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一、引言
2022年4月,在國家“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完善了義務教育課程的培養目標,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被列為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凸顯了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價值和重要性。思維品質反映了核心素養的心理特征。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二、思維品質培養與英語閱讀教學的關系
閱讀課作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課程類型,是在師生與閱讀文本的互動中促進教學和學生發展的動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布魯姆將認知過程維度劃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和創造。從記憶到創造,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逐步提高,實現了從low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低階思維)到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高階思維),從機械鉆研到真正理解、歸納、判斷,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建構知識的轉變。
新課標恰好從觀察與辨析、歸納與推斷、批判與創新三個方面提出了思維品質發展的學段目標要求。這三個方面基本上代表了低階、中階和高階三個認知層次的思維能力。如果把這些表述視為動詞短語,這三個方面也是三個認知層次的思維活動,第一層次:觀察圖片或現實生活的人與事、現象、問題等,辨析與比較信息,歸類信息、觀點、特征,判斷事物之間、觀點之間的關聯性和邏輯關系;第二層次:概括、歸納、提煉信息和觀點,根據已有信息進行預測,推斷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人物心理和行為動機,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第三層次:表達自己的喜惡、看法并說明理由,評價語篇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創造語篇、再現經驗,表達觀點、情感和態度。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推斷、歸納、建構、識別、評價、創造等,加強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提高思維品質。但是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對文本表層信息的梳理和對語言知識的講解,而忽視對文本背后的思維、文化、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深層次分析、解讀和評價。這種淺層的閱讀教學忽視了英語學科的人文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基于這一現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思維訓練融入閱讀教學活動之中,設定可達到的思維品質學習目標,設計有效的課堂閱讀活動,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聚焦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通過英語閱讀教學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和閱讀英語文本的過程中,學會多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看世界,理性有序地表達觀點,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下面,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初中英語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B (2a-2e)為例,探究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1.基于語篇,提煉文本主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語篇邏輯性很強,段落清晰,大部分都有標題,且標題通常是文本內容和中心思想簡結概括的表達形式,根據課文標題進行預測是基于閱讀期待的主動探索行為,也是思維邏輯的體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文章標題,結合自身的認知經驗,通過討論或提問的方式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邏輯推理的思維。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又可以要求學生找出語篇或段落的主題句,摘錄關鍵詞,提煉出語篇或段落的主旨大意,培養學生梳理、概括等邏輯性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1]在學生進行文本閱讀之前,教師要求學生仔細研讀標題“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根據標題預測課文內容。有的說可能是關于籃球發展的歷史,有的說可能是介紹發明籃球的人物,還有的說可能是介紹人們為什么會喜愛籃球。學生們各抒己見,通過發散式的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培養了邏輯推理的思維。
發散式討論后,引導學生開展語篇閱讀,讓學生四人小組為單位梳理basketball的基本信息,從who, when, why, what, how等多個維度獲取語篇基本信息,提升框架意識,梳理語篇結構。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尋找主題句和短語來概括語篇主旨大意,建構信息間的聯系。
2.深入語篇,挖掘文本內涵,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運用略讀策略引導學生在掌握了主旨大意和框架后,應深入語篇,設計理解性活動,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語篇找到細節或關鍵信息,逐段突破,分析這些信息在表達文本主題意義中的作用,挖掘出文本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2]在學生對整體語篇信息有了準確的思考和理解后,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語篇,進一步分析籃球的歷史,籃球的發明和籃球的普及,逐段突破,提出以下三個問題:“ How is it developed? How is it played? How popular is it?”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深入分析語篇內容,通過分析語篇內在邏輯培養學生質疑解惑的辯證思維。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詳細分析和質疑解惑之后,教師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s?這一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羅列出“good and difficult things about being a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
3.超越語篇,探究文本價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語言學習的最終價值是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尤其是讀后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加工、轉化和升華,超越文本,將知識轉移到新的情境和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生活的認知,將自己的思想創造性地表達出來。
[教學片段3]在進行全文閱讀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關注文本標題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invented?特別強調invent這個詞,并提出探究性問題:Do you know any other popular inventions? Can you list them?給學生留下了充足的聯想和想象空間,鼓勵學生進行“brainstorm”,學生會結合生活中的常用事物,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根據出現頻率比較高的答案,將學生引導到internet上,并要求學生從who, when, where, use等方面設計關于internet的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最終以Internet-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the world為標題創作出一篇新的文本。
通過讀后寫作活動,學生在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走出文本,發揮聯想和想象,創造性地表達觀點、情感和態度,實現了從基于語篇、深入語篇到超越語篇的轉變,促進了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