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剛
(昌樂縣營丘鎮財政經管服務中心,山東昌樂 262415)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地區遼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基數龐大,鄉村振興是推動小康社會建設工作的重要核心因素,如今的鄉村振興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使農業生產水平得到提高,促進農村經濟增長。
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對周邊農村的勞動力產生了虹吸效應,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中,造成了農村的一系列問題,鄉村衰竭已經阻礙了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要將菜籃子緊緊抓住,為了這一戰略目標,提出了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對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的農村以集體經濟為主要發展動力,鄉村振興可以借助政府宏觀調控的方式將農業產業中資金、土地和人力匯聚,提升農產品達標率,通過農業機械化和集中化經營,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基數大、工業化水平仍需提高,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針對國情和現狀,政府需要重視農業經濟,農業經濟的發展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農村區域存在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在偏遠落后的農村區域仍然存在基礎設施欠缺的情況,嚴重阻礙了農業作業效率的提升,使農業整體水平處于較低階段。雖然國家不斷加強資金的投入,但是整體效果仍有待改善。機械設備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量,對帶動農村經濟具有重要作用,要通過市場經濟和政府大力扶持積極投入農村基礎設施。
農業發展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受到行業自身的制約,農業融資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困境,相當大的農業區域存在融資難的問題。資金短缺目前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針對現狀,要改變傳統農村農業的生產現狀和經營觀念,改變農民的生產習慣,大部分農民無法在農業生產中通過資金投入提升生產效率,需要不斷改善融資環境。
農村經濟與城鎮經濟存在差距的重要因素是勞動力的流失和人才的欠缺,由于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城市,迫使大量的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農業所需的大量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滯留在農村的務農人員存在文化程度低等現象,大量務農人員仍存在小農經濟遺留下來的思想,無法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農業知識提高農業產量,農業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因此農業經濟的發展得不到良性循環。
在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體制來推動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健全保障機制,規范管理機制。農村經濟發展受到規章制度的制約,在缺乏健全制度的前提下,只有少量人掌握決策權,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主義,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健康運行。
農業產業結構是農村經濟生產力的重要體現,當前農村地區產業發展時間較短,經驗較少,且科學技術的應用水平較低,對經濟建設極為不利。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下,地方政府推動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成為可能。根據調查顯示,部分農村地區因地理環境與經濟狀況等因素,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尤其是經濟落后的地區,缺少先進的技術手段與資源整合能力,造成當地資源的浪費。例如,擁有大量土地資源的農村地區,由于農業生產機械設備的推廣工作不到位,導致地方產業的土地資源開發工作進展較慢。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地方特色產業生產能力不足,生產力水平不高,導致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后。
當前,部分農村地區網絡設施不足,信息化經濟管理意識缺失,經濟管理水平較低,不利于鄉村振興發展。在網絡環境基礎下,亟待解決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問題,信息化管理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特色農產品銷售有著較大關聯。不斷完善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是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另外,在信息化管理平臺缺失情況下,對信息化設備與信息化技術的使用水平較低,不利于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對農村經濟發展極為不利。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在市場營銷管理上也要不斷增強,由于缺少平臺監控,難以準確獲取農產品銷售市場的信息,對農產品銷售極為不利,延緩鄉村振興的進程。
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要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區,向農民傳授農業改革技術,積極引導正確農業發展方向。在農業生產中,政府要加大投資力度,將農業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增加農機具的使用頻率,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保障農民生活質量,將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改善。加大投資將現代化管理模式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注重農業多元化發展,明確農業發展方向,注重農業生態發展,因地制宜,健全農業發展道路。在使用農藥的問題上,要宣傳正確的觀念,提供正確的農業生產模式,基層黨員干部要引領農民學習正確的農業理念,高效宣傳生態平衡觀點,普及理論知識,讓農村發展有成效、有目標、有方向。另外,政府要對農業生產制定補償制度,對于新型農業生產要加大培訓力度,讓每一位務農人員都可以了解家鄉土地特點,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量,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1]。
鄉村振興要結合農村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對于風景優美的農村可以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吸引更多城市居民走向農村,通過短暫游玩的方式帶動當地農業經濟,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務農生活以及觀光旅游,利用獨有的農村特色和風土人情,促進人口流動,將農村服務、餐飲等相關行業帶動起來,通過旅游業帶動農業的模式推動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的產業振興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地發揮出不同地域的鄉土特色,對于平原地區,可以加強農業生產大型機器的運用,對于丘陵地帶要發揮出獨特的山林與池塘特點,對于景色優美的農村地區可以加強旅游產業支持,發揮出傳承村的鄉土古韻和人文色彩,將不同產業與農村進行深度融合。例如可以將濕地建設用于農村旅游產業的助力發展,結合農村資源特點,大力開發自然景觀,不同地域的農村在地形地貌上會存在較大的差異,要結合農村本土資源組織農村經濟活動,將新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確保經濟建設有序開展。另外還可以結合農村紅色根據地的特色大力發展紅色革命旅游產業。對于自然資源匱乏的農村可以結合土壤條件開展藥材和水果的產業種植與栽培,積極尋求合作企業,在農村建立農產品加工廠,帶動當地農村就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2]。
鄉村振興的基礎在于農產品產業的振興,通過產業轉型提供鄉村經濟來源,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與鄉村振興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資源配置,通過資源合理配置解決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杜絕生產資源的嚴重浪費,完善農村的網絡與交通等基礎建設,拓寬農業經濟的發展空間,利用自媒體等網絡渠道實現農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拉近農村與城市的距離,實現共同富裕。農村產業轉型首先要對癥下藥,結合農村特色和發展需求吸引大量農業技術人才,對不同農村完成農業發展的設計,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發揮出來。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農業科技,完善農業加工企業的管理系統,建立生產加工、種植、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鏈條,加快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
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城鄉協調來推動,讓更多城企業承擔起助農的業務,通過企業推動農業發展,為農村農業建立良好的升級條件,提高農村人口的就地就業率,以此改善農民生活,提高其經濟收入。對于較密集的金融區域,政府可以借助金融制定農村企業相應的優惠政策,政府可以將優惠力度向農業產業傾斜,鼓勵投資走向農村,建立大規模產業基地,帶動城鄉發展,使城鄉協調發展,運用城市經濟優勢完善城鄉結構,使經濟發展將城市與鄉村緊密結合。
健全農村經濟體制建設才可以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村經濟加速發展,要科學規劃農村經濟發展藍圖,重視農村經濟運行機制。農村基層干部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提高管理能力還要提高農業種植等專業技術,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不斷尋找運行機制問題和漏洞,提高領導干部的崗位責任感,建立針對性措施,通過具體規章制度的建立減少農村經濟運行的問題。結合農村發展現狀,優化健全經濟體制,使新規章制度滿足農村經濟發展,使農業經濟與社會發展相協調,加強民主制度建設,制定科學的制度保障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對農村經濟管理與發展方向不斷調整,以縮小城鄉差距為主要目的,實現農村地區經濟蓬勃發展。對此,地方政府加快農村經濟現代化管理建設,提高農村地區信息化與機械化水平,為其生產力發展提供充足動力。例如,在某地,地方政府主動投資幫忙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對農業生產、加工與銷售做出指導,使其生產力水平得到提升。首先,結合當前農村地區的生產力水平,對其機械化設備進行引進,實現現代自動化農業生產加工。農業生產人員對機械化設備的使用效率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上,加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為農村地區經濟建設注入活力。信息化技術在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時間較短,對文化素質水平較低的農業生產人員來講,應用信息化技術較為困難。其次,在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中,充分利用網絡環境,隨著5G技術發展,部分村鎮企業開始使用該技術進行生產經營,對信息化平臺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經驗。通過技術交流互鑒,為該地區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與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實現該地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
另外,在農產品市場銷售中,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應用水平不斷加深。首先,信息化平臺中的動態監控功能,對農產品市場狀態進行監督,不斷獲取市場信息,對農村地區經濟作物的種植提出指導。在信息化平臺完善中,將數字技術不斷創新與應用。其中人工智能對農產品的銷售與市場的動態監督有著積極作用,通過人工智能銷售,減輕工作人員的壓力,同時,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助力。由于大部分農業種植人員,從事農業生產工作,對市場銷售手段與銷售方式不了解。人工智能的出現有效緩解該情況。信息化管理平臺應用時,大數據技術對市場的消費能力進行調查,根據調查信息來調整農業生產的結構。其次,信息化平臺完善有利于提升經濟管理人員的效能,對相較于傳統的人工管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且效果不佳。在信息化管理平臺中,通過線上管理的方式實現對農業生產與經營的管理。對不符合現代農業生產理念的行為進行約束,約束力度不足,則采用法律法規進行控制,對農村經濟管理有著積極作用。農村經濟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為管理人員提供平臺,豐富了經濟管理的手段,加快了鄉村振興的建設步伐。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結合鄉村特色大力發展經濟,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幫助鄉村產業順利轉型,加強勞動力和人才的輸入和建設,協調城鄉均衡發展,加強科技建設,力求使城鄉均衡發展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