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高茹
一、要懂學生
英語教師要學會走近學生,懂得并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王篤勤在其編著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中提到了“自然教學法”,該教學法強調教師必須滿足兒童的多元需求,小學階段必須設計各種各樣需要學生身心參與的活動。不能過度關注形式,必須將形式與意義相結合。筆者認為英語作業也是如此,需要我們老師花心思去設計,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然而,筆者卻發現,較多高年段的英語老師經常布置一些無意義且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的作業,比如重復性地抄寫單詞、句型和課文。很多學生都反映,他們不喜歡甚至有點抗拒這種機械性和重復性的抄寫作業,認為這種作業耗時,作用不大。相反,他們都喜歡有意義的作業,比如英語課本劇表演、英語手工制作、繪畫、思維導圖、英文歌演唱等。
二、要會布置作業
英語教師也要學會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是有技巧的,如果布置得合理,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對學生而言是件快樂且增加自信心的事情;反之則不然。筆者根據這些年實踐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以下妙招:
1.一日三餐:一聽一讀一寫。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所以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時,一定不能忽略這幾項技能的培養。筆者布置每天的作業時,一定會有一個聽英語、一個讀英語和一個寫英語的作業,我稱之為英語的一日三餐,它們耗時控制在15分鐘內,這個時間對于學生而言是合理的,而且他們也愿意接受,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更有效率;效率高了,學生自我感覺會良好,從而會增加他們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具體我是這么布置的:如果是預習作業,那么我會布置聽5分鐘、讀5分鐘新課的內容,以及一個5分鐘的預習小練習;如果是復習作業,我會布置聽5分鐘、讀5分鐘當日所學課文的內容,以及一個5分鐘的復習鞏固練習。經過我這些年的堅持,一日三餐的這種作業模式是學生們非常喜歡也認可的,所以我教的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都會比別的班級的高。
2.飯后甜點:一畫一錄一演。單周周末我會讓學生根據本周學習的內容,自行選擇用思維導圖或者手抄報的形式來呈現,這樣的作業不僅有趣,且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因為學生在設計思維導圖或者手抄報時,他們會有思考,比如這個內容應該放在哪個地方?比如這個主題應該怎么拓展開來做成思維導圖?這種經過自己思考的作業會比不用動腦思考的作業更有效果。此外,讓學生自行選擇是充分站在學生的能力和需求上考慮的,對他們的自信心的培養和發展是有幫助的。雙周周末我會根據當周學習的內容,設定一個主題,讓學生用英文去介紹這個主題的相關內容并用錄視頻的形式完成,上傳到英語學習群。比如我們本周學習了About me,我會讓學生根據這個主題去介紹自己,提示他們可以從自己的樣貌、外型、興趣愛好等方面去介紹自己。周末除了以上兩種作業,我還會布置課本劇表演,這是我所教過的高年段的學生都非常喜歡的作業。一般我會讓學生在周末自由排練,周一的英語課上進行表演,因為周一學生的精神狀態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好,不適合上新課內容,所以用表演代替,不僅可以復習前一周所學內容,還可以提供一個平臺和機會讓學生去展示自己、鍛煉自己,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3.要肯定學生。(1)表揚具體行為。在英語作業中,教師要學會表揚學生的具體行為。比如,表揚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工整的書寫、按質地完成、按時地提交等。教師通過肯定具體行為,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2)及時反饋。學生上交的英語作業,教師要用心批改,并善于發現其中的閃光點。一旦有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都要及時反饋。及時地反饋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作業完成的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完善。反饋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但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反饋的是作業中的問題,則私下找學生談,教師要注意語氣和態度,耐心地引導和提醒學生改進;如果反饋的是作業中的優點,則可以在班上進行表揚,或在班級群中反饋;也可以通過他人進行表揚,把學生在作業中的閃光點及時反饋給班主任或者家長。(3)給予獎勵。除了肯定和及時反饋學生的英語作業,教師還要適時給予獎勵。比如可以獎勵小獎狀、印章、文具、英語繪本等。筆者常用的就是獎勵小獎狀,每周五都會進行一次隆重的班級頒獎儀式。在頒獎儀式上,我都會給每位上臺領獎的學生拍照,并把照片分享給家長,讓家長一起感受這份喜悅。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