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瑩琳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在辦公建筑設計中, 要結合國內外的先進建筑設計思想, 進行整體的規劃與設計。 既保留了原有的地貌特征, 又借助景觀的力量, 使其既能體現區域特征, 又能突出人性化的設計特征, 最終實現多層辦公建筑的使用舒適、 便于管理。 合理確定各功能分區的內部空間布局, 使各區域的交通組織順暢有序, 使各功能分區之間不發生交叉。 建筑的功能布局, 方便、 舒適, 可長期發展。 注重實用性, 堅持科學、 合理、 節約用地的原則, 既要兼顧當前的發展, 又要兼顧到今后的發展[1]。
當前多層辦公建筑辦公功能的發展趨勢特征是:1) 以餐飲、 辦公、 休閑三個方面為核心的設計模式; 2) 辦公室內部空間的設計方式以開放式、 大空間為主; 3) 各房間的聯系, 利用空間走廊布置, 使其具有觀賞作用。 而且, 多層辦公建筑的內部布置也是以單一的方式進行; 4) 多層辦公建筑的社會化服務功能日益完善。
在多層辦公建筑的規劃和設計中, 應遵循下列原則。
在多層辦公建筑綜合體的設計中, 必須注重公共使用空間、 公共服務空間的合理化, 力求以中庭為主, 其他使用空間相圍繞的平面布局模式, 這樣可以提供人與人之間進行公共性的交流和欣賞; 在多層辦公建筑中, 公共空間包括大量的衛生間、 電梯、 設備間等, 盡可能集中地安排, 使主要使用空間、 交通空間、 設備技術空間三個主要區域進行清晰的劃分, 便于下一階段的空間設計。
在多層辦公建筑的規劃與設計中, 必須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設計。 特別是在工作間的設計中, 要保證空間的合理分配, 同時, 在隔斷空間的設計上, 充分考慮了工作人員之間的配合, 采用開放式的形式, 不僅可以滿足辦公的需要, 還可以讓使用者擁有更舒適、 更方便的辦公環境, 提高工作效率[2]。
在工程設計中, 必須重視新材料的選用, 保證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提高施工效率。
薪酬管理所表現出來的外部競爭能力,能夠有效的提升企業知名度。具備較高競爭能力的薪酬管理可以吸引企業外部的人才來提升企業的人力資源優勢。而且隨著企業的薪酬設計復雜化,給應聘者在判斷企業的薪酬外部競爭能力帶來了較大難度,因此薪酬管理外部競爭能力的鮮明體現尤為重要。
4.1.1 多層辦公建筑形態的選取
在多層辦公建筑的設計中, 既要保留原有的都市形態和質感, 又要以現代的形式進行創作, 同時要注意選取合適的形態, 以維持發展都市的內在秩序。 首先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分析, 例如: 自然、地形、 周圍城市的道路狀況和發展趨勢; 其次, 認真研究繪制地形圖, 對周邊環境進行分析, 綜合考慮日照、 主導風向、 噪聲源等因素, 選取效益最佳的多層辦公建筑形態[3]。
4.1.2 正確處理城市交通系統與建筑外部的關系
為了解決多層辦公建筑周圍的交通擁堵, 需要對周圍的道路進行細致的分析, 對現有的交通進行合理的評價, 并對新增的機動車、 行人流量進行預測, 并制定相應的對策, 以達到緩解或緩解這些矛盾的目的。
4.1.3 外立面造型
室外空間的設計是實現辦公建筑與周邊城市景觀相協調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適當開辟廣場、公共綠地等, 布置小品、 雕塑、 休息椅等娛樂活動,對原有的古樹、 古井、 古石、 水面、 土坡等進行保護。
4.2.1 在城市空間中的建筑形態和位置
辦公建筑的外部形態應該符合整個城市的整體形態和城市的特點, 并通過對區域環境要素和自身條件的比較和分析, 確定其作為“主體” 或“客體” 的存在。 如果以“主體” 的形式存在, 則必須在該地區有突出的地位, 并有明顯的高度和體量上的優勢, 從而形成一個視覺中心, 并在功能上體現出獨特的領導作用。 “客體” 建筑的外立面造型要處理好高度、 體量、 開窗比、 色彩等方面的關系,體現出自身的特點, 并與周圍的建筑融為一體[4]。
4.2.2 建筑形態和內部特性的關聯
辦公建筑既要重視外在形態的物質表達, 又要注意內部的精神特質, 如辦公、 科技辦公等, 各功能的辦公建筑都有不同的外在形象。 比如, “門”、“官帽”、 金融建筑的“古幣”、 高科技建筑的“電路板” 等, 都是通過大量的符號或形象來表現建筑的內部特點。 也可以用幾何圖形自身的表情來表達某種抽象的含義, 比如橫線表示平滑、 流暢, 給人一種平和、 親切的感覺, 垂直的線條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 經常讓人聯想到蓬勃的生機和氣息, 圓形表示團結、 團聚、 團圓, 方形立面則傳達出嚴謹、規則的秩序感[5]。
4.2.3 造型設計中的細節加工
在考慮整體形象的時候, 辦公建筑必須做好細節的設計, 以達到豐富的視覺效果。 在多層辦公建筑的建筑造型設計中, 建筑的細節設計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底部、 中部和頂部。 多層辦公建筑的底層以入口和裙樓為主, 入口要與主樓整體的比例協調;裙房的外立面要注意控制墻體比例、 材料變化和必要的外部裝飾。 在辦公建筑中, 中央部分是最大的展示空間, 因此, 要注意窗戶的細節, 比如窗戶的形狀和比例, 這是影響整個建筑風格的重要因素。
4.3.1 門廳的空間布局
多層辦公建筑的門廳是用戶感受最直觀、 最有沖擊力的地方, 因此要按照建筑的用途來確定其形象。 在開放式辦公場所中, 靈活多變的空間結構應該能夠反映企業的文化內涵, 同時也要體現出高效、方便的特征; 莊重機關、 公檢法機關應采用簡潔、對稱的方正布置, 注重空間的包圍, 材料以石材表現穩定、 質樸的特點; 商務綜合類辦公室的單一入口大廳要盡量緊湊、 簡潔, 共用大廳要兼顧多種功能, 并注意流線的組織和導向。
4.3.2 辦公場所的空間布局
為了打破“方盒子” 式的辦公空間格局, 將辦公空間分成敘述性、 結合性、 睦鄰性、 游牧性等多種形態, 使得辦公空間更具標志性、 靈活性、 開放性, 能更好地發揮用戶的創意, 更能促進員工的工作與溝通。 在辦公區域的空間規劃中, 要合理安排交通樞紐和走廊, 并掌握好辦公室的規模, 以增加平面的使用。 盡管在現代多層辦公建筑中, 人工燈光與空氣調節仍是主流, 但是為了舒適與節約能源,在設計時要盡量提高室內的自然采光與自然通風。
4.3.3 輔助空間的設計
在多層辦公建筑的輔助空間設計中, 電梯的設計必須符合消防規范的基本要求, 并按建筑的性質、規模、 標準層面積來確定電梯的數目和布局。 在設計中, 最重要的是要保證通暢和便利, 廁所的設計要考慮到合理性和舒適度, 廁所的位置應該放在交通樞紐的一邊或者附近, 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
多層辦公建筑是一種“小型住宅區”, 在多層辦公建筑綜合體中進行生態化設計, 對改善多層辦公建筑的規劃和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余的區域應該是相鄰的, 但與辦公、 調度等區域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規劃的時候, 辦公區域應該是一個整體, 它與其他部分通過一個可停放汽車的停車場等相連, 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既方便, 又有豐富的構圖。
在多層辦公建筑的設計中, 為了改善辦公樓的通風性能, 可在樓頂的玻璃天窗一側安裝電動百葉窗等, 根據季節、 溫度、 時間等因素調整多層辦公建筑的通風狀況。 同時, 在辦公建筑的外墻設計中,可以選用縱向、 橫向組合的“呼吸式” 遮陽板, 遮陽板由混凝土板構成, 面層是啞光色的瓷磚, 根據夏秋日照的特點, 將遮陽板的橫向布置在垂直方向,用于遮蔽窗戶上方的陽光, 水平的橫梁用于遮蔽下面的陽光, 而在接近人的視野范圍的時候, 可以使用更小的擋板, 這樣可以增加室內的通風效果, 提高通風水平。 在夏季進行室內制冷時, 采用這種通風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通風將室外空氣中的熱量排出, 降低室內空調所需的制冷負荷, 降低能耗,節省能耗。 同時, 這種結構可以防止雨水沖刷下遮陽板上的灰塵流向外墻, 從而使建筑外墻更長久地保持干凈。
在多層辦公樓綜合體中, 盡可能的營造出立體化、 多層次的綠地, 這樣的規劃和設計可以讓室內的中庭成為一個以熱帶植物為主的庭院, 并增加了內部的綠化面積, 以此來凈化內部的工作環境, 改變建筑的局部氣候, 讓建筑的環境更加活躍。
4.5.1 多層辦公建筑的能耗構成
在多層辦公建筑的能耗結構中, 約80%的能源消耗來自空調供暖和照明, 而這些都是我們減少建筑能源消耗的突破口。 通過改善建筑周邊維護結構的熱工性能、 改善窗和窗的性能、 充分利用自然通風、 合理遮陽系統、 提高設備能效比、 使用節能燈具等。 同時, 要使室內熱環境在不同的戶外氣候條件下處于舒適區域, 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不同的室內外熱環境參數。 在這種情況下, 室內外溫度的變化, 會透過建筑物的圍護結構, 產生熱量, 造成室內熱量損失。 熱量會導致室內的溫度升高, 為了控制室溫的升高, 維持室溫在適宜的范圍內, 就必須通過提供足夠的冷空氣來抵消得熱量。 由于失熱會導致室內氣溫下降, 因此必須通過給室內補充熱量來補償室內的熱量, 從而避免室溫降至舒適值之下。 所需的冷、 熱, 稱為建筑物的冷熱消耗。 建筑物的冷熱耗量由下列幾個方面決定: ①室內、 室外溫度差異較大, 輻射強度較大, 其冷熱消耗較大。室內外溫度的變化取決于室內的溫度和溫度的變化。夏季降低室內溫度, 冬天增加室內溫度, 使室內溫度和室內溫度的變化增加, 增加了室內的冷熱消耗;②建筑物的圍護面積愈大, 其冷熱消耗愈大; ③建筑圍護結構具有較好的熱工特性, 如較低的換熱系數、 較低的輻射透射率等, 可降低建筑的冷熱消耗;④夏季室外氣溫高于室內, 冬季室外氣溫較低時,室內外空氣交換較多, 故其熱量消耗較大; ⑤室內的人體, 燈具, 家電, 設備等都是室內的熱量來源。夏季, 室內熱源的散熱率愈高, 其耗冷量愈大。 冬天的時候, 房間的熱源會散發出熱量, 從而降低能耗。
4.5.2 場地設計
由于建筑的能源消耗與周圍的建筑、 氣候等因素有關, 所以在進行原型設計時, 必須考慮到該區域的基本特征, 正確掌握該建筑的最佳方向和周邊環境對能源消耗的影響。 一般來說, 道路、 地形、采光都會對建筑的朝向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要通過太陽的軌道和方向來判斷建筑的朝向, 冬季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陽光, 夏天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風, 不需要人為的幫助來實現冬暖夏涼。 其次要確保建筑物的自然通風, 通風可以通過散熱給身體帶來舒適的感覺。 所以, 在進行原型設計時, 必須將建筑的迎風面——正壓區作為負壓區進行考慮。 在有風的情況下, 在建筑的背風面上會產生一個風影區域,從而對周圍的空氣造成一定的影響。 從而實現對建筑熱環境的調控, 降低建筑能耗。
4.5.3 室內空間布置
合理的內部布局和組合形式可以有效的組織自然通風和采光, 并充分利用自然要素, 使其達到舒適的辦公環境。 通過對有關數據的分析, 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構形式: 無走廊、 外走廊、 雙走廊。 雙走廊型式的熱工效率不高, 不宜使用, 一般情況下,在《辦公建筑設計規范》 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下進行設計。 所以, 在低溫環境下, 多層辦公樓的能耗較小, 必須按照規范來確定。 同時, 要合理劃分區域。 辦公樓的內部分區, 由于房間的用途不同, 其內部的熱也會因其用途而變化。 在建筑設計的早期階段, 應按室內的熱工環境進行合理劃分, 在保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盡量安排具有相同熱環境需求的房間。 在寒冷、 嚴寒地區, 建筑的室內形態要充分考慮各種空間的融合, 盡可能地減小大面積的空間形態, 并以集聚和規模效應來提高建筑對溫度的要求。 為了減小室內空氣的急劇變化,使室內的溫度保持合理, 應盡量降低室內的滲透熱量。 所以, 在使用時應盡量在辦公室和室外設置過渡區, 以達到減少冬季供暖和夏季氣溫的目的。 合理的內部空間布置, 使更多的人喜歡小面積的辦公室, 更希望在辦公室里有屬于自己的半私人空間。
多層辦公建筑綜合開發已成為當前城市建設的熱點和趨勢, 因此, 在多層辦公建筑的規劃設計中,不僅要滿足于功能合理的功能要求, 更要重視“以人為本” 的辦公理念, 將辦公功能、 生命力等有機結合起來, 以滿足我國新的經濟發展方式。