中餐)再進行操練對話,創編對話。
基于已有的文本,筆者還拓展了自創繪本閱讀,使用了《Hakaa food》作為補充學習資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河源美食,談論河源美食的機會。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場景激發學生用英語得體地表達本單元核心句型。
通過對本單元詞匯、句型和真實情境的分析,我將單元大情境通過“我給河源食堂加道菜”,分別創設:美食節認識更多食物、購買食物、介紹美食和點餐、展示美食和制作美食四個場景六個課時。
在四個貼近生活的場景中,提取了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內容:從美食節認識更多食物和點餐的情景中提煉到了關心、幫助朋友,選擇健康食物,實行“光盤行動”的主題意義;在購買食物時,提煉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保護環境,善待生命,關心長輩的主題意義;在介紹美食時,提煉到認同中國飲食文化,用“英語傳遞中國聲音、傳遞河源聲音”的主題意義;在長期拓展的作業展示海報制作美食中提煉了宣傳客家美食弘揚客家文化的主題。在同一主題情境下通過幾個不同的活動實現學科育人的目的。
二、素養導向,設計單元作業任務
1.單元作業設計背景
因為龍川縣鄉鎮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寄宿吃食堂,剛好英語學科正在進行飲食單元學習,就決定在某校班級內發起了一個“我為河源食堂加道菜”單元學習任務。
學生們想完成這個任務,就要多角度了解客家美食、世界美食,把自己感興趣的美食做成宣傳海報。
2.設置任務成功標準和學習評價量表
從學生核心素養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文化意識等綜合考量,設置了“我為河源食堂加道菜”活動的成功標準和評估量表。
進行單元任務探究前,老師先帶著學生了解完成任務的評價情況。
3.主情境引領,設置小任務
為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我為河源食堂加道菜”的單元作業大任務,以情境引領設置小任務。Task1是探究生活中客家菜名的表達方式,學習點餐用語(第1和第2課時),Task2是購物,自主創建餐廳并模擬點餐(第3和第4課時),Task3是探究中西方餐飲文化差異及餐具搭配(第5課時),Task4是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內容完成最后的單元大作業任務(第6課時),周末學做一樣美食,制作推薦菜品海報。
4.以終為始,逆向設計開啟單元探究學習
(1)使用問題鏈和5W1H思維工具
在第一節課中,通過5W1H(WHO、WHAT、WHERE、WHEN、WHY、HOW)思維工具讓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分類,然后讓大家將自己的問題貼到問題展板上。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提出的問題都各具特色,比如紫金縣的八刀湯材料是什么?日本有怎樣的食物?澳大利亞的食物又是怎樣的?在推薦海報上我們可以寫些什么?問題關注的重點在增加食物的詞匯,會使用本單元重點句型。
老師將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及討論梳理出來的問題進行整合,生成了本單元每堂課的引導性問題,比如,What's the English name of? this dish?(我們吃的這道菜名用英語怎么表達?)帶著問題,學生就有了學習的方向,單元作業大任務就顯得清晰有方向。
(2)學習理解,開展小任務探究活動
Task1:學習用英語表達客家菜名
Task1貫穿第1和第2課時,通過已知英文菜名的構成方法去創造出更多的菜品,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為后面的教學內容作了銜接,實現了課時之間的關聯性。
Task2:教室里模擬創建餐廳和模擬點餐
再通過模擬創建餐廳和模擬點餐的作業,進一步評估孩子們對生活中菜品的英文表達是否能理解到位,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進行適當的知識建構并遷移運用自己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活動任務指向深度學習,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核心素養。
Task3:嘗試了解中西方餐飲文化差異
老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提取客家美食的信息再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呈現自己對飲食文化和健康飲食的理解。
Task4:制作美食海報
老師讓擁有相同飲食愛好的學生組成美食宣傳小組,并給“我為客家食堂加道菜”的任務制作美食海報。學生在展示推薦自己美食菜品的過程中, 表達都非常精彩和詳細,在整個作業展示活動實施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交流合作、研究思考能力及跨學科學習技能(融合了美術、語文、道法等課程),深度指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四、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展示海報過程中,英語老師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做出星級評價。根據新課標關于單元評價的概念,重點評價在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其語言知識和技能發展,文化知識建構、核心策略和方法掌握及運用的程度,以及思維能力的表現等。
最后,我們來反推一下這個單元作業大任務的設計是否合理?
從Task1開始分析,現實生活中菜名的表達,了解點餐、購物及模擬餐廳兩個小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詞匯及句型的建構,關于飲食和文化差異及餐具使用的小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飲食文化和健康飲食的理解。再運用到老師及學生自己查找的資料,進行補充閱讀,拓展客家美食詞匯,了解客家文化和中西文化,最終用表現型大作業展示本單元所學及拓展內容,達到了作業育人的功能。
這個單元大任務以終為始,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一系列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中,貫穿單元學習的始終,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多角度指向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
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注重單元結構內部的課時聯系,對基礎性、拓展性,以及在拓展作業設計中包含的實踐性之間的練習,讓學生在鞏固課堂內容的基礎上提升聽、說、讀、看、寫的能力。結合學生學情的具體情況,作業設計合理難易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發展,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有效落實了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減負提質”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的作用。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