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 于欣麗

WTO成員國每年新制修訂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呈快速增長的趨勢。2005年全年,全球WTO成員國向WTO通報評議60天,通報的技術法規和強制性標準1 218項,2022年年底達到6 080項,增長了5倍之多,這意味著在貿易中差異性的東西多了,客觀上影響貿易的便捷性。
首先,中國積極的支持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首先積極采用國際標準,響應WTO的要求和號召,各個成員國都要采用國際標準,在2021年頒布的《標準化發展綱要》里就明確給出了戰略目標中4個定量指標中的1項—到了2025年我們采標率將達到85%,當前是75%,提高采標率,提高一致性程度,中國做了積極的努力。
其次,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減少國際貿易的差異性。我們在《標準化法》的修訂里面,把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3個強制性標準整合為一級,就是強制性國家標準一級,這樣整合的結果對國內實現一個市場、一個底線、一個標準,標準數量也大大減少,從整合前的11 224項到了現在的2 000多項,WTO通報的量少了,帶來國際貿易上的差異性也小了。
第三,開展國家標準外文版的編譯,服務貿易便利化。中國認識到在采用國際標準時還有一些在中國不適于采標的內容,而這些沒有采標的標準我們也進行公開,讓外部可以獲得。我們采標的是不公開的,因為采標的版權在國際組織。沒采標的全文公開,但是公開的中文別人看不懂,我們就積極推動把它翻譯成外文版。2022年底,已經發布的國家標準外文版1 369項,正在制定中的外文版2 119項。
最后,鼓勵外商更多參與我國的標準化活動,對國際貿易會有促進作用。在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里面明確提出了,支持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標準制定工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保障外商投資企業與我們的內資企業依法平等參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活動,二是參加標準制修訂的活動,這一點是最核心的方面。截至目前我國一共有1 328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中外資企業代表有3 449人次,占委員總人數的6%。
最后用1997年第28屆世界標準日主題,“世界貿易需要國際標準”來作為結束。該宣傳提到,當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國際標準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從而使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兼容的時候,商家和客戶一定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通過向全球市場提供基于國際標準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供應商便能節省費用,避免為滿足不同國家的要求而進行的昂貴的技術改造和生產作業??蛻粢矔l現他們的選擇范圍擴大到包括世界各地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客戶還能從供應商之間的競爭降價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