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副院長 趙憲庚

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表現模式,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質上是以效率、協調和可持續為目標,使得經濟社會發展、資源能源循環利用、環境保護之間形成辯證統一和協調發展的有效路徑。作為區域減污降碳的重要單元和實施主體,城市是實現全球綠色和低碳的關鍵所在。加快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刻不容緩,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標準化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加快構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標準體系對于保護資源環境、降低能耗、減少污染,實現我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化在支撐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標準是實現減污降碳目標的約束手段。為約束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我國已制定強制性環境質量與污染物排放國家標準近200項,強制性能耗限額國家標準108項,強制性能效國家標準66項,有效支撐我國減污降碳目標。另外,標準化還可以推動城市在綠色低碳技術方面的創新和發展,通過制定針對綠色低碳技術的產品和標準,引導企業和研發機構進行技術創新,提高城市綠色低碳技術的水平和成熟度。
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標準體系框架。標準體系是指導標準化工作的基礎,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了城市綠色發展標準體系,標準體系包括基礎與管理、空間布局優化、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綠色低碳文化服務等五個子體系。
對城市綠色低碳標準化發展的三點建議:
第一,推動城市綠色發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加強科研攻關與標準制定全流程的同步對接,推動標準研制與技術研發同論證、同部署、同實施,構建科研標準產業三位一體的評估機制,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為高質量標準的有效機制,在技術研發中強化標準作為核心考核指標,建設科技成果標準化服務平臺,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化水平,以高標準引領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形成以標準應用及效果評估持續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優化改進與迭代升級的長效機制。
第二,建立多層次、全覆蓋、多維度的城市綠色發展二元標準供給體系。針對城市綠色低碳轉型對標準的需求,建立起結構互為補充、統一協調的城市綠色發展二元標準供給體系。強制性國家標準守住節能、環保底線,推薦性國家標準滿足不同層面基礎通用需求,提高團體標準供給質量和有效應用推廣,促進團體標準引領城市綠色低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現不同層級標準的協同共治。
第三,提升城市綠色發展標準化對外開放水平。支持國內標準化機構、研究院所、企事業單位在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國際標準研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活動,及時提出適應我國實際的意見,貢獻中國智慧。鼓勵大型企業在開展國際合作項目時積極推動我國標準、技術“走出去”,提升相關標準和技術的國際影響力。積極參與區域標準制定,向區域標準組織分享我國成功經驗,支持發展中國家城市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