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江蘇南京市高淳區供電公司 朱海濱 芮銘歡 孔丹軍
2022年以來,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和省公司“電靚鄉村”八項行動工作要求,國網南京市高淳區供電共公司緊密圍繞南京市供電公司“六強六爭先”黨建實踐,堅持因地制宜,制定“黨建+鄉村振興”工程實施方案,重點圍繞厚植黨建引領新優勢、注入產業發展新動能、打造鄉村治理新體系3個方面,細化14項工作任務,推進“黨建+”工程高效落地,為促進“黨建+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充電賦能。
充分發揮黨建強引領、強推進、強紐帶的作用,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強化理論武裝穩根基。深化校企產教融合,打造“流動的馬克思主義課堂”,組建專業化宣講團隊,特邀高校教授講述黨課,以青年黨員骨干、駐村“第一書記”為授課主力,走進南京市首家“村網共建”電力驛站,圍繞安全用電、電力設施保護、綠色低碳發展等主題開展電力微課堂宣講,筑牢黨建工作根基。
強化為民服務顯擔當。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出“高效電、智慧能、淳幸福”9大服務舉措,不斷提升鄉村供電服務水平;防疫期間發動各級黨員干部、群眾150人次,參與卡口執勤、核酸檢測等志愿服務;積極開展“銀發關懷”、助企紓困、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等活動,全力以赴聚人心、暖人心、穩人心,有力彰顯了供電人的責任與擔當。
強化示范引領樹典型。充分發揮“省級學雷鋒活動示范點”作用,結合典型選樹常態工作開展,積極弘揚基層站所先進典型事跡,傳承“向上向善向好”的優良傳統。深化非物質激勵舉措,開展淳電“追光者”評選活動,以榜樣力量樹立時代新風。2022年,公司1名員工獲評南京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并入選市公司“名人堂”,1人獲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2人分獲南京市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
組建先鋒服務團隊,助力地方特色產業鏈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
打造電力供應鏈,實現保鏈穩供。聚焦高淳水產特色養殖產業,大力實施圩區電網再提升工程,讓67千米2蟹塘用上放心電,解決近3 000戶螃蟹養殖戶轉供電難題。目前圩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86 1%,同比提升0.06百分點。聯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全省首個農業園區“開門接電”示范區,區域內平均接電時長縮短至2.8個工作日。
打造用能產品鏈,實現強鏈引領。促成高淳區農業農村局出臺糧食電烘干專項財政補貼政策,打造全國首個糧食烘干全電氣化示范區。推出“慧養殖”智慧漁業監控管理系統,實現環境實時監測,信息自動推送、設備在線控制,助力螃蟹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簽訂綜合能源戰略合作協議,就水產養殖全產業鏈電氣化達成合作意向,以“固城湖高品質螃蟹”品牌為示范,打造綠色農業“高淳樣板”。
打造供電服務鏈,實現助鏈發展。依托水上共產黨員服務隊開展圩區專屬供電服務,組建“運檢+三新”2級服務網格,解決圩區客戶故障搶修時間長的“老大難”問題。加快供電所數字化轉型,推行作業一個終端、任務一次派單、服務一次辦結的“三個一”工作模式,實現現場作業只跑一次、低壓業務一次都不跑。
配合政府實施鄉村治理行動,努力打造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樣板。
深化民生服務。深入開展“村企聯建手牽手 電靚文明振興路”活動,以“村網共建”電力驛站為載體,構建政企網格互融的新型供電服務模式,駐點開展業務咨詢、快速搶修、預約上門等服務,實現用電業務“就近能辦、簡單速辦、少跑易辦”,將電力驛站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電力網格融入社會治理網格,讓鄉村便民服務零距離、更貼心。積極對接住建部門,聯同街道、物業、樁企,推進充電樁入小區、入園區、入景區、入鄉村,讓百姓用能更便捷。
扮靚美麗鄉村。與南京電力設計研究院聯合開展配電設備“融電入景”合作共建工程。圍繞廁所改造、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工程,提供特快接電服務。完成鄉村電氣化改造項目99項。實施農村供電設備“融電入景”合作共建工程,不斷提升鄉鎮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強化示范引領。聚焦“一村一品”,主動對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永勝圩)、東壩和睦澗糧食基地、淳青茶廠等企業,實施供電設施改造升級工程,助力打造國家級螃蟹全產業鏈典型縣、東壩大仁凹省級特色田園村、石墻圩省級公療惠農精品民宿等特色品牌,得到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圍繞“強化政企聯建、推進電網建設、構建服務機制”為主線,全力以赴做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文章”。持續厚植黨建優勢,深入推進“黨建+”工程,塑造好“精益求精、務實求新、永爭第一、善于唯一”的淳電品牌,為助力全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淳電智慧、淳電經驗。
深化戰略合作。加快推進與區政府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加快電網升級改造、推動服務品質提升、助力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能源綠色轉型等方面建立良好合作關系,促進政企共建再上新臺階。
健全配套政策。結合高淳區位優勢,促請政府出臺關于智慧農業升級、企業電氣化改造、居民綠色出行、鄉村用電安全治理等支持性政策,為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搭建良好的政策支持平臺。
強化價值輸出。以推進98個行政村“村網共建”電力驛站為載體,結合村鎮級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進“揭榜掛帥”項目高效落地,推動“黨建+”形式、內容向多元化發展。建立驛站共產黨員示范崗,試點打造橋李村數字零碳電力驛站建設,打造國網級別助力鄉村振興示范點。
做好項目對接。發揮公司及供電所屬地資源優勢,提前對接各街道政府,了解各地重大項目建設需求,做好項目拓展對接服務。圍繞電靚慢城的建設理念,將景區電網建設經驗輻射至高淳全域,全面推進開展農村低壓電網“飛線”整治專項行動。
打造示范工程。激發“黨建+”項目活力,遵循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的農網建設原則,大力實施“黨員先鋒引領、人才隊伍鍛造、示范帶動”的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工程。
加快數字賦能。以數字化供電所建設為契機,對國網鄉村振興示范點橋李村內13個配變臺區應用智能融合終端、低壓智能斷路器、各類傳感器改造;同時利用地理信息對電氣量進行3D建模,構建數字智慧臺區,發揮數據的生產要素作用,以數據流引領和優化能量流、業務流高效發展。
搶修服務更高效。以陽江鎮為試點,建立中低壓搶修一體化網格服務團隊,不斷提高圩區配農網搶修管理質效,實現“一張服務工單、一支搶修隊伍、一次到達現場、一次解決問題”的“四個一”工作目標。
業務辦理更便捷。針對椏溪供電所服務區域廣、常住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前移服務關口,推進98個行政村“村網共建”電力驛站全覆蓋,依托“網上國網”App開展新裝增容、電費交納、故障搶修等線上服務,有效推動簡單業務不出門、復雜業務不出村,實現辦電零距離。
產業發展更綠色。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先導,高效推進農漁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餐飲全產業鏈電氣化進程;針對當地旅游觀光出行特點,結合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規劃,在景區停車場以及商貿、郵政、供銷、運輸等車輛集中區域,開展公共充電網絡規劃建設工作,在房車基地試點打造“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建成5 000米充電網絡圈,助力文旅產業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